徐致靖也是戊戌变法的主导者之一,为何没被慈禧杀害?

时间: 浏览:加载中...

  受日本百日维新启发,清政府内部一批有识之士在光绪皇帝支持下,发起了一场自我革新的维新运动,想通过一些列政治和经济体制革新,再造一个新的大清帝国,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可以说,这次变法也是清政府顺应国际潮流不得已做出的选择,如果成功的话,对清政府的统治可能也是一件好事。但这次变法却注定是要失败的,以慈禧太后为主的守旧势力,不甘心权利旁落,对刚刚亲政不久又急于实施新政的光绪皇帝进行打击,囚禁了光绪皇帝,逮捕了主导维新变法的骨干精英,策动了历史上著名的戊戌政变。

image.png

  戊戌变法和中国历史其它的变法一样,最终都死于守旧势力的绞杀之中。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虽说是一次比较成功的变法,但变法的发起人和推动者商鞅最终被五马分尸。好在大秦帝国后世之君,都忠诚的秉持了商鞅的变法精神,恪守了商鞅的变法成果,最终让秦国成为统一天下的国家。

  另外,北宋时期的王安石变法、明朝时期的张居正新政这些变法都在初现成果的时候,就被守旧派推翻,变法的主导者和参与者下场一个比一个惨。张居正甚至被诛灭九族,尸首被掘坟鞭打,让人心酸落泪。

  戊戌变法之所以失败,主要的原因是变法触及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势力的利益,由于光绪皇帝年轻气盛,在变法的策划和推进节奏上急于见效,不可避免的会伤害到慈禧太后为代表的利益集团。

image.png

  慈禧太后下令发动戊戌政变后,清政府逮捕了维新变法的主要参与者和推动者。康有为等人因为得到了一些消息,因此提前闻风而逃,去了国外躲起来,避过了慈禧太后的围捕。

  另外几个人也得到了消息,但他们并没有跑路,而是带着对慈禧太后等守旧派的鄙视和不肖慷慨赴死,表现出英雄主义者的大无畏精神。这8个人分别是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徐致靖、张荫桓。

  最终,6位变法志士被斩首菜市口,也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戊戌六君子”的美名。可是明明慈禧太后逮捕了8人,为何在菜市口被处死的却只有“六君子”?其他2个君子干什么去了?

  原来另外2个人通过走后门被免于处死,被救了下来,这两个人分别是徐致靖、张荫桓。

  我们先看看张荫桓,这个人在戊戌变法时官居京师矿务、铁路总局大臣,相当于现在的正部级干部,在政府核心部门手握实权,最主要的是他深得光绪皇帝的信任,认为他是一位实干型的大臣。

  张荫桓的工作履历还不止铁路大臣这么简单,他还长期从事清政府的外交活动,因为要修铁路,所以免不了要和外国人打交道,这让他在外国人面前十分脸熟,因此也就顺理成章成了很多外国人在清政府里的“代言人”。

  他不仅在国内接待来访的外国大臣,同时也代表清政府出使西方国家。1885年他被任命为特派出使美国、秘鲁、西班牙三国大臣,侨居华盛顿三年之久;1897年张荫桓代表中国赴伦敦参加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位六十年庆典,之后又去了法国、德国、俄国、美国。可见他的外事活动相当频繁。

  戊戌变法期间,张荫桓因为长期从事外事活动,又多次出使西方国家,对外面的世界很了解,所以他积极参与变法,成了主要的推动者,他大致做了四件大事:一是为光绪帝与康梁维新派上下联系;二是主持铁路矿务总局;三是条陈新政建议;四是引领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会见光绪帝。

  因为张萌桓有了外国人这座靠山,所以一向对西方列强有所忌惮的慈禧就处理起来手下留了空隙,免除了他的死罪。死罪虽免,但活罪难饶,张荫桓被撤职查办,充军新疆,当了一名清军兵卒。

  到后来八国联军侵华,慈禧太后又把对洋人的憎恨发泄在张萌桓身上,再次下令处死张荫桓。

  另外一个就是徐致靖了。这个人之所以没有被慈禧太后处死在菜市口,最关键的因素是因为有李鸿章的说情和援助,最终才保住了性命。

  李鸿章做为慈禧太后身边的红人和重臣,为何要冒着被慈禧太后训斥的危险去给徐致靖说情呢?徐致靖号称清末四大才子之一,是一个典型的有志读书人,光绪间进士,官至侍读学士。

  1898年徐致靖上疏光绪皇帝明定国是,以一定心,而维时局;他主张破除资格并向光绪帝推荐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黄遵宪、张元济等人。戊戌变法失败后,他被慈禧一党逮捕下狱,慈禧太后下旨第一个就是要杀他。

  这个时候李鸿章站出来准备施于援手,因为徐致靖的父亲与李鸿章是同科进士,私交甚密,看着故人的儿子即将被处死,李鸿章难免动了恻隐之心,他托慈禧太后身边的红人荣禄帮忙说情,此后在荣禄的帮助下,最终慈禧太后割了徐致靖的功名,将其贬为平民。

  徐致靖出狱后,一直居住在杭州,改名徐仅叟,意思是"六君子"被害,刀下仅存的老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历史解密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