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英烈李殿冰:冀西军区反扫荡麻雀战扬威名
李殿冰,1913年12月出生在曲阳县尖地角村。193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曲阳县的抗日动员会。幼时的打猎生涯,使他练就了一手百发百中的枪法,成为..
张友清(1906-1942),陕西省神木县人。1920年考入太原省立一中,1925年升入中国大学就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受党的派遣赴中央武汉军政学校学习。“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张友清参加了中央军讨伐夏斗寅叛变的战斗,而后在西北军杨虎诚部任民运部部长。在西北军中他积极开展党的工作,1928年组织暴动失败后离开西北军,先后任中共北平市委书记、中共天津市委书记、中共山西省委书记、中共晋西南区党委副书记、中共北方局统战部部长和秘书长、八路军前方总部秘书长等职。
1942年5月日本侵略军进犯太行革命根据地时不幸被捕,同年7月7日光荣牺牲于太原俘虏营中,时年37岁。
张友清同志是陕西省神木县人,一九二五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时期,友清同志从北平中国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宣传共产主义思想,组织农民协会,商人协会和学生会,领导群众开展反封建斗争。
一九二八年,友清同志组织了杨虎城部队皖北暴动,失败后,回到北平,任北平市委书记。
一九二九年,友清同志在北平被捕,入狱年余,出狱后,任天津市委书记,在天津时间虽然不长,由于他工作深入细致,很快地掌握了当时进行叛党活动的分裂分子张慕陶等大的动向,及时向党员通报,教育大家提高警惕,同这些分裂分子作坚决的斗争。
一九三一年,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统治,白区党的组织遭到了灾难性的破坏,同年二月至七月,友清同志和殷鉴,陈原道、赵鎛、薄一波、刘澜涛、安子文、杨献珍、周仲英等一大批同志先后被捕入狱,同志们在肉体上受到了野蛮摧残,精神上受到残酷折磨,但是,在狱中党支部的领导下,大家面对敌人的淫威,大义凛然,坚贞不屈,针锋相对地同敌人的“反省政策”进行斗争。
当时,友清同志就是狱中党支部的支部委员,他身体不好,又带着沉重的铁镣,在经过敌人多次摧残折磨之下,体质一天坏似一天,然而,友清同志意志坚强,经常对青年同志们进行革命气节的教育,要大家不讲不利于党的话,不供出党的组织和同志,不做可耻的叛徒,反复地在同志们中间阐述“慷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的道理,使大家懂得,凭一股勇气和敌人的拼死,是比较容易做到的,而在漫长的牢狱岁月里,经受各种考验和磨练,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崇高革命气节和坚韧不拔的斗争意志,则是难能可贵的,友清同志在狱中的这些思想和言论,表现了身陷囹圄的共产党人的崇高精神境界,鼓舞着同志们反对敌人的“反省政策”的革命斗志。
为了进一步提高狱中党员和群众的思想水平和理论水平,党支部提出:不仅要把监狱变成对敌斗争的战场,而且要把监狱变成我们学习马列主义的党校,支部决定,进行一次绝食斗争,迫使敌人改善狱中的学习和生活条件,提出了六条要求:一、政治犯一律下镣;二、改善伙食,每天一米一面,一菜一汤;三、打开监房门,犯人可以在各监房自由走动;四、延长放风时间,每日三次,每次一小时;五、订四份报纸;六、牢房生火取暖。支部看到友清同志的身体太弱,怕他绝食后危及生命,不让他参加,可是友清同志硬是和同志们一道,把牢房的食物,食具扔了出去,绝食的第四天,体弱的同志生病了,友清同志的情况更加严重,第五、六天,他的身体进一步恶化,死亡时刻在威协着他,但是,这位全心全意为共产主义事业献出自己生命的共产党员,怀着必胜的信心,用巨大的毅力同疾病作斗争。
张友清同志看问题尖锐明确,写文章简练有力,在工作和斗争中能够坚持原则,讲究斗争策略,实事求是,处理纷纭繁杂的事务,从容不迫,有条不紊。他光明正大,肝胆照人,在山西工委工作期间和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山西新军配合得很好,工作出色,在党中央北方局的正确领导下,山西的统一战线工作,山西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以及山西党组织的建设,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一九三九年秋,党调友清同志到北方局担任统战部长,这时候,蒋介石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形势急剧逆转,在这种情况下,友清同志坚定地执行我们党对国民党的统战工作方针,明确告诉在国民党部队里做秘密工作的同志:要隐蔽,积蓄力量,又要积极发展党的组织,结果,在粉碎第一次反共高潮的最后一次战斗中,国民党新五军(军长孙殿英)采取了中立的立场,之后孙的一个团投奔八路军,副军长刑肇棠担任了我晋冀鲁豫边区参议会议长,所有这些,都是友清同志和其他有关同志共同努力的结果。
一九四二年春,友清同志担任北方局秘书长和八路军前方总部秘书长。这时,敌后斗争越来越艰苦,五月,在敌人的大“扫荡”中,我北方局机关被包围,那时候,友清同志的身体更坏了,两条腿走路更艰难了,在突围的过程中,他发现身边的一个女同志很吃力地奔跑,便将自己的马给了她,而他自己却落入了敌人的魔掌。
友清同志被关进太原的集中营后,受尽了敌的摧残和折磨,但是,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在不停地鼓励身边的同志“要坚持斗争,要活下去,迎接胜利的到来。”
一九四二年七月七日清晨,张友清同志心脏停止了跳动,永远离开了我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李殿冰,1913年12月出生在曲阳县尖地角村。193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曲阳县的抗日动员会。幼时的打猎生涯,使他练就了一手百发百中的枪法,成为..
8日25日,曾经在抗日战场上浴血杀敌的86岁高龄老兵王长山从香港飞赴南召县,准备参加全县纪念抗日战争70周年座谈会,重温那段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讲述炮火..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作为一名军人,其神圣职责就是在战场上浴血奋战,杀敌报国。所以,那些在战场上贪生怕死,投降变节的军人,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唾..
他有个很老土的名字:强三娃。为给被日寇枪杀的爹娘报仇,他于1938年18岁时参加了国民革命军,在陆军第32军141师721团当了一名普通士兵。 强三..
“开平南楼七壮士”讲述的是抗战时期,开平市七名司徒氏自卫队队员曾在开平南楼坚守八天七夜阻击日军,最后被捕并遭日军残暴杀害的故事。 本月1日,以开平“..
雷烨原名项金土,学名项俊文,军名雷烨,曾用名雷雨、雷华,朱靖。1914年出生于浙江金华孝顺镇后村。祖上世代务农。 祖父项为远务农兼理发。几代辛勤劳动..
解蕴山,1905年生于河北省大名县谢儿寨村。1923年考入直隶省立第七师范学校(后改为河北省立大名七师)第二班就读。大名七师是由当地中共党组织领导的一个..
“您二哥为什么有那么多别称?”5月中旬,记者来到古都安阳,见到了韩增丰烈士的弟弟韩增茂老人,首先提出了自己心中的疑问。记者查阅的资料中,韩增丰1916年..
曾仁文 (1907~1943)江西吉水人。1927年加入共青团。1929年11月参加农民起义。1931年参加红军。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共青团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