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英烈陈翰章:东北抗联名将誓死不当亡国奴

时间: 浏览:加载中...

  陈翰章(1913-1940),吉林敦化人,满族。1927年入敦化敖东中学读书,是学生自治会负责人。“九一八”事变后,曾参与组织反日爱国宣传活动。1932年8月参加吉林中国国民救国军,任总司令部秘书长,曾参加攻打宁安县城的战斗。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

  简历

  陈翰章,1913年生,吉林敦化人,满族。1927年入敦化敖东中学读书,是学生自治会负责人。“九一八”事变后,曾参与组织反日爱国宣传活动。1932年8月,告别年迈的父母和新婚的妻子,参加吉林中国国民救国军,任总司令部秘书长,曾参加攻打宁安县城的战斗。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随部队在敦化、宁安一带开展游击战。1934年春被派往北平、天津进行抗日救国活动,积极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工作,争取关内人民以人力物力支持东北抗日斗争。同年6月调任绥宁反日同盟军工农义务队政治指导员。

  1935年2月任东北反日联合军第5军2师参谋长,率部在宁安、额穆、敦化、蛟河等地打击日军。为了动摇陈翰章的抗日意志,敌人逮捕了他的父亲和妻子,逼迫他们进山劝降。他坚定地表示:自古忠孝不能两全,要抗日就不能苟且偷生。敌人还悬赏重金捉拿陈翰章,他将计就计,巧妙地将前来劝降的伪吉林省警务厅警备科长、伪敦化县副县长等4个罪大恶极的汉奸处决,振奋了人心。1936年起在东北抗日联军第2军2师(后改为5师),先后任师参谋长、师长,同年6月被选为中共南满省委委员。率部在宁安、镜泊湖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曾指挥攻打宁安、横道河子、破袭北湖头水电工程等战斗。1939年夏任东北抗联第1路军3方面军指挥,与魏拯民指挥所部攻点打援,取得攻占安图大沙河等胜利。后又成功地指挥了寒葱岭伏击战、智取额穆县城等战斗。在东北抗日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被人们誉为“镜泊英雄”。

  1940年12月8日,所部在宁安县南湖头遭日军千余人围攻。为掩护4名朝鲜族女战士突围,他坚守阵地,身中数弹,壮烈牺牲,年仅27岁。残暴的敌人割下他的头颅,送到伪满首都新京(长春)邀功请赏。1948年10月长春解放后,党派人找到了他的遗首,安放在东北烈士纪念馆,1955年又安葬于哈尔滨烈士陵园。

  故事:

  “为了祖国,我要投笔从戎,用我手中的枪和我的鲜血、生命来赶走敌人!”这是1930年12月一个初中毕业生在毕业典礼上发出的豪迈誓言。10年后,他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践行了自己的誓言,他就是抗日名将陈翰章。

  为“赶走恶狼”

  书生投笔从戎

  陈翰章,满族,1913年6月14日出生于敦化县城西半截河屯的一个农民家庭。1921年,陈翰章入私塾就读。1925年,入敦化城内私立宣化小学读书,被誉为敦化“小才子”。后来,他考入敦化县敖东私立中学读书。中学毕业后,陈翰章到当时的宣化小学教书,成为一名教师。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9月23日,敦化便沦陷。陈翰章为了唤醒人民抗日,到敦化民众教育馆去担任讲解员。一天,他在黑板上写出了“赶走恶狼”四个大字,并进行了激昂的抗战演讲。他的演讲被一个叫渡边乙二的日本特务发现并告密,找来日本宪兵队企图抓捕陈翰章。所幸陈翰章提前得到消息,及时脱身,他决定从此投笔从戎,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从此走上抗日救国之路。

  1932年9月13日,他投奔王德林领导的救国军,任救国军司令部秘书,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他先后担任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第一师政治部主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第二师参谋长、代师长,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第五师师长、抗联第一路军第三方面军指挥等职。

  作战有勇有谋

  让日军心惊胆战

  “那时我在额穆小学念书,日本人只要一听说陈翰章的名字,都吓得心惊胆战。”现年83岁高龄的敦化党史资深研究员杨明谷老人对陈翰章将军记忆犹新。杨明谷说,陈翰章的部队是抗联队伍里每年出来作战次数最多的部队。

  1937年7月,在中共吉东省委的领导下,陈翰章率领抗联第二军第五师与第四军、五军等部开始西征。他率部西征途经镜泊湖北湖头时,突袭了守卫水电站工地的日本守备队,焚烧了工程事务所,解救了大批中国劳工,致使日本侵略者苦心经营多年的水电站,仅开工半年就遭到严重破坏而停工。敌人用5000元重金悬赏缉拿陈翰章。

  不久,第二军第四师、五师合编组成抗联第一路军第三方面军,陈翰章任方面军指挥。1937年8月,他率部在安图县大沙河实行“围城打援”。经过4天战斗,共毙伤俘敌500多人,缴获机枪7挺、步枪300余支。同年9月24日,他率部截击军松岛“讨伐队”,全歼包括日军少将部队长松岛在内的100余人,缴获轻、重机枪6挺,小炮1门,长短枪150多支,子弹70余箱,还有一批食品和军用物资。

  陈翰章作战有勇有谋。1940年,陈翰章率部队从蛟河向敦化作战,当部队行至敦化黑石岭东侧一座江桥时发现有日军埋伏,陈翰章把部队化整为零,分成小股分批渡桥,日军以为是大部队的前方尖兵,没有攻击,等想明白过来时,部队半数已成功渡桥。接着渡桥部队与未渡桥的部队从两翼对设伏的日军进行夹击,成功击溃了日军。

  他用鲜血和生命

  践行自己的誓言

  1940年,东北抗日联军进入最艰苦的时期,杨靖宇总司令及第一方面军指挥曹亚范先后殉国。为了牵制敌人,陈翰章指挥部队继续在敦化、宁安一线战斗,经过几次战斗,陈翰章身边只剩下10多名战士。12月8日,由于叛徒告密,敌人将陈翰章所部的驻地湾沟村包围。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陈翰章率领十几名战士与敌人激战两个多小时,连续打退敌人四五次冲锋。

  “陈翰章,投降吧!给你大官做!”敌人以高官厚禄劝他投降,“我死也不当亡国奴!”陈翰章用子弹回答敌人。战斗到最后,他的右手和胸部都负伤,扑倒在雪地上。他又顽强地靠着一棵大松树坐了起来,准备用左手射击。敌人冲上前去夺去了他手中的枪,他仍痛骂敌人,敌人用刺刀剜出了他的双眼。陈翰章鲜血流尽,英勇牺牲,年仅27岁。残暴的敌人割下他的头颅,送到伪满首都新京(长春)邀功请赏。他的遗体躯干被运回敦化,1940年12月底安葬在他家乡附近的山坡上。

  敦化人怀念陈翰章

  希望请回英雄遗首

  1948年10月,长春解放后,党派人找到了陈翰章的遗首,安放在东北烈士纪念馆,1955年又安葬于哈尔滨烈士陵园。敦化人为了纪念陈翰章,将他的出生地命名为翰章乡,当地中学也命名为翰章中学,还在陈翰章墓地和市区建起多座纪念碑。

  杨明谷老人提起陈翰章将军不禁潸然泪下。他说:“将军为国捐躯已经70多年了,至今却仍然身首葬在两处,这不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也让敦化人在感情上无法接受。敦化人希望能在陈翰章将军诞辰100周年之时,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把将军的遗首请回敦化,身首合葬一处,重建将军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战史风云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