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在先秦时期为什么不接纳孔子?原因是什么

时间: 浏览:加载中...

  孔子周游列国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百家争鸣的时期,出现在战国的中后期,当时儒家、墨家、法家、道家都感觉自己的学说是最牛的,都有一套治理当世的方法。各持己见,互不相让,因此在历史上这一段时间是各种学说最繁荣的时期,史称百家争鸣!

  孔子作为儒家的发起人和代表人之一,当年他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学说,不能说没有效果。孔子到鲁国的时候,施以仁政将鲁国带上了繁荣的局面,并且在多次战役中取得胜利。但是最后却被鲁王给驱赶了,其实原因非常的简单,孔子的学说是以民为本,君王次之。甚至只要君王昏庸无道的话,百姓都可以举旗推翻他,这在封建社会是相当忌讳的,至少不是国君喜欢的。

image.png

  因此,孔子虽然能够将民政治理得很好,但是孔子周游列国是相当不得志的,处处受到排挤,哪怕做出功绩。所以战国时期的孔子虽然他的学说有一定的成效,但是真正让儒家学说发扬光大的应该是在汉朝,实际上在汉朝也存在着潜规则,明面上是儒学当道,实际君王还是仅仅将儒学作为治国的工具罢了,背地里其他学说还是推崇的,比如法家学说。

  当年孔子周游列国,已经到了秦国的边境,秦国却不接纳孔子,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原因非常简单,对于孔子而言,他周游列国,目的就是为了宣传自己的儒家思想,但是战国的中后期,是一个战乱的年代,秦国原本是一个非常弱小的国家,和周边其他国家发生大战,基本上都是以战败而告终。

image.png

  最后商鞅变法时用的法家的手段,使得秦国迅速的强大起来成为了可以威胁其他小国的大帝国。帝国之所以能崛起,一方面他的敏锐性非常强,2000年前的古人并非笨人,儒家学说在当时的确是被很多人认可的,但是却不合适秦国,秦国选择了法家思想,强调的是法的绝对性,制定下来的法,必须绝对服从。这个法有一个非常大的漏洞,就是由君王制定,但是君王不在法制内,也就是说,全天下只有一人不受法律的制裁。

  而孔子提倡的是君主应该是最有德行的人,要实行仁政,强调民本思想。要处处为天下的百姓考虑,如果君王无德无能,百姓还可以进行革命运动,这对君王而言绝对不能容许。几千年前的封建社会,没有那么开明。所以说当时的秦国已经被法家给霸占了,孔子要是再去的话,宣传他的儒家学说,那就是找死。更何况后来商鞅变法那么成功,功绩如此大,最后却还是被杀了。毕竟依法治国也是存在着诸多弊端的,至少不是人人得到了他们所要的利益,因此为了国家大局,不得不有人牺牲。

image.png

  秦始皇统一天下,用的是法家的手段,但是稳定天下以后,秦始皇还是用那一套的话,面对的是天下的百姓,而非一个国家,也非一支军队。无法用武力来镇压,所以最后秦国才快速的覆灭。到了汉朝时期,无为而治,休养生息了一段时间。汉武帝时期,虽然强调的是推崇儒家学说,但是也相当推崇法家,并未打压而是背地里偷偷的在用,毕竟每朝每代都需要有法律。在这一时期,儒家学说才真正的被发扬光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风云人物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