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和司马懿:亦敌亦友的复杂关系解析
在三国历史的长河中,诸葛亮与司马懿无疑是最为引人瞩目的两位智者。他们分别代表着蜀汉和曹魏两大势力,彼此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既有敌对的一面,也有相互敬重的成分..
对司马懿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提到空城计,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三十六计》,然而将这一计发扬光大的却是罗贯中,他在《三国演义》中为诸葛亮安排了这个桥段,诸葛亮巧用空城计,吓退司马懿15万大军,以此成就了卧龙先生一世美名。但司马懿真的是被诸葛亮吓退的吗?实则是他有意要放诸葛亮一马!
那年,诸葛亮从马谡的建议中获得启发,对孟获七擒七纵,收拾完南方的叛乱之后起兵北伐。但由于用人不当,马谡丢失了街亭这个战略要地(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其实主要是这两个原因,却让他难以启齿)。敌方司马懿率领15万大军连破三城直逼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而来,而此时城中仅剩下两千多的老弱病残。
诸葛亮急中生智,大开城门,稳坐城头,焚香抚琴。司马懿知道诸葛亮一生谨慎,猜测是他故意摆出城中空虚的样子,实则是要引他中计的。所以胆小多疑的司马懿远退40里,让诸葛亮得以退回四川。
难道司马懿真的没看破诸葛亮的“空城计”吗?其实不然,你想啊,诸葛亮的先锋精兵已经被马谡在街亭消耗殆净,而且司马懿率领的可是15万大军,已经连下三城,蜀汉何来兵力再驻守西城。
退一万步讲,即使西城兵多将广,这么个小小的城池,顶多容纳几万之众,司马懿会怕被伏击而退兵四十里?他完全可以安营扎寨,跟诸葛亮对峙的。再不济,你多待两日,或者派人去探探虚实也好啊,哪能看一眼就退兵的道理。所以说,司马懿退兵没那么简单。
要想了解司马懿退兵的理由,需要先分析一下当时他所处的环境。司马懿原本已经被贬回乡了,得益于诸葛亮发动的北伐战争,司马懿才有机会被重新启用。
如果这一战诸葛亮死了,蜀中必定大乱,而没有对手的司马懿在魏军中就没那么重要了,鸟尽弓藏的道理司马懿太懂了,他好不容易等到了出山的机会,可不能再回去隐居赋闲了。
所以为了获得自身发展的时间,他必须要留诸葛亮一命,这也就是培养竞争对手,才能体现出司马懿在魏军中的重要性。
而后续的发展,也证明了司马懿放过诸葛亮是多么的明智,诸葛亮后来又连着几次出兵北伐,司马懿在关中地区驻守的时候,进一步发展了自己的势力,从而将司马家族带向了辉煌时刻。
后来不是在高平陵之变中成功的把曹爽给干倒了吗,从而执掌曹魏政权。所以说,诸葛亮的北伐反而是帮助司马家族巩固了势力。我之前写过一篇诸葛家族帮助司马家族成功篡位的文章(诸葛家族神助攻!致使司马家族成功篡位,最终三分归晋),除了诸葛亮的“鼎力相助”,后来还有东吴的诸葛恪和魏军中的诸葛诞,都是司马氏一步步发展壮大直至权倾朝野的垫脚石。
所以,司马懿出于自身以及家族长远发展的考量,在城外演了一出“中计”的戏码,故意留下诸葛亮这个对手。所以《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也不仅仅只是一场诸葛亮与司马懿之间的心理战了,更是司马懿的战略大布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在三国历史的长河中,诸葛亮与司马懿无疑是最为引人瞩目的两位智者。他们分别代表着蜀汉和曹魏两大势力,彼此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既有敌对的一面,也有相互敬重的成分..
在三国历史的长河中,司马懿的名字犹如一颗璀璨的星辰,熠熠生辉。他不仅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深邃的政治智慧赢得了世人的赞誉,更因其独特的性格和处事风格被后世尊..
在三国历史的长河中,司马懿无疑是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智勇双全,深谙权谋之术,最终成为曹魏政权的实际掌控者。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尽管他拥有至高无上的权..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三国时期无疑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英雄辈出,智者如云。而在这些智者之中,司马懿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一位。他以其独特的智慧..
在三国历史的长河中,贾诩和司马懿无疑是两位极具智慧和谋略的人物。他们各自在不同的时期为曹魏政权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同时也展现出了各自独特的政治和军事才能。那..
在三国历史的长河中,司马懿无疑是一个令人敬畏的人物。他不仅以其卓越的智慧和谋略在乱世中崭露头角,更以其深沉的隐忍和耐心赢得了最终的胜利。这两个可怕的优点,..
在三国历史的长河中,司马懿和郭嘉都是杰出的谋士,他们各自为魏国和曹魏政权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令人费解的是,作为同僚的司马懿却对郭嘉心存畏惧。这究竟是为何..
三国时期,英才辈出,其中庞统与司马懿皆是各自阵营中的佼佼者。庞统,字士元,被誉为“凤雏”,是刘备麾下的杰出谋士;司马懿,字仲达,为曹魏的三代老臣,以深沉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