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最悲壮的一首词,成为千古绝唱!
看遍整个宋朝,诗派有婉约和豪放两派之分,豪放派之中,以苏轼和辛弃疾为代表。 于是几百年以来,将苏轼和辛弃疾比较的话题络绎不绝。 有人说,苏轼那才是真正..
大家好,这里是趣历史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辛弃疾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在中国古代诗词历史上,辛弃疾必然算得上是非常重要的存在,此人是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居士,为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是南宋官员、将领,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
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因此写出了不少豪放的作品,深受人们的喜欢。但是每个人除了关心国家大事之外,对自己的小家也是非常重视的,因此辛弃疾也写下过部分爱情诗,比如《清平乐·春宵睡重》便是其中之一。
《清平乐·春宵睡重》
辛弃疾
春宵睡重,梦里还相送。枕畔起寻双玉凤,半日才知是梦。
一从卖翠人还,又无音信经年。却把泪来作水,流也流到伊边。
这首词描绘的是一个闺中少妇,此人与所爱的人分开了多年,没有对方的任何消息,甚至就连对方是生是死都不知道。而对方到底是变心了,亦或者是发生了意外,她也不知,心中只有无限的焦虑。
后来,在某个春日的夜晚,闺中少妇做了一个梦,梦见了两个人当时离别的场景,她很开心见到了对方,于是挣扎着起来想要从枕边拿出玉钗,然后将它的一半送给给所爱的人做纪念。然而,少妇却怎么都找不到,因此在着急万分的时候惊醒。
此时的她才明白,这一切不过是梦罢了。这样的场景自然是凄凉万分的,也让人体会到了这个少妇心中的无限凄凉之情。
而在下片之中,作者描绘了少妇常年没有获得爱人消息的苦闷之情,以及其生活状态。在这段岁月中,她整日泪流满面,而这些日子留的泪,早已经数不胜数,倘若它们可以汇聚在一起,或许都能够成为河流。
在这里,少妇心中又激起了希望,她希望自己的泪水可以流向爱人,告诉他自己的思念。正是这种夸张化的描绘,使得人们对少妇的心态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也将情人的离别之苦表现得淋漓尽致。
显然的,从这个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辛弃疾,与那个金戈铁马,想要保家卫国的形象不同,这是一个有着普通民众想法之人的心态,也那么的细腻,那么的令人感到悲伤。
而这样的诗词,辛弃疾是很少写的,同时少妇的心态,就性别而言,他也是很难感受的,只能够通过自己的所见所听去思考,但是他却可以写的如此之好,如此之妙,令人心生敬意。正是因为如此,《宋四家词选"序论》说:“稼轩敛雄心,抗高调,变温婉,成悲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看遍整个宋朝,诗派有婉约和豪放两派之分,豪放派之中,以苏轼和辛弃疾为代表。 于是几百年以来,将苏轼和辛弃疾比较的话题络绎不绝。 有人说,苏轼那才是真正..
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来赏析辛弃疾的诗词吧! 辛弃疾是一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从小出生于金国,年少时抗金归宋,为宋朝的国防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辛弃疾由于与..
对辛弃疾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辛弃疾,生于公元1140年5月28日,卒于公元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
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在诗词中,典故的特点就是语言精炼,含义深厚隽永,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中国古典诗词常用典故如下。下面趣..
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 是否善于用典,是诗词高手与诗词爱好者的本质区别。以下就是常见的典故。作为诗词..
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在诗词中,典故的特点就是语言精炼,含义深厚隽永,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中国古典诗词常用典故如下。下面趣..
提及辛弃疾,大家都知道他是南宋时的爱国词人。文学史上,辛弃疾与苏轼同为豪放派词人,并称“苏辛”。与苏轼“左牵黄、右擎苍”的文学想象迥异,辛弃疾的豪放是真的..
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闰二月的一天早晨,春寒料峭,济州(今山东巨野)金国占领军大营的中军帐门外,一阵马蹄声响,远处风驰电掣般地冲来了由抗金青年英..
北宋神宗年间,进士黄裳在《青门引》中写道:“置俎争来,四乡宴社,且看翠围红绕。似可扪青汉,到北扉,两城斜照。醉翁回首,丹台梦觉,钧天声杳。”时间是立秋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