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最悲壮的一首词,成为千古绝唱!
看遍整个宋朝,诗派有婉约和豪放两派之分,豪放派之中,以苏轼和辛弃疾为代表。 于是几百年以来,将苏轼和辛弃疾比较的话题络绎不绝。 有人说,苏轼那才是真正..
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来赏析辛弃疾的诗词吧!
辛弃疾是一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从小出生于金国,年少时抗金归宋,为宋朝的国防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辛弃疾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惨遭弹劾落职,最后导致伤痛欲绝归隐山林。这首诗便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隐居山林时所创作的,下面就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这首诗。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他在隐居的这段时间里,常常闲游于博山的道中,但是却无心游山玩水,此时在他眼中只有国家大事,但是现在的自己并没有一官半职,对国家大事也是无能为力,满腔的热血无处发泄,心中的愤恨油然而生,于是便在博山的道中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词。
人啊,年轻的时候体会不到忧愁的滋味,常常喜欢登高望远,登高望远,为了写一首新词即使心中无愁也要说是有愁。现在的自己尝尽了愁的滋味儿,但是想说却说不出来,想说却说不出来,也就只能说到:"好个凉快的秋天呀!"
诗人前后两句连续都用了两个两句相同的话,这一叠词的巧妙运用,着重的体现出了它的作用,不仅可以让读者很轻松的读懂他的用意,还可以有力地带起下文,上下两句话都有叠词的出现,也就把两个不同层次的感悟巧妙地联合在了一起,将第一句"不知愁"的这一思想表达得十分完美。
从不知愁的滋味儿强说愁,再到尝尽愁的滋味却不说愁,这一艰苦的心路历程,也许只有辛弃疾本人最为了解,面对现如今这一切的一切,自己也真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心中的豪言壮志,也只能随风漂流。
辛弃疾的一生都是坎坷的,他的一生都生活在无尽的愁中。《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这首诗,是诗人拿年少时的愁和如今的愁相对比,表现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愁苦之情,也表达了自己一生的愁苦,"识尽"两个字更是把诗人一生的愁表现得淋漓尽致,也让我们为这位伟大的诗人感到同情和惋惜,我们也希望九泉之下的辛弃疾可以忘掉一切烦恼和忧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也许只有人到中年,历经百世,明白了人生中无能为力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这时候感受到的无能为力才是最真实的,虽然懂得更多了,但也只能不言而喻,这心中的痛,这心中的愁,没有人会真正的了解,也就没有必要说出去了,因此诗人最后,只说出了一句":好个凉快的秋天呐!"这也是诗人并不想给其他人增添烦恼,才说出了这样的一句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看遍整个宋朝,诗派有婉约和豪放两派之分,豪放派之中,以苏轼和辛弃疾为代表。 于是几百年以来,将苏轼和辛弃疾比较的话题络绎不绝。 有人说,苏轼那才是真正..
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来赏析辛弃疾的诗词吧! 辛弃疾是一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从小出生于金国,年少时抗金归宋,为宋朝的国防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辛弃疾由于与..
对辛弃疾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辛弃疾,生于公元1140年5月28日,卒于公元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
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在诗词中,典故的特点就是语言精炼,含义深厚隽永,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中国古典诗词常用典故如下。下面趣..
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 是否善于用典,是诗词高手与诗词爱好者的本质区别。以下就是常见的典故。作为诗词..
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在诗词中,典故的特点就是语言精炼,含义深厚隽永,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中国古典诗词常用典故如下。下面趣..
提及辛弃疾,大家都知道他是南宋时的爱国词人。文学史上,辛弃疾与苏轼同为豪放派词人,并称“苏辛”。与苏轼“左牵黄、右擎苍”的文学想象迥异,辛弃疾的豪放是真的..
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闰二月的一天早晨,春寒料峭,济州(今山东巨野)金国占领军大营的中军帐门外,一阵马蹄声响,远处风驰电掣般地冲来了由抗金青年英..
北宋神宗年间,进士黄裳在《青门引》中写道:“置俎争来,四乡宴社,且看翠围红绕。似可扪青汉,到北扉,两城斜照。醉翁回首,丹台梦觉,钧天声杳。”时间是立秋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