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没采用魏延自子午谷奇谋,真的是他失策了吗?

时间: 浏览:加载中...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曹魏,名将魏延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谋:效仿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魏延亲自率领五千精兵从子午谷快速赶到长安,一举拿下长安和潼关,而诸葛亮大军出斜谷进兵长安、潼关,两军异道会师于潼关。

  子午谷,南北纵向,长约三百三十公里,北起陕西省长安县西南秦岭山中,南至石泉县;北方出口称“子口”,南方出口称“午口”。子午谷悬崖绝壁,栈道无数,其险要的原因乃在于秦岭。秦岭又称为终南山,山势西高东低,为长江、黄河两大流域的分水岭。子午谷围于其中,其山势之险峻,途径之恶劣,则可想而知。

image.png

  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原之前,魏延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谋”。不过,魏延的主张遭到了诸葛亮的拒绝,也即诸葛亮坚决不用这一计谋。后世有人认为诸葛亮过于谨慎,不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是大大地失策,错过了绝好时机;也有人认为,诸葛亮不采用的原因是,诸葛亮根本不打算攻打长安,他的目标应当是先取凉州,然后步步为营、逐步蚕食曹魏。

  一

  首先,在笔者看来,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谋”之后,诸葛亮之所以没有采纳,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出奇兵偷袭长安,变数实在太多。不能派出很多兵马,因为人多会被魏国发现。但是派出的人又不能少,因为长安是一座较大的城池,不是一般的小城。长安是西安的古城,是历史上第一座被称为“京”的都城。

  周文王时就定都于此,筑设丰京,周武王即位后再建镐京,合称丰镐,西安简称“镐”(hào)即源于此。汉高祖五年(前202年)置长安县,在渭河南岸、阿房宫北侧、秦兴乐宫的基础上兴建长乐宫,高祖七年(前200年)营建未央宫,同年国都由栎阳迁移至此,因地处长安乡,故名长安城,取意“长治久安”。因此,非常明显的是,长安城池坚固,城内粮草等物资众多,足够坚持较长的时间。所以,魏延想要率军攻打长安的话,不管是5000人马还是1万精兵,实际上都是远远不够的。

  二

  更为关键的是,魏延又不能率领更多的人马。在夷陵之战后,蜀汉成为魏蜀吴三国中最弱小的一方。对于人口不到100万人的蜀国,最多只有10万兵马。考虑到各地关隘、重镇需要的防守兵力,诸葛亮北伐实际能调动的兵力,应该不超过5万人。在此基础上,诸葛亮显然不能将这5万人都交给魏延来冒险。进一步来说,因为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是偷袭,如果率领的兵马相对较多的话,很可能会被魏国提前发现,到时曹魏大军前后夹击的话,魏延不仅无法攻占曹魏的长安城,很可能要和这数万大军有去无回了。

  从这一角度来看,诸葛亮坚决不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显然是比较理智的选择。另一方面,黄初元年(220年),曹丕受禅登基,建立魏国,任命夏侯楙为安西将军、持节,继夏侯渊之后都督关中,驻守长安。在魏延看来,夏侯楙是徒有虚名之辈,只要自己的大军顺利攻打长安,夏侯懋就会弃城逃跑。对此,在笔者看来,魏延的这一判断,实际是比较武断的,也即是不可靠的。

  三

  退一步来说,即便夏侯楙逃跑了,只要他麾下的将士没有弃城逃跑,并在长安组织有效的防守,就可以拖住魏延。而魏延只要不能迅速拿下长安,就会被曹魏赶来的援军包夹。在汉末三国时期,长安是一座重要的城池,其地位仅次于曹魏都城洛阳。即便夏侯楙真的有勇无谋,但是,他应该明白一个道理,如果弃城逃跑的话,无论结果怎样,自己都将必死无疑。但是,只要自己坚守下去,不仅不会被曹魏朝廷惩罚,反而有机会建功立业。

image.png

  况且,长安距离洛阳并不遥远。只要坚守不战,等待援军必然会胜利。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如果诸葛亮派出的军队一时之间攻不下长安,那么一旦曹魏派出两路援军,一路直扑长安解围,一路直取子午谷断绝汉军退路。那么魏延执行的子午谷计划就等于是在送死。对于一向比较谨慎的蜀汉丞相诸葛亮,自然不会同意这么冒险的计划。除此之外,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和诸葛亮的北伐思路是不一致的。对于诸葛亮来说,更倾向于先攻略陇右、凉州等地,再进攻长安所在的关中之地。

  四

  最后,陇右是形胜完固之地,南依秦岭与蜀汉接壤,西靠河西走廊,北临黄河,东据陇山。尤其是陇山,南接渭水,北近黄河,绵亘数百里,将陇右与关中隔断,是抵抗曹魏反扑的天然屏障。因为陇右有此地利,趁虚攻克后即可派兵防守陇山各隘口,阻挡曹魏进攻,如此陇山以西可断而有之。建兴六年(228年)春,诸葛亮发兵陇右三郡(天水郡,南安郡,安定郡),先得后失。设疑兵于斜谷,自己率大军攻祁山。张郃大破马谡于街亭,诸葛亮拔西县千余家返回汉中。

  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不仅占据了陇右三郡,只要马谡可以在街亭挡住张郃,蜀汉完全可以将陇右五郡都攻占了。在此基础上,诸葛亮得到陇右地区后,可以阻隔凉州和曹魏关中地区的联系,从而全力经营曹魏的陇右、凉州地区,而长安所在的关中地区,因为易守难攻,加上靠近曹魏腹地,自然不是诸葛亮北伐的优先目标。并且,建兴六年(228年)年冬,诸葛亮为响应东吴而进行第二次北伐。诸葛亮出散关,包围陈仓,攻打二十多天未破,汉军粮尽退军。在诸葛亮第二次北伐曹魏时,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攻城的难度,也即数万蜀汉大军都拿不下千人把守的陈仓城,更不用数万人镇守的长安城。综合以上几点原因,所以诸葛亮坚决不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历史解密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

  • 诸葛亮斩马谡:一次复杂而深刻的决策探讨

      在三国历史的长河中,诸葛亮斩马谡的事件无疑是一个引人注目的转折点。这一决策不仅直接导致了蜀汉北伐战略的受挫,也引发了后世对于诸葛亮用人、决策以及军纪执行等..

    诸葛亮斩马谡:一次复杂而深刻的决策探讨
  • 周瑜成名之路:与诸葛亮之比较

      在历史的长河中,三国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英才,其中周瑜与诸葛亮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两颗星辰。周瑜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在东吴乃至整个三国历史中留下了..

    周瑜成名之路:与诸葛亮之比较
  • 周瑜成名之路:与诸葛亮之比较

      在历史的长河中,三国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英才,其中周瑜与诸葛亮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两颗星辰。周瑜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在东吴乃至整个三国历史中留下了..

    周瑜成名之路:与诸葛亮之比较
  • 周瑜成名之路:与诸葛亮之比较

      在历史的长河中,三国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英才,其中周瑜与诸葛亮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两颗星辰。周瑜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在东吴乃至整个三国历史中留下了..

    周瑜成名之路:与诸葛亮之比较
  • 诸葛亮:人格魅力闪耀千古的智者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诸葛亮以其卓越的智慧、高尚的品德和非凡的人格魅力,成为了后世传颂的千古佳话。那么,诸葛亮的人格魅力到底有多强?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位智..

    诸葛亮:人格魅力闪耀千古的智者
  • 诸葛亮北伐之意义:虽败犹荣的悲壮征程

      在三国鼎立的历史背景下,诸葛亮作为蜀汉的丞相,以其卓越的智慧和深厚的谋略,成为了后世敬仰的军事家与政治家。然而,他多次北伐曹魏却以失败告终,这不禁让人发问..

    诸葛亮北伐之意义:虽败犹荣的悲壮征程
  • 曾经战胜诸葛亮的三国名将:曹真

      在三国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诸葛亮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成为了蜀汉的顶梁柱,被后世誉为“千古第一相”。然而,在诸葛亮多次北伐中原的征途中,并非一帆..

    曾经战胜诸葛亮的三国名将:曹真
  • 诸葛亮三分天下非原创?揭秘历史背后的真相

      在三国历史的长河中,诸葛亮以其卓越的智慧和深邃的战略眼光,成为了流传千古的传奇人物。他提出的“三分天下”策略,更是被后世视为经典中的经典。然而,令人意想不..

    诸葛亮三分天下非原创?揭秘历史背后的真相
  • 诸葛亮的老家探秘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诸葛亮以其卓越的才智和无私的奉献而名垂青史。作为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发明家、文学家。那么..

    诸葛亮的老家探秘
  • 诸葛亮好友缘何多投曹营?

      在三国时期的历史长河中,诸葛亮以其卓越的智谋和忠诚的品质,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佳话。然而,令人好奇的是,诸葛亮在襄阳求学时结交的四位好友——汝南孟建(字公威)..

    诸葛亮好友缘何多投曹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