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似患有小儿麻痹症,朱高炽是如何成为一代明帝的?

时间: 浏览:加载中...

  朱高炽是明成祖朱棣的长子,在朱棣死后即位称帝,史称明仁宗,是明朝第四位皇帝,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一看。

  朱高炽跟英武盖世的父亲不太一样,从小喜静不喜动,读书可以,练武是勉为其难。而且越长越胖,成年后长成一个大胖子,腿脚还不好(估计是小儿麻痹症),需要两个人在两边扶着,才能走路,但走得跌跌撞撞、东倒西歪,很不好看。虽然模样不咋的,但朱高炽心地仁慈、胸怀宽广,遇事有决断,干过的三件大事让人由衷敬服。

image.png

  朱高炽

  守卫北平城,完成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朱棣起兵后,为了壮大力量,跑到十七弟宁王朱权的驻地,煽动他一起造反。恰在此时,朝廷派李景隆率领50万大军进攻北平,城内只有1万燕军守卫。朱棣不在,世子朱高炽就是守城的最高指挥官。面对50倍的兵力差距,平时外表柔弱的朱高炽展现了刚烈果决的一面,他发动全城百姓共同御敌,还亲自登上城头,与将士们一起拼死守城。在他的带动下,全城百姓浴血奋战,就连妇女儿童都拿起砖头瓦块,向攻城的敌军掷去。

  在北平城内军民的殊死抵抗下,朝廷50万大军久攻不下,李景隆竟然下令暂缓攻城。他手下将领瞿能发现北平城的张掖门守卫空虚,来不及请示,就直接带兵攻打,在即将破城的时候,李景隆却下令让他退兵,理由是编造的,真实原因就是李景隆不想让别人抢去破城的首功!等过了几天,李景隆率兵攻城时,气温骤降,朱高炽果断下令兵士“泼水成冰”,给北平城披上了一层厚厚的冰甲,李景隆只能“望冰兴叹”了。不久,朱棣率军回援,北平城守住了。

  北平守卫战的胜利,对朱棣“靖难之役”的最后成功,意义重大。此战大挫了朝廷军队的锐气,大张了燕军志气,给朱棣起兵南下提供了一块稳固的后方根据地。作为北平守卫战的最高指挥官,朱高炽完成了一件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展现了此生在军事领域的最高成就和最大亮点,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为他以后的发展大大加了分。

image.png

  影视剧中的朱高熙

  仁心高德,展现了令人敬服的胸襟度量。朱高炽作为藩王之子,以后又相继成为世子、太子乃至皇帝,权位虽高,但经历并不平坦,经受了许多磨炼。他的二弟朱高熙高大威猛,能征善战,深得朱棣喜爱,也备受武将集团的推崇。他觊觎大哥的接班人位置,不停地使绊子、搞诬陷,使得朱棣多次猜忌申斥朱高炽,多亏解缙、杨荣、杨志奇等文人谋士力谏,才保得朱高炽周全。后来朱高熙阴谋败露,朱棣收其护卫,将其赶出京城,就藩山东乐安。朱高炽登基后,体念亲情,不究过往,反而增加了朱高熙的俸禄,并赐予他几个儿子爵位,但朱高熙冥顽不灵、死不认错,一直想篡位当皇帝,最后被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给收拾了。

  朱高炽还有个三弟朱高燧,从小娇生惯养,经常做一些不法之事,长大后野心勃勃,与二哥朱高熙相互勾结,极力诬陷大哥朱高炽,阴谋夺取接班人位置。事情败露后,朱棣怒杀其首席谋士顾晟,并要严惩朱高燧,多亏朱高炽替他苦苦求情,他才得以赦免。后来,护卫指挥孟贤等人趁朱棣病重之机,伪造诏书,图谋叛乱,想杀死朱棣,废掉太子朱高炽,拥立朱高燧称帝。此事被人告发,孟贤等人被处死,朱高燧被吓得魂不附体,多亏朱高炽替他向父亲辩解,说“都是下人所为,弟弟肯定不知情”,他才侥幸过关。

  朱高炽对两位弟弟的态度,在封建时代的帝王之家极其罕见。帝王之家的兄弟生来即对手,权力欲望远远大于兄弟亲情。为了至高无上的皇位,父子反目、兄弟相残的事屡见不鲜。像唐太宗李世民为争夺权力,发动“玄武门之变”,不但把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杀死,还把他们的10多个儿子全部诛杀,以绝后患,这是何等的冷酷无情!与此相比,朱高炽对屡次害己的弟弟一再包容,这样的仁心高德确实让人敬佩!

  拨乱反正,以果敢勇气纠正父亲过失。朱高炽在位只有10个月时间,在如此短的时间里,他依靠杨士奇、杨荣、杨溥、黄淮等名臣,推行了一系列变革,首先赦免了建文帝时的许多旧臣和他们的家属,被连坐流放的允许返回原籍,并分给土地。他平反了大量冤狱,包括方孝孺的“诛十族”惨案和解缙的冤案,对外公开宣称他们是忠臣,而不是奸臣。这些案子,当年都是朱棣亲手定的,朱高炽在父亲尸骨未寒之际,就改变他的决定,很容易遭到别人攻击,说他不守孝道,枉为人子。

image.png

  影视剧中的方孝孺

  但朱高炽毅然决然地干了,当他当着文武百官的面,高声宣告“方孝孺是忠臣,不是奸臣”的时候,满朝震惊,继而佩服他的正直和勇敢。他颁布大赦令,停止对外征伐,取消郑和预定的海上远航;裁撤冗官,提拔品德高尚者为官;改革科举制度,规定份额,保证北方人占全部进士的40%;纠正司法弊病,杜绝酷刑下的冤案;废除皇室征用木材、金银的做法,实施公平购买的制度;免除灾民田赋,并及时救济,鼓励逃亡者重返故里,免除他们的欠税,等等。

  朱高炽在他有限的人生空间里,尽情施展着一位仁君的理想抱负,给了天下百姓充分的休养生息,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发展,明朝进入了一个强盛稳定的时期,为“仁宣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基础。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二十九日,朱高炽在北京突然驾崩,终年47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风云人物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