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陵君和五国联军击败秦国之后 他为什么不趁机消灭秦国

时间: 浏览:加载中...

  对信陵君不消灭秦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在战国时期,秦国在商鞅变法后走向强大。在崛起之后,秦国不断蚕食山东六国的疆域,取得了多场战役的胜利,比如伊阙之战、鄢郢之战、华阳之战、长平之战等。当然,秦国的步步紧逼,也引起了山东六国的紧张,从而促使山东六国组成联军来遏制秦国。其中,就第四次合纵攻秦之战来说,也被称之为河外之战。此战,是魏安厘王三十年(公元前247年),在合纵攻秦之战中,魏信陵君无忌率魏、赵、韩、楚、燕五国联军于河外(今河南西部黄河以南)击败秦军的一次作战。

image.png

  在这场战役中,魏、赵、韩、楚、燕五国组成联军,由魏信陵君魏无忌指挥攻秦,在河外(今河南西部黄河以南地区)大败秦军,并尾追至函谷关后撤军。第四次合纵攻秦之战获得了胜利。不过,比较可惜的是,在取得胜利之后,信陵君魏无忌率领的五国联军,却各自散去,也即没有继续攻打秦国,甚至没有借着这一次机会来消灭秦国。那么,问题来了,信陵君率领五国大军击败秦军后,为何不一鼓作气,消灭秦国呢?换而言之,这不是浪费机会吗?

  一

  首先,邯郸之战后,赵国转危为安。信陵君魏无忌救赵有功,但他窃取魏王虎符,击杀大将晋鄙,害怕魏安厘王降罪,不敢再回魏国,命令副将率军回魏,自己率领宾客停留在赵国。 在得知这一消息后,秦庄襄王听说信陵君留赵,认为这是攻魏的大好机会,令蒙骜率军东向攻魏。魏兵屡败,不能抵挡秦军进攻。因此,魏安厘王派遣使者到赵国,请魏无忌回国拒秦。信陵君回国后,魏王免其窃符杀将之罪,授上将军印。

image.png

  到了公元前247年,信陵君致书各国,请求派兵援魏。赵、韩、燕、楚等国国君素来敬重信陵君,纷纷遣军到魏,听其节制,只有齐国不肯发兵。同年,信陵君魏无忌率领魏、赵、韩、楚、燕五国联军西向攻秦,秦军败退。联军追至河外,包围了秦军。在这场战役中,信陵君魏无忌亲冒矢石,率先冲锋,促使五国联军士气大振,紧随冲锋。秦阵营混乱,蒙骜因腹背受敌,被迫西退。联军乘胜攻至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北)。秦军紧闭关门,坚守不出。

  二

  对此,五国联军和秦军相持逾月,联军撤回。魏安厘王为表彰信陵君击败秦国,收复关东失地的功劳,将其拜为上相,封邑五城。对此,在笔者看来,五国联军之所以没能一举消灭秦国,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这是因为秦国大军退守函谷关,选择借助于山川之险来坚守,这让信陵君魏无忌率领的五国大军几乎无计可施。函谷关位于河南省灵宝市北15公里处的王垛村(依《后汉书·郡国志》所载:“谷城”瀍水出,有函谷关。谷城隶属河南尹辖治,遗址应在今洛阳市西北磁涧镇柴湾村附近,而东汉时的函谷关应在今新安东3.5公里处。),距三门峡市约75公里,地处“长安古道”,紧靠黄河岸边。因关在峡谷中,深险如函而得名。

image.png

  在战国时期,秦国之所以有恃无恐,频繁进攻山东六国,无疑是仗着自己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函谷关。换而言之,秦国不怕在山东六国的战场上吃到败仗,因为即便被击败的话,自己也可以退守函谷关,通过函谷关来抵挡山东六国的联军。在第四次合纵攻秦之战中,秦军虽然被初期受挫,不过在退守函谷关之后,信陵君魏无忌同样无计可施。

  三

  一定程度上,秦国的函谷关,可以和三国时期蜀汉的剑门关相提并论了。在魏灭蜀之战中,钟会率领10多万大军进攻蜀汉,却被姜维挡在剑阁一带。虽然姜维只有数万大军,不过,因为剑门关易守难攻,钟会也是无计可施。另一方面,在河外之战中,信陵君魏无忌之所以退兵,也是因为当时的五国联军,不具备消灭秦国的实力。彼时,赵国经历长平之战、邯郸之战的重创,已经没有多少精锐之师了。如果是巅峰时期的赵国,不用其他诸侯国的帮忙,自己就可以和秦国较量了。

image.png

  同样的道理,魏国和韩国在商鞅变法后,可谓屡次遭到秦国的进攻,不仅损兵折将,更丢失了大片的疆域。值得注意的是,在第四次合纵攻秦之战中,燕国和楚国虽然派出了兵马,但是,这两个诸侯国因为距离秦国相对较远,受到的威胁相对较小,所以在合纵攻秦之战中更偏向于出工不出力。因此,在笔者看来,不是信陵君魏无忌不想消灭秦国,而是当时的山东五国没有这个实力。

  四

  最后,在战国末期,秦国的整体实力已经碾压山东六国中的任何一个诸侯国了。当然,对于山东六国来说,如果能够团结一致的话,还是可以和秦国一较高下的。不过,因为山东六国之间的利益不同,即便组成了联军,也很难一举消灭秦国。因为在战国末期,想要真的消灭秦国,意味着山东六国都必须拼尽全力,拿出所有的兵马。对此,在笔者看来,让魏国、韩国、赵国这三国出兵的话,还是比较容易的,因为这三国和秦国非常邻近,深受秦国的威胁。

image.png

  更为关键的是,一旦击败了秦国,这三个诸侯国也容易从秦国手中夺取疆域。不过,对于燕国、楚国、齐国这三国,他们所面临的情况则明显不同了。其中,就齐国来说,和秦国之间隔着魏赵韩三国,也既没有受到秦国的直接威胁,自然不愿意参加山东六国的合纵攻秦之战。至于燕国和楚国,虽然派出了大军,但是,他们也不是真心出力,毕竟秦国当时的主要进攻目标,不是燕国和楚国,而是魏赵韩三国。综上,在第四次攻秦之战中,当秦军退守函谷关后,信陵君魏无忌率领的联军和秦军相持数个月后,只能选择退军,对于这些诸侯国来说,既没有实力,也不敢奢望一下子消灭秦国。而这,自然给了秦国喘息之机,促使其继续执行一统六国的计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历史解密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