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上位黑幕:为做皇后武则天用尽毒招

时间: 浏览:加载中...

  武则天,这个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总脱不了集残忍与机敏,疯狂与冷静于一身的形象。武媚,即年轻时的武则天,为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时,由太宗赐名,故在民间轶事中亦称其为武媚娘。后来,她成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之后,便更名为自创文字,即武曌。在其老年退位后,唐中宗李显上尊号为“则天大圣皇帝”。她在临终时表示:“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去世后,谥号曰:“大圣则天皇后”。唐玄宗李隆基天宝八年(公元749年),又加谥号曰:“则天顺圣皇后”。故史籍及后人将其称为武则天。那么,武媚是如何从唐太宗的才人一步一步变成唐高宗的皇后的呢?在这一嬗变中,武媚又施展了哪些令常人想都不敢想的残忍与机敏的手段的呢?

网络配图

  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拼音yuē,古同“蒦huò”),本是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的木材商人,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随唐公李渊于太原起兵,成为唐朝的开国功臣,官至工部尚书,封应国公。后任利州(今四川广元)都督、荆州(今湖北江陵)都督。武士彟先后娶过两个妻子,先娶相里氏,生二子;后娶杨氏,生三女,武则天为二女。

  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十四岁的武氏因貌美,被太宗皇帝选入后宫。临行时,母亲杨氏痛哭不已,她却若无其事地说:“见天子焉知非福,何儿女悲乎?”果然,唐太宗对小他不止两轮的武氏,喜欢不已,不仅连幸三夜,赐名“武媚”,还破格封其为“才人”。不过,新鲜劲过后,李世民并不宠爱性格倔拗泼辣的武媚。据说与这样一件事有关:当时,西域进贡了一匹名叫“狮子骢”的宝马,太宗皇帝便带领后宫妃嫔去看宝马,只见此马虽骠肥体壮,却性情暴烈,且无人能驭。由是,武媚拨开众人,自请驯马。她对太宗皇帝说:“臣妾只需铁鞭、铁锤、匕首这三样东西就可以制服它。先用铁鞭抽它;若不服,再用铁锤击它;还不服,就用匕首刺其喉。”虽然李世民听后哈哈大笑,但对心狠手辣的武媚已开始心存戒意。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唐太宗去世,此时武媚进宫已十二年。这十二年中,武媚既未生子,才人的封号也未改变,这说明武媚后来受到了李世民的冷遇。按照唐朝后宫的规矩,未生育过的后宫嫔妃应出家当尼姑,因此,武媚便被送到感业寺削发为尼。

  接替唐太宗帝位的是唐高宗李治。和内宫那些有心机的女人一样,还在太宗病重时,武媚就开始寻找日后的靠山了,武媚看中的是当时正在太宗身边侍病,而生性懦弱的太子李治。有轶史记载:“高宗为太子时,入侍太宗疾,见武氏,悦之,遂即东厢烝焉。” 烝,即与母辈发生性关系。《资治通鉴.唐纪》也记载:“上之为太子也,入侍太宗疾,见才人武氏而悦之。”这段不清不楚的乱.伦暧昧关系,让李治对已做了尼姑的武媚仍念念不忘。在太宗逝世周年忌日,李治以纪念先帝为名去感业寺行香,寺中私会武氏,二人相拥而泣。高宗皇后王氏知道后,不仅没有吃醋,反而暗中令武氏蓄发,准备接其入宫。其中奥妙,轶史这样记载:“王后疾萧淑妃之宠,阴令武氏长发,纳之后宫,欲以间淑妃。”而《资治通鉴.唐纪》记载为:“太宗崩,武氏随众感业寺为尼。忌日,上诣寺行香,见之,武氏泣,上亦泣。王后闻之,阴令武氏长发,劝上内(纳)之后宫,欲以间淑妃之宠。”原来,王皇后在与萧淑妃的争宠战斗中输了风头,便想把武氏拉来做同盟军,共同打击萧淑妃。那知王皇后眼拙,拉来的不是什么同盟军,而是一只会吃人的母老虎。

网络配图

  高宗永徽二年(公元651年),二十七岁的武媚再次入宫。再入宫的武氏深知王皇后的用意,处处对王皇后卑躬屈膝、百依百顺,王皇后则不断地在高宗面前称赞她。李治正好借力使力,对武氏越来越宠爱了。不久,封武氏为昭仪,昭仪属正二品,比才人高了两级,武昭仪得宠,而王皇后和萧淑妃却都遭到了冷遇。无奈,王皇后又与萧淑妃联合起来,共同对付武昭仪,她们都不断地在高宗面前讲武昭仪的坏话,可李治却置若罔闻。

  武昭仪得寸进尺,她并不满足于高宗暂时的宠爱,她要争取在后宫的唯我独尊。为了达到目的,她千方百计发展势力,拉拢宫中一切与王、萧不睦的人,为她提供王、萧情报,说王、萧的坏话。但李治还是没有改立皇后的打算。

  为了能成为皇后,终于,因为一次机会,让武昭仪想出了一个常人想都不敢想的毒招。永徽五年(公元654年),武氏产下一女,深得高宗喜爱。王皇后前往礼节性看望,对新生儿逗玩一会儿便离去。武昭仪随后偷偷亲手扼死女儿,并嫁祸于王皇后。《资治通鉴.唐纪》记载:“会昭仪生女,后怜而弄之,后出,昭仪潜扼杀之。覆之以被(用被子盖好已死的女儿)。上至,昭仪阳(佯)欢笑,发(掀开)被观之,女已死矣,即惊啼。问左右,左右皆曰:‘皇后适来此。’上大怒曰:‘后杀吾女!’昭仪因泣诉其罪。后无以自明,上由是有废立之志。”

网络配图

  但是,废立皇后乃国之大事,李治担心大臣不服,便与武昭仪带着重礼,到托孤重臣舅舅长孙无忌府中做说客。长孙无忌却“王顾左右而言他”,毫不顺旨。另一托孤大臣褚遂良与宰相韩瑗等大臣都坚决反对立武氏为皇后。而不少投机分子却糜集在武昭仪周围,上表请废王皇后,立武昭仪;如“笑里藏刀”的李义府,“首鼠两端”的许敬宗等。另一重臣李勣(jì)(即徐茂公)却采取了自保的办法对李治说:“此乃陛下家事,何必听取别人意见。”素有“神算”之称的李勣一定没有预算到,正是他一句模棱两可的话,三十年后,给他的孙子徐敬业(因起兵反武而被杀)带来了灭门之灾。

  在内外呼应中,固执的褚遂良被赶出了朝廷,贬为潭州(今湖南长沙)都督,一切废立皇后的条件都准备好了。永徽六年(公元655年)十月,皇帝下诏,称:“王皇后、萧淑妃谋行鸩毒,废为庶人,母及兄弟,并除名,流岭南。”(见《资治通鉴.唐纪》)十一月,武则天终于如愿以偿,戴上了皇后的凤冠。但是,他的情敌还在,王、萧虽然被废,李治与她们的情份还在,一旦她原先搞的阴谋败露,再次废立皇后也不是不可能的。由是,她时时想着斩草除根。

  为了巩固皇后地位,从永徽六年(公元655年)至显庆四年(公元659年)的五年时间里,武则天设法清除反对自已的政敌,贬褚遂良,使其郁闷而亡;贬长孙无忌,逼其自缢而死;贬侍中韩瑗至死。因而,朝中的反武势力,遂清除干净。武则天就是用这种铁血与残忍的手段,从唐太宗才人的位置逐步爬到了唐高宗皇后的位置,并巩固之。由是,武则天集残忍与机敏、疯狂与冷静于一身的形象,就赫然展现在了世人的面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野史秘闻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