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变法和商鞅变法有什么区别?两人的结局分别如何?
众所周知,秦国在秦孝公时期任用商鞅对秦国进行变法。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变得空前强大,为以后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商鞅变法是我国历史上一次非常成功的..
对商鞅和管仲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管仲,是春秋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被称之为"千古第一相",春秋时期他在齐国大兴改革,最终使得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影响不可谓不深远,当时仍处于奴隶制社会,而管仲能提出"相地而崔征"的主张,可以说是基于对齐国当时国情的充分了解而做出的。
自管仲改革以后齐国之强盛远在其他诸国之上,甚至周天子的迎立都要看齐桓公的脸色行事,而他的其他一些主张即使是对于两千年后的现在仍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见其高瞻远瞩。
管仲画像
而商鞅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秦孝公听从商鞅的意见进行了变法,虽然在秦惠文王时期商鞅被车裂而死,但他的主张在客观上帮助秦国最终一统天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后来秦朝的开国丞相李斯这样评价商鞅变法:"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附"可以说对商鞅变法极尽溢美之词,甚至可以说是"商君之法"促成了秦国的强盛,为天下的大一统创造了物质基础。
将这二者放在一起比较,同为法家思想的传播者,身处同样的乱世,同样服务于当时最为强大的诸侯国。
商鞅剧照
但是二者的结局却有很大的不同,管仲在世期间深受重用,乃至于被齐桓公称之为"仲父",而商鞅却在秦孝公身死之后被惨杀,但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齐国在齐桓公死后迅速的衰败下去,而秦国却在商鞅变法的推动下蒸蒸日上,不得不让人感叹。
富国强兵的务实派——管仲改革
春秋时期等到了齐桓公继位,周王室基本上已经没有什么实权了,而当时的齐国主要疆域位于现在的山东省,物阜民丰,黄河冲击之下土地肥沃。
要知道当时的农业生产极不发达,掌握了粮食可以说就是掌握了整个国家发展的命脉,就在这样的情况下齐桓公继位以后开始任用管仲进行改革,观众的改革主要集中在社会经济方面。
《史记 管晏列传》有这样的记载:"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也就是说人们只有在吃饱喝足的情况下才会有精神生活,确实可以说是非常先进的观念了,那么究竟怎么样才能做到"仓廪实"和"衣食足"呢?
他从农林牧副渔各个方面给出了规定,还有税收制度,以及山川渔盐的可持续开发等等一系列利国利民的政策,最大限度的来发展齐国的经济,甚至开始有了青楼产业,可以增加赋税。
齐国地理位置
而在正是军事方面,面对逐渐兴起的北方少数民族,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这时候就开始打着周天子的旗号行事,后来举行的所谓的美其名曰的"会盟"。
其实有一种强行合法化的意味在里头,而由于观众年轻时有过做商人的经历,各国外交往来对他而言就像是在做生意一样,而你又不得不承认,观众确实是个做生意的奇才。
管仲与齐桓公商议,想要削弱楚国,动刀兵的话又显得大费周章,于是采用花重金从楚国买鹿的方式诱使楚国上下全力捕鹿,荒废了农业生产,要知道粮食才是重中之重的硬通货,兵不血刃的就达到了削弱楚国的目的。
后来海盐,纺织,制铁在齐国兴盛起来,而就在此时也开始产生了士农工商司机的分化,从而使得齐国成为当时最强盛的诸侯国。
古代采盐
变法图强的激进派——商鞅变法
到了战国中后期,随着井田制瓦解殆尽,奴隶制社会也几乎走到了它的尽头,而在当时雄踞西方的秦国,就开始了这样一场彻底的变革——商鞅变法。
这时的周王室更是没有什么话语权,秦人一直都是比较勇武,想要有新的突破,但是苦于得不到支持,尤其是旧贵族集团百般阻挠,商鞅的变法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艰难的进行着,还是从经济方面先着手,鼓励人民发展农业生产,而贬低商人的地位。
最主要的是他明确提出了废除井田制,这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迈进的一大步,随着土地的私有,地主阶级开始兴起,慢慢的人们劳动有了积极性,国家的赋税军队的粮草问题也就有了很好的解决,这都是秦统一六国的必要条件。
废除井田制
在政治军事方面,废除了旧贵族的特权,任何人如果你想跻身社会上层就必须建立军功,一切靠实力说话,废除了奴隶,也就有了大量的兵役来源,军队的战斗力大大提升,每个人都有机会了,就像被誉为"战神"的白起,也是奴役出身。
但是商鞅变法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废除一切学说,不允许平民识字,奴化他们的思想。
再加上严刑峻法太过严酷,连坐之法会殃及无辜,也为秦后世的发展埋下了祸根,但是整体上说来,商鞅变法促进了秦统一六国的进度,也为中国历史的进步提供了巨大的有利条件。
商鞅
管仲改革与商鞅变法类比
综上所述其实我们不难发现,二者最大的相同之处是在于他们明白国家强盛的根本不是在于兵力的多寡,而是土地和粮食,在当时的战乱年代绝大多数平民百姓冻饿而死,在这样的情况下农业发展的优劣程度,完全可以决定一个国家未来的走向,这个理论放到今天也是可行的。
再一个两人都清楚的知道人才的重要性,管仲提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官员考核办法,非常符合齐国的实际情况。而商鞅更是将爵位与军功直接挂钩,使得秦国的军队大大强于六国。
而比较两者的不同,管仲改革更加倾向于经济的发展,他没有对土地所有制也就是当时的奴隶制提出任何的异议。
只要能将国家的赋税提高,无论是哪一种方式,他都愿意去施行,没有真正将社会的变革放在首位,当然也是出于当时社会的局限,而商鞅变法是彻头彻尾的社会大变革,从上到下,政治经济军事乃至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只要是有助于秦国的发展,都进行了改革创新,特别是井田制的废除,让土地成为私有,还有新修的秦国律法,也是社会进步的一大表现。
管仲改革也是比较温和的社会变革,没有触及到最上层奴隶主们的利益,没有提到土地所有权的问题,因此在管仲身前身后收到的都是好评,为齐国的称霸立下汗马功劳,这也与齐国本就处于肥沃的山东半岛这个巨大的地理区位优势有关。
而商鞅所在的秦国当时只有关中是比较肥沃的土地,其他地域地势不堪大用,而且肥沃的土地被上层奴隶主们瓜分殆尽,他们同时又享受世代相传的荫封,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秦国的发展,因此商鞅要想真正扭转秦国的地位,必须与他们为敌。
因此在秦孝公死后,秦惠文王迫于旧贵族们的压力处死了商鞅,但是"商君之法"却在秦国很好的贯彻了下去。
结语
纵观历史几乎所有的变革变法都是以土地的所有者是否变化以及赋税制度的改革为核心内容的,是否进行根本的变革与改制其中的差距也是极大的,为什么管仲的政策仅仅被称之为"改革",而商鞅的政策就可以提升到"变法"的角度?
因为商鞅变法之后新的一批人开始掌握国家的话语权,就是地主阶级和新上升的建立了军功的这一批人,他们就有了掌握国家政权的可能,而管仲的改革无论怎么改变,都仍然是奴隶主阶级在掌握国家政权,没有给出让下层平民奴隶上升到国家主人的机会。
也就是说管仲改革前后齐国的主要矛盾依然是奴隶阶级与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改革只是为了增加齐国的税收,为齐桓公称霸准备条件,而商鞅在变法前,秦国国内的的主要是奴隶阶级与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齐桓公剧照
而在商鞅变法之后秦国的主要矛盾开始由是奴隶阶级与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向新旧奴隶主之家以及新兴地主之间的矛盾转变,在这里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土地究竟归谁所有。
究其根本,原来的土地都是国有的,也就是周王一个人的,分封给诸侯国,诸侯又分下去耕种,最根本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因为到了战国时期出现了铁质农具。
战国时期地图
这一生产工具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而农业作为当时所有人所有国家发展的基础,自然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有了先进的生产工具,而土地作为社会生产资料里头最最不能缺少的一部分,自然成为了各个阶级争夺的对象,因此管仲改革与商鞅变法最大的不同在于对土地所有权的态度。
在之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土地私有,土地兼并也始终伴随着各个王朝的兴衰存亡被讨论着,在历史的长河中,也算是对二者做出了最好的回应:生产关系的变革必然会随着社会矛盾的发展而出现新的走向,而生产工具的改进会极大地推动社会变革的产生,也促进人们做出新的选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众所周知,秦国在秦孝公时期任用商鞅对秦国进行变法。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变得空前强大,为以后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商鞅变法是我国历史上一次非常成功的..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经春秋争霸,公元前4世纪以后进入战国时代。此时华夏大地正处于奴隶制瓦解而新兴封建制建立的转型期,各国都相继变法,过去被视为西北..
对于变法,其本质就是统治者用来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经济发展、强大军事力量、维护社会稳定、维持政权稳固的一种手段。 而在诸多变法案例之中,“商鞅变法”无疑是..
今天,我们大多数人认为商鞅变法是进步的,合乎历史潮流的,并且给予了商鞅很高的评价。然而在古代,商鞅并没有受到普遍的认可。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
商鞅变法某种程度上来看,他是针对着小民。如何把这个国家的整个民众,按照军事的原则,按照秦国统一天下的目标,把民众打造成一个战争机器,让民众成为战争机器里边..
商鞅变法,影响深远。它不但奠定了秦国统一根基,而且影响中国的世道人心长达两千多年。谭嗣同有言,“两千年政治,秦政也”;毛泽东亦曾说过:“百代皆行秦政制”。..
商鞅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任何时代,改革都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尤其在中国的封建时代,改革往往就是对现有利益阶级..
你真的了解商鞅变法吗?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秦国人的祖先秦非子因为给周天子养马有功,被封在今甘肃天水一带(即秦地),开始有了自己的封地。..
商鞅(约前390年—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的后裔,公孙氏,故称为卫鞅,又称公孙鞅,后封于商,后人称之商鞅。在位执政十九年..
商鞅变法是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于公元前356年在秦国实施的政治改革。该制度分两次进行,首次始于公元前356年;第二次开始于公元前350年。经过商鞅变法,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