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娥是什么身世?北宋的武则天

时间: 浏览:加载中...

  趣历史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北宋皇后刘娥,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刘娥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平民之家,襁褓之中便失去了父亲。性情刚毅的母亲带着刚满周岁的刘娥离开了夫家,自己承担起了抚养女儿的责任。

  十四岁那年,在家人的安排下,怀着相夫教子的朴素心愿,刘娥嫁给了银匠龚美做妻子。婚后的刘娥只一心想着如何帮衬丈夫维持生计,如何约束自己成为贤妻。为生活而挣扎的刘娥肯定不会想到,今日一无所有的自己,将来会坐拥整个北宋天下。

  迫于生活的压力,刘娥跟着丈夫来到北宋都城寻觅出路。然而,丈夫的事业并未如愿发展,二人在京城的生活陷入进退两难的窘境。为了生存,刘娥只好走上街头卖艺,用击鼓说唱的表演方式来养家。没想到,这一唱居然艳惊四座,刘娥很快成为了京城街头巷尾的名角。

image.png

  声名大作后,色艺双绝的刘娥引起了襄王府张给事的关注,这也让刘娥的丈夫龚美看到了新财路。几经思考后,龚美决定隐瞒实情,谎称二人是表兄妹,把刘娥卖给了张给事。

  史书中没有记载刘娥对此事的心境,史家的笔锋也将这一场浩瀚波澜,描绘成一片云淡风轻。也许,面对丈夫的决定,刘娥真的不悲不怨,亦不言不语。因为,悲怨和言语在现实面前都太过无力。

  她只是默默地收起了曾经的明艳欢快,开始变得越来越沉稳冷静。

  2

  张给事购得刘娥后,将她进献给了襄王。才貌双全的刘娥果不其然地受到了襄王的宠爱,并且艳压群芳,成为一枝独秀。这份专宠惹怒了襄王的皇帝爸爸宋太宗,太宗认定刘娥是个祸水,下令将刘娥逐出了襄王府。

  面对皇帝的敕令,襄王妥协了。刘娥又一次经历了抛弃,但她依旧没有悲泣,没有怨责。她悄悄地躲到了张给事家中,开始刻苦学习文化知识。王府生活让刘娥意识到了自己的学识不足,要强的刘娥不满足于做一个徒有外表的女子。于是,在接下来的十年里,她博览群书,畅游书海,把自己修炼成了一个博闻强识的才女。

  这十年间,风云变幻,襄王的太子哥哥被皇帝爸爸废黜,襄王被立为新太子。皇帝爸爸驾崩后,昔日的襄王,北宋的真宗皇帝继承了皇位。当上皇帝的宋真宗立即将刘娥接到了宫中,册封为美人。

  但此时的刘娥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击鼓唱词的卖艺女了,她已经成长为一个博古通今的女学者。回到真宗身边后,刘娥用自己渊博的学识帮助真宗处理了一系列政务,身份也从美人一步步升至皇后。

  乾兴元年,宋真宗去世,刘娥的养子,十一岁的仁宗皇帝继承了皇位。因为皇帝年幼,身为太后的刘娥接掌了国家的至高权柄。

  刘娥执政十余年间,天下兴隆。她乾纲独断,指点江山,甚至身着天子服饰,代替皇帝举行祭天仪式,俨然就是北宋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于是,有大臣进言,劝刘娥效仿唐代武后,登基称帝。但刘娥果断拒绝了这个建议,并且在不久后,归政于仁宗。

  后世史家谈及刘娥时,赞她有大德。但是,刘娥拒绝权与利的诱惑,真的是因为有德吗?其实未必。

image.png

  3

  在讨论刘娥的德行问题前,我们先列举几个刘娥反其道而行的事例。

  按照人情的常态,一个宠冠六宫的女子难免会和后宫其他妃嫔有些过节。但是,刘娥是一个例外。她不仅没有和妃嫔交恶,还在后宫找了一个呵护终生的妹妹杨氏。

  刘娥对杨氏可谓关爱有加,每当皇帝提升刘娥的品级时,刘娥就会同时要求晋升杨氏的品级。当刘娥一路从美人升至皇后,杨氏也一路从才人变成了淑妃。刘娥临终前,仍然牵挂杨氏,于是在遗诏将杨氏封为太后。一名太后册封另一名女子为太后,这也是亘古少有的事情。

  刘娥对仁宗生母的处理方式也非常特殊。按照人情的常态,刘娥将仁宗收为养子之后,不应该再留下仁宗的生母李氏。但刘娥却剑走先锋,她不仅善待了李氏,还将李氏从宫女晋升为妃嫔。刘娥去时后,得知了身世实情的仁宗,对自己的养母仍然心怀敬意。

  同时,刘娥对外戚的态度也非常特殊。按照人情的常态,女主掌权之后,都会重用自己的亲眷。但刘娥的外戚中,唯一一个入朝为官的,就是她的前夫。刘娥封后之后,将前夫认作了兄长,当年卖妻求荣的龚美终于依靠前妻当上的了国舅。但由于尴尬的身份,龚美也不敢多有奢望,一直都非常安分守己。

image.png

  古往今来,很多人因为刘娥的言行,赞扬刘娥道德高尚。但是,道德是一个太过玄妙的概念,她是真的上善若水,还是心中另有算计,除了当事人,无人能辨真伪。所以,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我们不敢轻易评判他人的道德,不妨换一个角度来解释她的行为。

  纵观刘娥的一生,尽管久经磨难,但她很少怨天尤人。并不是因为她个性温柔,而是因为她能看清现实。她不自怨自艾,是因为抱怨会让自己变得更无能;她不结仇于人,是因为仇恨会令出路变得更狭隘。

  每当时运不济时,她都会坚强地去寻找解决的方法,而不是原地等待他人的救赎。因为在刘娥的心底,对旁人没有依赖亦不抱希望。她所表现的平和,并非因性情宽容所致,而是对时事考量所得。

image.png

  人性的善良,是发自感性的。而刘娥的善举,却是源自理性的。所以,刘娥的善行依靠的不是个人的品德,而是一份纵观全局的智慧。这不是善与恶的区分,而是利与弊的权衡。

  可刘娥的经历证明了,理性的权衡比感性的善良更有效用。一个足够理性的人,就不会因是非束缚他人的言行,就不会因仇恨屏蔽自己的交往,就不会因情绪左右时局的判断,就不会因利益斩断可能的退路。这样,不仅成全了别人的生活,也宽阔了自己的道路。

  纵观历史风云,真正危害社会的,往往不是肆无忌惮的恶人,而是自以为是的好人;真正发展社会的,也往往不是大德大贤的高尚者,而是稳步前进的实践人。

  社会情绪总会闭塞理性,裹挟大众走向愚蠢。所以,我们需要时刻警醒自己,避免陷入疯狂。先人的经历告诉我们,真正的智慧,不是放肆冲动的感性情绪,而是拥有自己的价值判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风云人物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