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坟,墓,冢,陵有什么区别 看完奇怪的知识又增加了

时间: 浏览:加载中...

  很多人都不了解古代坟墓的事情,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很多词语,当我们将其拆分来看的话,会发现这两个字代表着不同的意思,也存在一定的区别。

  比如我们常常说到的“皇帝”,这一词最早出现在秦始皇时期,他统一六国后便自称为“皇帝”。这里的“皇”指的是‘三皇’,即伏羲、神农和燧人;而“帝”则指的是‘五帝’,即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image.png

  再比如说“寺庙”,对于这个词,我们对它通常的认识就是一般的庙宇,但如果将它拆分开来的话,就代表了不一样的意思。所谓“寺”,是指偏向朝廷设立的机构,比如“大理寺”,就指的是专门掌管刑狱案件审理的机构,这里的“寺”,则是作为官署名。而“庙”,主要指的是民间的庙宇。

  所以我们会发现,一个词语在进行拆分之后,两个字代表的含义是不一样的。下面,我们再来说一下坟、墓、冢、陵这四个字的区别!

image.png

  首先来说“坟”,对于这个字,我们通常会将它联合“墓”来理解,即所谓的“坟墓”,但其实两字之间却存在一定区别的。

  在《礼记·檀弓》中记载:“土之高者谓之坟”,即高出地面的土堆就叫做坟,在后来也指埋葬死人的地方。

  与之相对应的便是“墓”,从字形上来看的话,墓字是上‘莫’,下‘土’,这里的莫,意为黄昏,夕阳西下的意思。因此将二者联合起来就是:在黄昏时期下葬,与太阳一起隐没,故墓葬不垒坟包,即所谓的“墓而不坟”。

image.png

  因此“坟”和“墓”就很好区别了,前者有土包,高于地面。而后者则没有土包,是平的。当然了,这一点在古时候还有另外一种说法,那就是坟者有土包高耸,表示死者有冤屈,比如周武王攻克商朝后,便下令加高比干之坟,以表示比干死得冤枉。至于墓,则代表死者是正常死亡,没有冤屈。

  但随着历史的变迁,坟和墓便连在一起使用,即表示为埋葬死人的地方了!现在也基本上不会做什么太大的区别!

  那么“冢”和“陵”又分别代表什么含义呢?

image.png

  所谓“冢”,其本意指的是“高而大的坟”。根据司马迁的《史记·高祖本纪》中记载:“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民间的一般坟墓是不能够称为“冢”的,它指的是古代时期贵族、诸侯等有身份人的坟墓,比如最典型的便是魏武帝曹操的“七十二疑冢”,还有一些贵族、诸侯的“衣冠冢”等等。

  至于“陵”就比较好理解了,它专指的是帝王、诸侯的陵墓。比如我们熟知的“明十三陵”、“清东陵”和“清西陵”等。

  而只要是作为“陵”的墓葬,是比较特殊的,首先面积很大,其次规制完整,建造豪华。比如清东陵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

image.png

  综上所述便是我们对坟、墓、冢、陵这四个字所代表的含义做的一个简单概述了。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历史解密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