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众怒难犯的原意是什么?出处又是哪里?
春秋时期,郑国掌握朝政大权的是子驷。大夫尉止与子驷有矛盾。后来,尉止一伙人发动叛乱,他们打进宫内,杀死了子驷等人,并将郑简公劫持到北宫。公子子孔因为事先听..
【众志成城成语出处】
《国语·周语下》:“众心成城,众口铄金。”
众志成城的意思:
指万众一心,一起面对困难。意思是大家同心协力,就像城墙一样的牢固。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就能克服困难。
【众志成城成语故事】
东周的第十二代天子周景王姬贵,在他在位的第二十一年(公元前524年)和二十三年(公元前522年)时,做了两件不得民心的事情:一件是铸大钱,一件是铸大钟。
公元前524年,周景王看到造钱的原料非常缺少,就下令实行钱币改革。当时的钱全是用金属做的,而造钱的主要金属是铜和铁。那时候,大钱都集中在富贵人的手里,而小钱一般都在平民老百姓的手中。周景王的改革,主要是废除小钱。这样一来,老百姓手中的钱就要被废除,他们就没有钱了。因此,老百姓都非常痛恨这项改革。
景王身边的大臣单穆公很担忧,极力加以劝阻。他认为铸大钱不利于流通,是“绝民用以实王府”,是对平民百姓的残酷掠夺,希望周景王停止改革,但周景王不听。
后来,小钱被正式废除了。很快,周景王就派人把老百姓手中的废钱收起来,想用这些废钱造大钟。大钟即编钟。景王准备铸造两组巨型编钟,一组是无射(yì),一组是大林。他打算把这两组编钟上下悬挂在一起配合着演奏。
当时的司乐大夫(主管音乐方面工作的官员)伶州鸠劝阻周景王说,用钱造的钟,敲起来声音肯定不好听。周景王就问他为什么。伶州鸠解释说:“大王,我所说的好听还是不好听,不仅仅是就钟的声音而言的,我主要针对的是老百姓是不是喜欢那种声音。这口钟是通过没收老百姓的血汗钱造成的,无论声音多么优美,人们听起来都认为很刺耳。大王办事,只要老百姓同意,办起来就容易;相反,如果老百姓反对,那么就会很困难。俗话说,众人同心合力,可以筑成坚固的城墙——众志成城,希望您仔细考虑一下。”
但景王还是不听。三年间,既铸了大钱,也造了大钟。结果是,景王在第二年就死于心疾,周王朝也随即爆发了长达五年之久的内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春秋时期,郑国掌握朝政大权的是子驷。大夫尉止与子驷有矛盾。后来,尉止一伙人发动叛乱,他们打进宫内,杀死了子驷等人,并将郑简公劫持到北宫。公子子孔因为事先听..
【众怒难犯成语出处】 《左传·襄公十年》:“众怒难犯,专欲难成,合二难以安国,危之道也。” 释义:犯:触犯、冒犯。群众的愤怒不可触犯。表示不可以做群众..
【众志成城成语出处】 《国语·周语下》:“众心成城,众口铄金。” 众志成城的意思: 指万众一心,一起面对困难。意思是大家同心协力,就像城墙一样的牢固..
【众叛亲离成语出处】 春秋·左丘明《左传·隐公四年》:“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 释义:大众。叛:背叛。亲:亲信。形容不得人心,陷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