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宗李豫:仁孝温恭的帝王与安史之乱的平定者
唐代宗李豫(726年11月11日-779年6月10日),初名李俶,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唐朝第九位皇帝(762年5月18日-779年6月10日在位..
对安史之乱的唐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这场叛乱相较于整个大唐的历史仅仅八年时间,可谁也没有想到正是因为这场叛乱,导致唐朝一蹶不振,最终走向灭亡。
在不少人看来安史之乱是唐朝衰败的开始,可之后的唐朝依然存在了一百多年,这么长的时间唐朝为何无法重回巅峰?安史之乱的影响对唐朝真的如此之大,这场叛乱给唐朝究竟带来了什么?
如果把安史之乱比作唐朝疾病的爆发,而在爆发之前必然也有所征兆,安史之乱只不过是把唐朝的病症表现了出来。其实在安史之乱之前唐朝便已经有了颓废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土地兼并造成的流民问题,二是节度使专权造成的藩镇割据。
很多人认为如果没有安史之乱,唐朝将继续强盛下去,因为当时的大唐在唐明皇李隆基的治理下一片兴兴向荣,然而就这么看似繁荣的王朝却也有着杜甫诗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惨况。任何一个封建王朝到了后期都有一个问题即土地兼并。玄宗后期的唐朝便是如此,由于土地兼并导致大量流民产生,而安史之乱后唐朝始终无法解决这一问题,后期的农民起义正是导致唐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有人说唐朝亡于藩镇割据,而藩镇割据的成因早期也是唐朝强大的标志。从初唐到盛唐朝廷一直致力于开疆拓土,然而边远地区的管理对唐帝国来讲一直是个问题,为了很好的管理边疆一带,于是地方节度使应用而生。节度使不仅仅是边关大将,到了后期掌握地方军队、财权乃至官吏任命,如此已经相当于一个独立的小王国。
安史之乱爆发前夕因为承平日久导致内地腐化且军队战力低下,而边境一带尤其是安禄山所掌握的范阳、成德、魏博三镇兵强马壮,有兵有枪安禄山为什么要给唐玄宗这个老小子装孙子,从而发生叛乱。表面上唐朝用了八年的平定了安史之乱,同时也表现出了当时唐朝政府的无能为力。除了安禄山、史思明这样的主谋身死,其他节度使反倒成了唐朝安抚的对象。
安史之乱的爆发地范阳、成德、魏博三镇(河朔三镇)再也不归唐朝管辖,早期唐玄宗为了防止藩镇割据提出的“不久任、不兼统、不遥领”的方针也没有人再遵守,藩镇节度使可以世袭,节度使的部将由家臣担任不再听从中央派遣,唐朝自此陷入同藩镇的拉锯战,中央政府无法镇压叛乱只得凭借地方,一些有功的将领因为平叛则称为新的节度使,如此循环……
安史之乱后唐朝中央皇权旁落,宦官、权臣甚至可以废立皇帝,而地方流民四起、藩镇割据,虽然唐朝政府名义上依然是天下认可的皇,然而更像是春秋时期的周天子,不再对帝国具有实际的管辖权,后期遇上黄巢这根搅屎棍,唐朝中央同地方藩镇的平衡被打破,终于在907年结束了三百年的国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唐代宗李豫(726年11月11日-779年6月10日),初名李俶,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唐朝第九位皇帝(762年5月18日-779年6月10日在位..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安禄山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这场叛乱一直持续了八年,固然唐军获得了最终胜利,..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安禄山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
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唐朝,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 总地来说,唐玄宗最初布的军事格局,在防止军区叛乱时,就存在巨大的漏洞。第一、天..
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唐代宗,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 皇帝从来不会相信什么臣子的忠心,因为在皇帝看来:在没有权力制约的前提下,臣子..
唐玄宗李隆基是唐朝历史上一位备受争议的皇帝,他前期勤于政事,开创了“开元盛世”的局面,使得唐朝的统治达到顶峰;后期却耽于享乐,促成了“天宝危机”,引发“安..
“安史之乱”是怎么来的?“安史之乱”对历史的影响有哪些?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安史之乱是一场大变革,它是一场社会性的大变革。 安史之乱..
安禄山造反是狼子野心还是被逼无奈?安史之乱的真相是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由安禄山发起的安史之乱,可以说是唐朝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浩劫,..
安史之乱之后国家转型!安史之乱对历史带来最大的影响是什么?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转折点,战乱导致的一系列后遗症..
安史之乱究其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李隆基为什么没能力挽狂澜?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李隆基是唐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早年发动唐隆政变除掉韦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