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如此厚待安禄山,他为什么还要造反发动安史之乱?

时间: 浏览:加载中...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安禄山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

  关于安史之乱,以上是我们在历史课本中看到的内容。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历朝历都有战乱,规模和影响或大或小,大多数都爆发在国家特别不稳定的时候或者一个朝代的末代。

  原因大都是因为朝廷太过腐败,领导者平庸甚至暴虐,至使百姓民不聊生,不得不反抗。还有一种情况是,皇帝柔弱,皇室成员或地方上的官员势力壮大,产生了叛逆的心理,想要自己称帝,比如说明代的燕王朱棣。

  安史之乱的发生显然是个例外。

image.png

  唐王朝是封建王朝的巅峰,大唐盛世至今引人遐思。它是自秦汉来第一个没有依靠修长城来抵御胡人进攻的王朝,而唐玄宗统治的这段时期更是史称开元盛世。国内的安定环境带动了文化、经济的发展,诗题材便是由这一时期发展起来的,还诞生了许多家喻户晓的诗人,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等。

  按理来说,这样一个盛世王朝应该不易爆发大规模战乱,唐玄宗也不是一个软弱无能的统治者,更何况一手发动叛乱的安禄山还深受唐玄宗的信任,没想到他会发动安史之乱,更没人想到这场叛乱几乎将唐朝推向灭亡。大唐帝国由盛转衰,中原王朝也失去了对周边少数民的优势地位。

  学术界有观点认为,安史之乱的根本原因是唐朝对外扩张,导致行政系统以效率为导向,推动了藩镇和安禄山、史思明的崛起。对外扩张造成了利益集团对军权的争夺,产生了民众对朝廷的不信任,安禄山趁机做大。

  这个故事背后有很多疑点:比如唐玄宗为什么会喜欢和信任一个没有背景的胡人?安禄山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为什么在双方实力对比悬殊的情况下起兵造反呢?

  安禄山深受唐玄宗信重,这是事实。但是他和储君,未来的皇帝——太子之间的关系就没那么美好了。

  唐玄宗是一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对社会发展做出了很多贡献。但作为父亲,他却不念亲情,将儿子送上断头台。

  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尽人皆知,但在杨贵妃之前,玄宗宠爱武惠妃长达二十多年。武惠妃是武则天的侄孙女,和玄宗生了四子三女,杨贵妃原本的夫君,寿王李瑁就是武惠妃所生。有宠爱在身,武惠妃自然就生发了其他的想法。

image.png

  原本唐玄宗的太子是李瑛。但是到了公元733年,武惠妃以宫中有盗贼为由设下陷阱,将太子李瑛、李瑶、李琚等两位亲王引入宫中,诱使他们穿上铁甲(这个桥段是不是很熟悉)。武惠妃告诉唐玄宗,他们穿铁甲要谋反了。武惠妃固然是心狠手辣,唐玄宗下手也不手软,不分青红皂白,一日之内将三个儿子全部处死。

  李瑛被杀后,武惠妃也没得逞,忠王李亨继承了太子之位。有了兄长的前车之鉴,李亨自然处处小心、事事恭谨。然而即便如此,李亨仍免不了被唐玄宗威胁,屡次遭到敲打,好几次都差点被废。

  作为太子的李亨会参与国家大政,与一些边将和朝臣结好。其中,李亨与王忠嗣从小一起读书,关系非常要好。当时,王忠嗣是唐朝战无不胜的军神,官至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使。可以说,整个唐朝西北乃至河东军区,都是太子的支持者。

  正所谓“太子唯兵强马壮者得之”。太子有西北军区的支持,自然让唐玄宗和李林甫如坐针毡。于是他们将目光投向了将本是一介杂胡的安禄山扶植为统领三个军镇,拥有20万大军的强力节度使。

  就这样,唐玄宗、安禄山与李林甫便结成了难以动摇的三巨头同盟。

  安禄山本身是很有作为的,经常立功,而且他这个人特别懂得揣测别人的心思。

  每次进觐见,他都很表达忠心。在宴会上,安禄山进奏:

  “臣生番戎,宠荣过甚,无异材可用,愿以身为陛下死。”

  唐玄宗以为“诚”,甚是怜爱。

  安禄山长得很胖,腹垂过膝,自称得350斤。对于他来说行走都不是很方便,但为了讨得皇帝的欢心,竟能流转如飞地完成高难度的胡旋舞,其诚心天地可见。想想这个画面,也是很醉人。不过在唐代,大男人当众起舞是很常见的,玄宗本人就很爱跳舞。

image.png

  诗人白居易《胡旋女》还曾借事咏怀:

  “天宝季年时欲变,臣妾人人学团圆。

  中有太真外禄山,二人最道能胡旋。……

  禄山胡旋迷君眼,兵过黄河疑未反。”

  在唐玄宗看来,安禄山大大咧咧,赤诚忠心,愚钝可爱,但言语中还不乏幽默风趣。

  有次朝见,唐玄宗指着他的大肚子开玩笑:这么大的肚子里面装的是什么呢?安禄山却说他的肚子里装的是一颗赤子之心,诙谐中很确切地表达出自己对皇上的赤诚忠心。

  这样伶牙俐齿,知情识趣,怎能够不让人唐玄宗喜欢呢。

  从其他细节也可看出唐玄宗对安禄山的宠爱。《资治通鉴》载:

  “上尝宴勤政楼,百官列坐楼下,独为禄山于御座东间设金鸡障,置榻使坐其前,仍命卷帘以示荣宠”。

  为了回报唐玄宗的宠爱,安禄山也使尽各种招数,证明自己对皇帝的忠诚。为此,他不惜认比自己小16岁的杨贵妃为母。

  除此之外,安禄山还逢场作戏,配合唐玄宗侮辱太子。《旧唐书·安禄山传》记载:

  安禄山在朝时,玄宗命见太子,“禄山不拜。左右趣之拜,禄山拱立曰:‘臣胡人,不习朝仪,不知太子者何官?’上曰:‘此储君也!朕千秋万岁后,代朕君汝者也。’禄山曰:‘臣愚,向者惟知有陛下一人,不知乃更有储君。’不得已,然后拜。上以为信然,益爱之。”

image.png

  安禄山不拜太子,只听命于皇帝一人,这样不仅能显示出他对皇上的忠贞,还可以证明他与太子毫无瓜葛。不得不说安禄山真是识人心,历代皇帝最防备的人就是储君,既怕他们无能,不堪重任,又担心他们野心膨胀,想早日取代自己。安禄山的态度可是唐玄宗最乐于见到的。

  安禄山自始至终都认为李林甫可以扳倒太子,然而李林甫去世后,政敌杨国忠继承了相位,而太子的地位却始终屹立不倒。

  唐玄宗年岁已高,朝廷内又有太子和政敌,朝廷外有敌对的西北藩镇,安禄山已经骑虎难下。安禄山之所以能保持这些势力的优势,完全是得益于玄宗对他的宠信,随着玄宗年龄的增大,其他势力对他的威胁也越来越大,一旦玄宗去世,等待安禄山的必然是被攻讦消灭的命运。

  安禄山之所以会拼命,一方面是野心膨胀,富贵险中求;另一方面也是怕玄宗死后,自己被新皇帝打击。

  “自以曩时不拜太子,见上春秋高,颇内惧”,这也是安禄山发动叛乱的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风云人物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