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俱罗之死:历史谜团与真实探讨
鱼俱罗,隋朝著名将领,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其死因却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个谜团。关于鱼俱罗的死,历史上存在着多种说法。 一、鱼俱罗的生平与贡献 鱼俱罗,陕西渭..
鱼俱罗,冯翊下邽(陕西渭南东北)人,身高八尺,膂力过人。
早年跟随晋王杨广(隋炀帝),从禁卫军做到开府将军,后来跟随大隋元勋杨素四处平叛,战功累累,进位柱国,拜丰州总管。
网络配图
鱼俱罗镇守边关时,凡是突厥人入境,都能擒斩,从此,突厥人销声匿迹,再也不敢畜牧于塞下。
鱼俱罗的一生,都是在平叛作战中度过。而他最后的死,也是和平叛有关。
大业九年(613年),鱼俱罗跟随隋炀帝第二次征讨高句丽,征讨还师后,江南人刘元进起兵反叛,鱼俱罗受命前往讨伐。
一开始,鱼俱罗进攻叛军很顺利,屡战屡胜。但是江南的叛军势力越来越蔓延,败而复聚,彻底打败他们绝不是一年半载的事。
鱼俱罗见天下渐渐大乱,担心以后道路隔绝,再也见不到留在京城和洛阳的儿子。恰逢洛阳闹饥荒,粮价飞涨,鱼俱罗于是派家奴用船运米到洛阳卖了,又买来财货,并偷偷地接回几个儿子。图:连环画里的隋炀帝
不料,这件事被朝廷知道了,隋炀帝怀疑他有异心想造反,便将他抓了起来,送到洛阳大理司审讯。不久被斩首,家财没收。
私自买卖牟利,私接儿子,这两件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不是死罪。为何屡建战功的老部下,被隋炀帝狠心杀掉?
网络配图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因为鱼俱罗身具异相。
史载鱼俱罗“重瞳”,就是眼睛里各有两个瞳孔。按现代医学解释,这属于瞳孔发生了畸变,是早期白内障的症状。图:“重瞳”(双瞳孔)是非常罕见的异相
但是,在古代“重瞳”被认为是帝王之相,相术上还有“日观凡人,夜观鬼神”的说法。因为鱼俱罗生具异相,早就被隋炀帝暗中猜忌,正好抓住其他理由痛下杀手。
关于重瞳,史书上记载的只有寥寥几人:仓颉、舜、重耳、项羽、吕光、高洋、鱼俱罗、李煜。仓颉和舜是传说中的圣人,晋文公重耳是春秋五霸,项羽是西楚霸王,吕光是十六国时期的后凉国王,高洋是北齐开国皇帝,李煜是南唐后主——清一色的帝王。
由此看来,只做到柱国、将军的鱼俱罗最亏。
除了重瞳,鱼俱罗还有一大特异本领。
嗓门大。还不是一般的大。
网络配图
《旧唐书》载:鱼俱罗的声音极其洪亮,平时说话声音可传出数百步之远——相当于自带扩音属性。
话说,古代但凡威猛的武将一定要嗓门大,战场上一声令下,全军都能听到。更重要的是,作战时大吼一声,凭空增加气势。比如张飞据水断桥独挡曹军,其“吼声如雷”是一大功劳。
史料上记载了“大嗓门将军”鱼俱罗的一个故事:鱼俱罗母亲病逝,他回家为母守孝,走到扶风郡,正巧遇到杨素率军去讨伐突厥人,杨素邂逅这员猛将很高兴,便上奏请求鱼俱罗随军出征。
大军与突厥军狭路相逢后,鱼俱罗一马当先率数名骑兵突击,“瞋目大呼,所当皆披靡”,再度立下赫赫战场。
鲜为人知的鱼俱罗的故事说完了,风哥心里颇有感慨:大隋的猛将太多了!杨素、贺若弼、韩擒虎用兵如神,史万岁、薛世雄、来护儿、鱼俱罗、麦铁杖、裴行俨、张须陀勇冠三军。可惜气数不在,二代而亡,命运之轮眷顾了太原李家,奈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鱼俱罗的实力怎么样?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说到隋朝的第一个悍将,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应该是李元霸,虽然他是一个虚构的人物,..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鱼俱罗为什么会被抄家,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在隋唐影视剧中,里面有很多的英雄好汉,他们大多都很有本事,但是有一个人却不能忽视,..
每当一提起鱼俱罗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 在古代有这样一种说法,生有双瞳之人具有吉利和富贵的象征,也有人说双瞳之人还..
你真的了解鱼俱罗吗?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李元霸,原名李玄霸,唐高祖窦皇后第三子。是古典小说《说唐》与评书《兴唐传》《瓦岗英雄》《隋唐演..
鱼俱罗,冯翊下邽(陕西渭南东北)人,身高八尺,膂力过人。 早年跟随晋王杨广(隋炀帝),从禁卫军做到开府将军,后来跟随大隋元勋杨素四处平叛,战功累累,进位..
还不知道:鱼俱罗是谁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演义中,鱼俱罗是宇文成都师傅,“兴隋九老”之一。后来宇文成都被李元霸所杀..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鱼俱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小说,近代和现代大部分人年轻的时候都接触过的一种文学作品。七八九十年代的人多..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鱼俱罗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隋唐交界时期,出现了很多著名的英雄人物,当然最为经典的还是李世民阵营中的人。不过,这并不代..
天生重瞳是“帝王相”?隋朝名将鱼俱罗斩杀李元霸之后是怎么死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隋唐交界时期,出现了很多著名的英雄人物,当然最为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