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举考试很难吗?八股文的源头是谁?
古代科举考试很难吗?八股文的源头是谁?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我国古代有一项制度被外国人佩服,此制度就是“科举制度”,外国学者认为科考..
从科举制的发展历程来看,虽然一直在反对作弊、加强监管,但不同朝代的惩罚力度和方式是不一样的。
如果是唐朝,在唐朝,由于科举制才刚刚创立,还处在发展完善阶段,并没有完全取代之前世家介绍的入仕方式,有许多士人更乐意到那些王公贵戚面前自荐,进而进入仕途,而不是只参加科举考试。
正是因为朝廷还没有将科举考试视作头等大事,所以唐朝对于科举作弊的惩罚很轻,当然,这也造成唐朝应试者作弊的手段比较初级,就是夹带小抄之类的,并不需要绞尽脑汁去想更复杂的作弊方法。
作弊手段不论高级初级,也总会有被发现的,可考官的处理办法也只是没收、警告,严重的逐出考场,跟现在的期末考试处罚差不多,甚至还要轻一些。
而且,唐朝的科举考试也没有后来那么严密,经常会出现漏题、代考之类的事,处罚也都比较轻,如此环境下,竟然催生出一种特殊的职业,那就是专门帮人代考的职业枪手。
别以为这些枪手都是些籍籍无名的小人物,大名鼎鼎的晚唐诗人温庭筠,就是这样一个职业枪手。温庭筠有才,但可能手上缺点零花,经常出入考场给人代考,时间长了,就连考官都认识他。
但是,温庭筠这家字号能开那么久,也是有本事的,他在考官眼皮底下,还是能从容地与所替考生交换考卷,也算是个作弊高手了。
不过到了宋朝,情况就不一样了。
宋朝是科举制度井喷式发展的朝代,科举日渐成为选官的主流,虽然能够凭借祖荫入仕,但要想晋升高位,还得参加科举考试。因为科举制受到重视,如何防范作弊,也成了朝廷的一大任务。
为了减少贿买考官的现象,宋朝捡起了武则天时期设立的"糊名法",将考生的名字用纸黏贴遮掩,以避免批卷者认出考生,后来更是发明了誊录方式,由专人抄录考生的试卷送往评阅,以防批卷者从字迹认出考生。
宋朝还严厉要求考官,确立了"锁院"制度。每次考试前临时委派主考官,大家互相监察,然后考官同考生同日进入贡院,在考试结束发榜前不得离开,也不得接见宾客。
而在考生方面,宋朝则实行连坐制。按照区域划分几个考区,让这个区的所有考生都进行相互监督。如果发现一个考生作弊而其他人没有举报的话,这个区的所有考生都会受到牵连,取消当年的考试资格。
到了明朝,科举制基本固化,法治更加严明,考试作弊一旦被抓,一般都是发配边疆,也就是流放到祖国的尽头,好好改造。当然,读书人嘛,有点特权,这个流放并不是终身的,只流放三届科举考试,明朝科举考试通常每三年一次,也就是说作弊者要在边疆呆九年。
古代大部分读书人都是身体瘦弱,这么长的时间,生还率已经不高了。不过就算侥幸没死,回来后也将限制参加科举考试,靠读书出人头地的机会也就没了。
清朝是科举作弊最为严重的一个朝代,但偏偏清朝对科举作弊的惩罚是最严厉的。
清朝详细限定考生带入考场各式物品的规格,例如砚台、木炭、糕点的大小厚度,水壶、烛台的用料,以致毛笔、篮子的款式都有明确限制,考生入场前由卫兵搜身,要求片纸不得入考场。
不过清朝作弊之风盛行,这种防范根本挡不住考生,科举史上最大的舞弊案,就发生在清朝。
鉴于作弊的普遍,清朝官方也出台了多种措施,对处罚进行了精细化,不同的作弊处以不同的刑罚,总的来说,处罚的方法有枷号、斥革、刑责等。
枷号是用来对付临场替考、夹带小抄、传递答案这种低级作弊者的,一经发现,立刻拖出考场,在考场外戴枷锁示众,当然也少不了游游街,让大家认识认识,比现在的通报批评要狠点,毕竟丢面子。
斥革则是对付生员的,生员也就是秀才,是通过了最低一级科举考试的士子。虽然之前考试辛辛苦苦,但谁让你作弊呢?一经发现是,所有努力化为乌有,生员称号革除,秀才的种种特权也全部丧失。
刑责则是对舞弊行为严重的人处以充军发配的处罚,一般这种作弊者的待遇等他重犯,先枷号几个月,游游街,然后发配充军,到了目的地再打个百来大板,还有脸上刺字什么的也少不了。
清朝对于考官的管理也极其严厉,在几场大案中,都严肃处理了一大批大臣,其中不乏高官。
比如清军入关后不久的顺治年间,就爆发了丁酉案。
顺治十四年(1657年)是丁酉年,这一年南京的乡试科场中,正考官曹本荣、副考官宋之绳和其他几位考官公然在考场内互相翻阅试卷,按照事先拟好的名单取人,结果被人告发。朝廷查实后,顺治帝下旨将涉事官员立斩、抄家!
而咸丰九年(1859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激战正酣,官居一品的文渊阁大学士柏葰却因咸丰八年(1858年)的顺天(今北京)乡试的科举舞弊案斩首,成为清朝历史上因科举舞弊而死的最高级别官员。
清朝科举作弊情况如此严重,真的是科举制已经僵化腐朽的缘故?然而随着科举制的废除,考试不曾消失,作弊更是屡见不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古代科举考试很难吗?八股文的源头是谁?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我国古代有一项制度被外国人佩服,此制度就是“科举制度”,外国学者认为科考..
科举制度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是中国最早的“高考”。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一千三百多年。 ..
考试无疑是学生生涯最头疼的事情,但是还有比这更让人头疼的,如果在考试的时候,你突然肚子疼怎么办呢?举个手告诉老师就行了,可是在古代却不能这样,我们一起来看..
曲江宴:官府赐宴新科进士大联欢 古代科举,殿试为最高一级的考试。殿试之后,便是传胪大典,即唱名赐第。殿试发榜用黄纸,表里二层,分大小金榜。小金榜进呈皇帝..
公元858年的一天,大唐科举会试进行中。 坐在“隔离专席”的考生,站起来提前退场,监考的礼部侍郎沈询见了,顿时松了口气。 此人经过时,沈询还是忍不住了..
自隋唐开始,我国就开始了科举制,也就跟我们现在的高考一样,都想靠着这一考试制度飞黄腾达。而在舞弊之风气如此严重的当下,免不了的是要防止作弊的。在经历高考的..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古人取暖,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是变得非常高了。人们在寒冷的冬天再也不害怕取暖的问题了,因..
很多人都不了解古代科举的事情,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在我国古代的时候,古代的男子想要去改变自己的身份和地位的话,那么就是去通过不断的努力学习来..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马钧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提起丝织品,大多数人都会首先想到“绫罗绸缎”,而“绫”既然排在第一位,自然有其..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古代造车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引言 相比现代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和交通工具,古人限于科技水平的原因肯定无法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