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是如何爆发的?廉颇守得好好的为何换成了纸上谈兵的赵括?

时间: 浏览:加载中...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长平之战是如何爆发的?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长平之战给人最大的历史影响便是白起坑杀40万赵军,致使赵国国势每况愈下,秦国的一统之路从此便只是时间问题。此后,才有了始皇的“奋六世之余烈”。

image.png

  不过,事实上长平之战经历了三年的苦战,赵军虽然全军覆没,损失了45万青壮,但秦军也损失了二十万。前期赵军廉颇坚守三年,虽连连败退,但至少抗下了秦国的虎狼之师,那么事态是如何一落千丈,使得赵国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image.png

  这里边有必要讲一下时代背景:公元前270年,也就是大战八年前,秦军翻山越岭穿过了韩国进攻赵国,不料却在阏于之战大败于赵军赵奢(赵括的父亲)。这一时期,战国纷争不断都想着一统诸国,纵横家的“远交近攻”、“合纵连横”便流行一时。秦军暂时打不趴赵国,自然要捏近处的“软柿子”——韩国。

image.png

  公元前262年,秦国以韩国派遣郑国来捣乱(郑国渠)为由发兵攻打,韩国新野(也就是今天的河南沁阳)被强势的秦人攻下,这一拦腰截断也就使得上党郡与本土失去了联系,干脆拿来献给秦国请求饶恕。

  不过,上党郡郡守冯亭可不愿意就这样“束手就擒”,献出上党,我冯亭可就什么都没有了。何不,把上党十七城转交给赵国,还能混个爵位当当。平白无故就收下这十七城,赵国虽然也惧怕秦国的强大实力,但到嘴的肉实在难以吐出来。

image.png

  就这样,长平之战爆发了,双方的主将分别是赵军廉颇与秦军王龁。虽然赵军连连败退,但实际上还没有触及根本,长此以往自然可以拖住秦人入侵。更何况赵军虽然军事开支巨大,但秦军远道而来数年消耗也非小数,可以说廉颇的坚守策略虽然猥琐但却成效卓越。

  不过,赵孝成王这边对于国力消耗似乎快达到上限了,连番催促斥责廉颇。而秦国虽然也无大的进展,但主动权还是掌握在手中。因此一边假装与赵国议和,使赵国失去了与他国“合纵”的机会;另一边则散布谣言,廉颇不足为惧、赵奢之子赵括才是秦军的“天敌”。

image.png

  就这样,出身军事世家却毫无实战能力的赵括成了新的赵军主帅,“纸上谈兵”一改廉颇坚守计谋,而秦军换帅白起,诱敌深入终于包围了这支赵国主力。断粮数十天、4次突围失败、主帅赵括身中箭雨,陷入绝望的40万赵军选择了投降,可惜能够走出去的只有240个“青少年”。

image.png

  赵军被释放的二百余人是因为年纪小的缘故,但也反映了赵国是全军出击,连十来岁的青少年也得上阵杀敌。因此,白起坑杀的40万人马,可以说把赵国的青壮一网打尽。“赵武灵王”振奋了赵国的国力,有了争取一统的实力,却败在了这一场君臣的“纸上谈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风云人物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