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举几万人中做官的只有几千人 剩下的人应该这么办

时间: 浏览:加载中...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古代科举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我们都知道,从隋朝开始实行科举制度以来,每年通过科举能当上官的大有人在,我们所孰知的苏东波,杜甫等人就是通过科举当上了官,而且名声大震。

image.png

  但每年参加科举的人就有好几万,能当上官的却只有寥寥数人,最多也就几千。这还真的有点像我们今天的的公务员考试呢,每年几十万人争一个铁饭碗,但我们今天的人没考上还能干其他的,各行各业多的是。

  那放在古代的读书人,没考上,当不了官,大家想到的可能就是回去当农民耕田,又或者当个商人之类的。可问题就来了,很多读书人自幼读书,大多都是手无搏击之力的,这耕田就有点难为他们了。又或者去当个师爷,像包青天啊,狄仁杰啊,身边都有个师爷,那问题又来了,当师爷也是个有限的职业,并不能容纳几万个考生。还有就是像写《聊斋志异》的蒲松龄一样写书,这也是个少数。

image.png

  读书人书读多了,然后又无所事事,那是很容易出事的,像“安史之乱”的首脑安禄山身边就有个师爷叫李猪儿,传闻就是科举落榜以后心生恨意,就怂恿了安禄山发动了叛乱。

  古代政府为了解决这问题,就想到了一个办法,在当官的和百姓之间安放了一个这样的阶层——士绅。“士绅”就是没当上官的那些参加科举的读书人的组成体,电影“让子弹飞”里面的那个黄四郎就是士绅的后代,他们也可以理解为地主,但又跟地主有着一些出入,如果当地的地方官退休了,而上面又没人派下来,当地的士绅就是当上地方官优先者。士绅还可以是当地百姓,宗族与政府沟通的桥梁,士绅可以向政府反应民意,这说起来就有有点像我们今天的人大代表了。

image.png

  总结一下就是,参加科举而又没当上官的读书人人,政府会给你安排个士绅的身份,士绅拥有土地(地主),是当地官员的替补,是政府与百姓之间的沟通桥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历史解密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