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晚清名臣建立北洋水师,因自身问题导致甲午战败!

时间: 浏览:加载中...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李鸿章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晚清时期户部库存一直是个大问题。咸丰二年(1852年)户部的库存银就只有22.7万两。从咸丰二年到咸丰十一年(1861年),整个户部银亏空600多万两。光绪年间总体上也是户部亏空。

  可以说,晚清时期财政比较困难,但水师发展特别是购买战舰、构造船坞等花费巨大。晚清原本发展三四支海军即北洋、南洋、马尾、广东。

  但最终,另外三支海军的总经费不如北洋水师经费的一半儿。1885年北洋水师成军,南洋、广东就一直没有成军过,基本上属于海警。

image.png

  晚清时期户部库存一直是个大问题。咸丰二年(1852年)户部的库存银就只有22.7万两。从咸丰二年到咸丰十一年(1861年),整个户部银亏空600多万两。光绪年间总体上也是户部亏空。

  可以说,晚清时期财政比较困难,但水师发展特别是购买战舰、构造船坞等花费巨大。晚清原本发展三四支海军即北洋、南洋、马尾、广东。但最终,另外三支海军的总经费不如北洋水师经费的一半儿。

  1885年北洋水师成军,南洋、广东就一直没有成军过,基本上属于海警。那么,北洋水师经费在甲午战争前就花费3500万两。这笔钱花得太不值了!这样做对吗?

  发展北洋符合封建政权的核心问题

  晚清时期,封建社会最关注的是保住江山,而北京距离海边较近,如果不发展海军,那么,就无法保证北京的安全。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海上进攻天津,由此咸丰出逃。这件事儿对于清廷的震动是非常大的。

image.png

  同时,海军如果不能发展,不能对海上之敌进行一定程度的遏制,那么,以当时的科技发展、交通环境。敌人从海上攻打,陆军怎么调动都是来不及、疲于应付。

  对于这一点,左宗棠说得非常对:没有战舰,就好比敌人骑着骏马、我却骑着驴,根本追不上!

  因此,清政府主张发展海军是对的,不发展海军的观点才是错误的。

  当然,我们也要认可晚清不适合长期发展海军的观点。对于那些为了发展北洋而放弃民生,甚至痛骂为了救灾而禁止购买西方战舰和武器的户部尚书翁同龢进行责骂!

  为了发展北洋可以放弃西北领土的主张,说左宗棠收回新疆的花费的军费耽误了北洋发展从而导致甲午战败的无赖说法,表示谴责。

  当然,北洋水师的经费问题确实是个问题。清廷的太后、皇帝以及各个亲王、大臣的享乐和贪腐才是最大问题。

  明治天皇为了发展海军自己勒紧裤腰带,慈禧因为大臣简单办寿的主张就气急败坏、喊打喊杀,如此统治者,晚清不亡才怪!甲午战败的责任必然首先要她担!

image.png

  晚清发展海军的战略近海防御是对的,虽然晚清民生比较困难,但也不能不发展

  晚清在1870年代、1880年代这二十年的经济发展相对比较好,中国彻底变为弱国正是“甲午战败”后。因此,在此之前,我们仅从军事上、国家安全上单纯地说是可以起来的。因此,晚清发展海军的战略是对的。

  清廷包括左宗棠、李鸿章等人在内的海防发展者的战略主张,其实都是“近海防御”观点的支持者。1894年之前,晚清的海防发展基本上都没有脱离魏源的战略思考。因为海军发展确实太费钱,近海防御观点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但因为海军发展确实太费钱,而且晚清民生凋敝、战略频仍。从1850年代到1860年代,整个中国动乱了二十年。1870年代西部地区继续战乱又有丁戊奇荒。1880年代又有黄河大水灾等等。因此,民生也急需要发展。

image.png

  “甲午战争”失败并不是海军发展战略的失败,而是用人的失败

  清政府的海防战略中,海军就不是纯粹迎敌,而是“近海阻止、路上决战”。这个战略是对的。你不能因为打了败仗就说战略错误。战略既然是对的,那么,战略执行就是关键。

  在晚清,督抚一级官员中最合适主管海军发展的大臣就是丁日昌,他做过江苏巡抚、福建巡抚,从资历上完全可以。而且丁日昌在海军发展、洋务武器方面的发展主张,集合了左宗棠和李鸿章两个人的优点,他非常合适!但可惜他在1882年就去世了。

  其他督抚一级大员中,论能力左宗棠和李鸿章都是头牌,但左宗棠1885年便去世了。由此,在剩下的元老中。仅以能力论,李鸿章无疑是仅剩的头牌了。

  可问题恰恰出在李鸿章的身上,李鸿章的身上有四大毛病无法克服,其中有晚清官场的环境因素,也有其个人的做事理念。

  此四点注定了李鸿章干多大的事儿,就得坏多大的事儿。

image.png

  李鸿章身上的四大问题造成“甲午战败”

  在李鸿章身上,有四大毛病——官迷心切、贪腐、治军不严、任人唯亲。正是因为这些问题,才造成“北洋”虽然属于中国装备最好、最受重视的汉人武装,却没有让这支“亚洲一流舰队”打出真正的实力。

  官迷心切:为了自己的地位李鸿章对清廷采用“公开支持背地反对”的办法,“甲午战争”中经常发出与光绪相反的命令,但公开场合却表示服从。同时对慈禧大寿过分热心,帮助筹集各类礼钱,仅轮船招商局就凑了70万两。但“北洋海军”却“未添一舰一炮”。

  许多人都说李鸿章签协议是背锅的,但总是他背,其背后也有其自愿背的因素。为清廷背,虽然名誉受损,但对于一个不信鬼神只信当今的人来说,好处却是可以继续受到重用。

  有过有人帮着搪塞,“甲午战败”这样的大错误、大责任,慈禧不照样给他抹平了。而且,他的错误最大他不背谁背。

  贪腐:这个问题不好说。就是对其比较推崇的梁启超都说李鸿章资产千万,兄弟子侄又千万。李鸿章家族顶多属于小地主家庭,其父为官清廉经常接济他人,家产也多不了。李鸿章个人合法收入每年至多四万两,他一辈子也赚不到二百万两。

  还不要说,合法收入许多清廷发放的时候并不是足额的。李鸿章个人合法收入每年至多四万两,他一辈子也赚不到二百万两。人要吃穿住行用、还有来来往往,他如何能有合法收入十倍以上的财产!

image.png

  治军不严:淮军自创立之日起,贪功抢功、杀俘抢掠就有公论。“甲午战争”时,北洋海军即将灭亡之际,尚有官兵在“战火之中”嫖娼。北洋海军军官广置房地产开办各种商业。

  任人唯亲:北洋陆军海军、兵工厂、相关衙门、军事学校、相关辅助企业,河北、天津各洋务部门、军事部门,如果你有耐心去查各个部门的负责任,你准能找到有相关财务、人事的部门不是自己的亲属或亲属的亲属,就是淮军及其淮军家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风云人物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