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缅战争大佬7年之多 清朝为什么在战争中损失惨重

时间: 浏览:加载中...

  你真的了解清朝和缅甸战争吗?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1762年,缅甸入侵中国云南普洱地区,乾隆皇帝下令对缅军展开反击,清缅战争由此打响。这场战争打了7年多,最终双方前线将领自行决定停战议和。一直到1788年,缅甸国王孟云主动派出使节奉表纳贡,这场战争才算真正意义上了结。

  尽管这场仗表面上是以清朝的胜利告终,但实际上清朝却在此战中损失了大量兵员,平白耗费了大量白银,最终也没能征服缅甸。

  那么,清朝为什么会在战争中损失惨重呢?

image.png

  (乾隆皇帝剧照)

  当时的缅甸,并非是今日的缅甸。在建立贡榜王朝之后,缅甸慢慢成为了中南半岛上最强大的国家。依仗着强大的军力,缅甸开始派出小股部队进入清朝,并向清朝管辖的内地土司强行征收“花马礼”。尽管有一些不愿屈服的土司,向云南官府请求帮助。但当时乾隆忙于准噶尔的战事,对于南方的事情没有过多理会。云南官府在没有得到明确指示的情况下,只得奉行绥靖政策。

  眼看清朝不管,缅甸方面便开始变本加厉。1762年,他们派兵入侵清朝,要强行将“保护费”征到手。各地土司虽然迅速组织人手进行了抵抗,但最终还是因战败,老实交了钱。

  不过缅甸人的胃口却越来越大,之后不久,他们又以数千人军队,占领了车里(西双版纳),并宣布车里为缅甸国土。

  乾隆皇帝闻讯大怒,他立即命令云贵总督刘藻率兵清剿。然而刘藻此人却颇为无能,在缅甸达到目的自动撤退后,刘藻上书说“缅人望风遁走,清兵大捷”。但随着缅甸军队的再一次来袭,刘藻带领的3000清兵,最终在战斗中大败而归。

  刘藻被乾隆皇帝革职,不久后,便因心理压力过大自杀身亡。

  首战失利后,乾隆派出了他非常器重的杨应琚去处理云南战事。杨应琚到任后,缅甸军队的攻势一浪高过一浪,清朝军队节节败退。不过缅甸自身也十分清楚,如今战线过长,显然是不适合同清朝打持久仗。之所以猛烈地进攻,不停取得胜利,就是要以战逼和,在谈判中获得更大的利益。

image.png

  (清朝军队)

  杨应琚这个人有些好大喜功。失败时他保持着沉默,一旦取得小胜便立即上报朝廷。并且他上报的杀敌人数,动辄数千人,非常离谱。

  乾隆也不是傻子,他很快发现双方的战争一直在清朝国境之内,如果按照杨应琚杀敌近万人的汇报,怎么可能缅甸人还越打越进来?

  等派往云南的侍卫回京后,乾隆又一次震怒。他下令将杨应琚、李时升等主将全部处死。

  随后,乾隆又派出曾在新疆多次立功的明瑞前往云南。明瑞在调任之前,还镇守着伊犁,是一员真正意义上的悍将。他到任之后,清军果然有了气色,开始对缅甸军队造成打击。

  但明瑞却是向来看不起缅甸军队的,几场小胜后,就更加轻敌了。在追击到缅甸境内后,明瑞很快中了敌人的诱敌深入之计,最终不幸战败身亡。

  事实上,尽管缅甸军队不断取胜,但他们的军事力量却遭到了大幅削弱。尤其暹罗等周边国家的压力,更是让缅甸捉襟见肘。

  缅甸很快向清朝提出了议和的请求。但乾隆皇帝却感觉颜面扫地,坚决拒绝议和。他派出傅恒重新带兵向缅军发起了进攻。

  第四次战事开始后,清缅双方打得有来有回,战局一度陷入了僵持。后来双方都开始出现了明显的厌战情绪,傅恒最终同意了缅军的停战请求。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才终于落下了帷幕。

image.png

  (傅恒剧照)

  停战之后,缅甸方面主动派出使节进京议和。乾隆皇帝尽管“极不情愿”,但最终还是同意了议和的请求。

  说起来,乾隆之所以会很“不情愿”。其实是他一直认为清朝乃是“天朝上国”,打缅甸根本费不了什么力气。但缅甸使者在议和时却没有送上贡表,这让乾隆感觉很没有面子,甚至差一点又下令重启战事。

  不过,这场争端最终变成了漫长的外交战。直到1788年,缅甸主动奉表纳贡,这场清缅之战才真正意义上完结。

  对于清朝来说,这场战争其实是非常失败的。清朝之所以会损失大量士兵,主要是因为清朝使用的武器火绳枪,遭到了缅甸更先进的燧发枪全面碾压。但乾隆皇帝却根本看不到火器在战争中的作用,没有引起警惕,只一味端着“天朝上国”的姿态,这最终让清朝在百年之后,遭到了列强的欺辱。

  (参考资料:《清史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历史解密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