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最悲壮的一首词,成为千古绝唱!
看遍整个宋朝,诗派有婉约和豪放两派之分,豪放派之中,以苏轼和辛弃疾为代表。 于是几百年以来,将苏轼和辛弃疾比较的话题络绎不绝。 有人说,苏轼那才是真正..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辛弃疾的一生有多悲戚?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辛弃疾是南宋时期著名豪放派词人,在文学界的地位非常之高,是中国知名度最高的词人之一。既与苏轼并称“苏辛”,又被称为“词中之龙”。应该说从文学的角度来看,他已做了极致,但从他一生的追求——“北伐中原、收复失地”的角度来看,他的一生又是悲情且命运多舛的。
南渡之前:快意恩仇的侠客少年
辛弃疾出生在山东济南,他出生时济南已经被金人占领,他二十三之前的人生都是在金国度过的。按理说辛弃疾出生在金国,并且在金国长大,本应对“北伐中原、收复失地”没有太大的执念。但是辛弃疾从小被祖父抚养交易,深受其祖父的影响,从小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
1161年,完颜亮大举入侵南宋,北方的汉人纷纷起义在后方反抗金人的压迫。当时二十一岁的辛弃疾就召集了两千人,并投奔到耿京领导另一支更加强大的起义军中,因为辛弃疾的书生模样,耿京任命辛弃疾担任掌书记,也就是耿京本人的秘书兼参谋。
据《宋史》记载,和辛弃疾一起投奔耿京的还有一个叫义端的和尚,两人平日里关系不错。但是义端受不了苦,偷走由辛弃疾保管的帅印逃出营地准备向金军邀功。耿京本欲将辛弃疾问罪,结果年少气盛的辛弃疾当场立下军令状,三日之内追回帅印。当晚辛弃疾就追上义端,随后杀了义端取回帅印,此后耿京更加器重辛弃疾。
后来耿京让辛弃疾渡江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在完成使命后北返途中,得知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整个义军分崩离析。气愤之下的辛弃疾率领几十人夜袭军营,在万军之中将叛徒张安国生擒,并一路押送到建康,交由南宋朝廷处决。
综上,青年时期的辛弃疾就表现出文武双全,豪气干云的个性,不仅年纪轻轻就能号召一支两千人的抗金队伍,而且在起义军中的表现更是侠义豪情,夜追帅印和生擒叛徒的事迹让现代人将他形容为“南宋第一古惑仔”。同样的,南宋朝廷当时虽然是主和派占上风,但是对辛弃疾的表现也的确让他引起了宋高宗赵构的注意,于是二十五的辛弃疾就被任命为江阴佥判,正式开始他在南宋的仕途生涯。
南渡之后:壮志难酬的失意官员
辛弃疾在南渡之前在北方起义军中的表现,特别是生擒叛徒的壮举,的确让他名噪一时。年仅二十三岁的他就出任江阴佥判,按理说文武双全的他应该能有一个好的舞台实现自己收复中原的志向。但是辛弃疾后来的四十年人生中,他虽然报国热情很高,但却一直未受重用。
南宋整体上的保守偏安政策导致大多数时期都是主和派主政。作为一个典型的主战派,辛弃疾与一派天下无事、歌舞升平的环境就显得格格不入了。因此他在南宋基本上就是在各地的地方官的职务中不断变换,丝毫没有得到施展才华的舞台。
“沦陷区”南渡的身份让他始终处于被提防和被打压的状态。他在南宋历经四位皇帝,包括被认为南宋最有作为的宋孝宗时期,他始终没有获得朝廷的重用和信任。虽然他积极向皇帝建言献策,但大多因为他的身份没有得到重视。
时代大局也没有给辛弃疾建功立业的机会。辛弃疾所处的时代是金与南宋的对峙阶段,虽然金国也没有了将南宋一口气吞并的能力,但是也没有给南宋多少可乘之机。总体上来说金国还稍站上风。正如辛弃疾自己写的《美芹十轮》中提到,南宋收复中原的唯一出路是增强自身实力,然后寻找金国的破绽然后一举收复失地。但是当时的金国皇帝中,除了完颜亮之外大部分都还是较为贤明的皇帝。而辛弃疾等待机会一直没有出现。
综上,南渡之后的辛弃疾因为主和派当政,基本上很难有发挥实力的舞台。再加上他的身份和在沦陷区投奔的情况,他也始终被提防和不受信任的状态。只有当南宋朝廷需要一个办事能力强的认识时,辛弃疾才会被朝廷委派到平叛和练军等工作中去。
“杀贼”之叹:四十载人生无用武之地
1207年,南宋朝廷再次起用辛弃疾,但是此时辛弃疾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据说他在病床上上奏请辞后不久,就大呼“杀贼!杀贼!”然后去世。这不禁让人想起另一位宋朝名将宗泽临终前高呼的“渡河!渡河”。在辛弃疾南渡之后的四十多年中,他的每一次实现抱负的希望都被南宋王朝完美地扼杀了。
1162年,是辛弃疾南渡之年,也是宋高宗退位,宋孝宗继位的年份,但是初到南宋的辛弃疾受到宋孝宗锐意北伐的鼓舞,非常热忱地提出自己的北伐建议。但是作为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又是刚刚从金国回来,宋孝宗根本不可能对他委以重任。同时宋孝宗本人也是刚刚登基,认为自己只要振臂一呼就能轻易战胜金国,收复失地。而辛弃疾提出的方案则是“稳”字为主,以壮大自身实力为基础,再等待金国犯错是辛弃疾的北伐方案。这显然不是刚刚登基的宋孝宗喜欢的方案。
1163年宋孝宗发动的北伐失败了,1164年宋孝宗不得不签订了屈辱的隆兴和议。随后宋孝宗转而采取更稳妥的策略,即类似辛弃疾的北伐方案的做法。这一时期宋孝宗表现出对辛弃疾能力的关注,不断安排他出任各种地方职务,包括让他在湖南等地练兵,他在湖南组建的飞虎兵实力称雄一时。但是因为没有大的战事,所以辛弃疾也就不断在地方任职。
1189年,宋孝宗退位,他的儿子宋光宗继位,但是这时一个精神方面有问题的皇帝,南宋朝廷被弄得一团乱。而且总体而言宋孝宗执政后期就开始以主和派为主了,因此辛弃疾也从1181年开始,在江西上饶开始了长达二十年的闲居生活。
1194年,宋宁宗受禅登基,南宋朝廷开始转向主战派执政,但是当时朝廷斗争激烈,直到1203年,已经63岁的辛弃疾才开始被起用参与谋划北伐,但是因为主导北伐的韩侂胄用人不当,1206年的北伐再一次失败,宋金双方又进入到和谈状态,第二年辛弃疾就病逝了。
综上,辛弃疾在南宋的四十年时间里,每一次看到实现抱负的希望往往又被主和派或者时局形势所扼杀。南宋王朝长期以来推行偏安国策让这位文武双全,颇有才干的能臣从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一直耗到六十七岁离世还发出“杀贼”之叹,不禁让后人惋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看遍整个宋朝,诗派有婉约和豪放两派之分,豪放派之中,以苏轼和辛弃疾为代表。 于是几百年以来,将苏轼和辛弃疾比较的话题络绎不绝。 有人说,苏轼那才是真正..
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来赏析辛弃疾的诗词吧! 辛弃疾是一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从小出生于金国,年少时抗金归宋,为宋朝的国防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辛弃疾由于与..
对辛弃疾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辛弃疾,生于公元1140年5月28日,卒于公元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
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在诗词中,典故的特点就是语言精炼,含义深厚隽永,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中国古典诗词常用典故如下。下面趣..
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 是否善于用典,是诗词高手与诗词爱好者的本质区别。以下就是常见的典故。作为诗词..
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在诗词中,典故的特点就是语言精炼,含义深厚隽永,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中国古典诗词常用典故如下。下面趣..
提及辛弃疾,大家都知道他是南宋时的爱国词人。文学史上,辛弃疾与苏轼同为豪放派词人,并称“苏辛”。与苏轼“左牵黄、右擎苍”的文学想象迥异,辛弃疾的豪放是真的..
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闰二月的一天早晨,春寒料峭,济州(今山东巨野)金国占领军大营的中军帐门外,一阵马蹄声响,远处风驰电掣般地冲来了由抗金青年英..
北宋神宗年间,进士黄裳在《青门引》中写道:“置俎争来,四乡宴社,且看翠围红绕。似可扪青汉,到北扉,两城斜照。醉翁回首,丹台梦觉,钧天声杳。”时间是立秋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