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过冬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古人过冬都是什么样的

时间: 浏览:加载中...

  古人是怎么过冬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学过历史都知道,棉花是宋朝末年才传入中国的,但一直也没有得到推广。到了明朝的时候,开国皇帝朱元璋作为穷苦人家出身,他得知冬天的寒冷,也正是从他开始,强制推广棉花的使用,让老百姓的冬天不再严寒,这是一个很有必要的转折点,因为老百姓终于可以过个温暖的冬天了。

image.png

  在没有棉花的时候,富贵人家自然有他们的取暖方式,他们可以锦帽貂裘,而穷人用来抵抗寒冷的主要就是丝麻了,稍微有点条件的家庭会穿羊皮、狗皮之类的皮子,但还是没有棉花的防寒功能好。因此,对于穷人家而言,“过冬”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有很多病人抗不过冬天,这在古代时有发生。

image.png

  麻衣穿得再多也没啥用,坐在火炉边就成了另一个好办法,从旧石器时期猿人学会如何使用火开始,我们就知道火可以用来保暖照明,所以烤火就成了一个人人都知道的取暖方式,每个人都知道,只要坐在火炉边,身子就会暖和起来。就算到现在,这在方式还是很流行。

image.png

  往前推,你会发现其实早在秦朝,就有人发明了类似于壁炉、火炕等用来取暖的物件。但是,这些方式只有真正的富人才能用得起,在皇宫中就建有“火道”,也就是跟现在的暖气很像,有钱点的人就可以用火炕,那些实在太穷的老百姓,也只能在寒冬中努力忍着,再冷一些只能躲被窝了。

image.png

  杜甫作为一个诗人,虽然落魄,但当时还是有人接济他的,但就算在他面临寒冷的时候,还发出了: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image.png

  从中可以看出无论哪个朝代,富人都可以有“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潇洒闲适,普通穷人却只能忍着,凭自身的忍受能力来扛过冬天。

image.png

  那时候的头部保暖,花样也很多。明代以前多在头上戴帕头保暖,元代,女子常戴着抹额,等到明清时期,抹额又成了勒子,这种单品对于女子看来,可谓是炙手可热,普通贫民和士庶阶层相比,会有材质上的不同。元朝,忽必烈有不少皮暖帽,银鼠暖帽。

image.png

  明朝的时候,棉织品才在全国范围内流行起来,同时流行起来的还有动物的皮毛,灰鼠皮、狐狸皮拿来做大氅、披风、帽子,厚实又保暖。现在女生喜欢穿的貂,也就是这样发展来的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历史解密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