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为什么百家争鸣只能发生在春秋时期?

时间: 浏览:加载中...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许多思想派别和伟大的思想家,他们中包括:儒家:孔子、孟子、荀子;道家:老子、庄子;墨家:墨子;法家:韩非子、李斯、商鞅;兵家:孙武、孙膑;名家:邓析、惠施;阴阳家:邹衍;纵横家:苏秦、张仪;杂家:吕不韦;农家:许行。

  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时期的社会变动以及历史文化转型是分不开的。春秋时期,代表奴隶制的礼乐制度逐渐崩溃,社会处在一个急剧的大变革时期。此时的生产力已经有了一定的提高,先进的生产工具和冶炼技术已经出现,社会经济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特别是出现了冶铁技术,造成了铁制农具广泛的用于农业生产之中,农业生产的效率大幅提高,大量的荒地被开垦出来,私田的面积不断扩大,新兴的奴隶主掌握了越来越多的私田,经济实力大大扩张。他们不满足于原有的政治权利,与原先的大贵族地主阶层的矛盾越来越大。

  伴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升,赋税制度也出现了相应的变化,之前井田制时期的劳役地租向实物地租转变,以及新型农具和耕作技术的推广,让更多的人可以从繁重的生产劳动中解脱出来,去从事其他的工作,使得社会分工也得到了进步。这都会导致社会阶级结构的再一次分化,出现了商人和手工业者等新兴的社会阶层。这些社会变化,都是春秋时期政治、文化多元化的一个根本原因。

image.png

  动荡的春秋

  从政治上说,礼崩乐坏导致了周天子为代表的旧的权威的丧失,出现了“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新局面,周朝的分封制不断被否定,一些诸侯国被其他诸侯国灭掉,诸侯国的国君们的权力也受到新兴的卿大夫的冲击。鲁国就出现了季孙、孟孙和叔孙的“三桓为政”,晋国更是直接被三家卿大夫瓜分掉了。至于诸侯不遵守礼制,享用天子才能享受的待遇,喝酒时演奏“八俏”舞之类,更是数不胜数。

  春秋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因为利益,也发生了许多战争。这些战争都是为了满足国君们的私利,所以有“春秋无义战”之说。为了维护战争,各个诸侯国都加大了对老百姓的剥削力度,劳动者担负着沉重的负担,正如管子所说“民参其力,二入于公,衣食其一”,阶级斗争趋于激烈化,许多国家都发生了国人驱逐或者杀死国君的事情。

  中国历史告诉我们,在政治稳定的年代,思想发展是比较平衡的;而在动荡不安的年代,思想文化的发展速度会有一个增速。这个时期,有一个重要的现象,就是知识分子也就是“士”这个阶层的出现和活跃。

  孔子办学图

  周朝时,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权去学习文化的,只有王公贵族的子弟才有资格进入学校学习。而到了春秋时期,私人办学热潮兴起,提倡“有教无类”,教育的对象不分贵贱,这使得受教育的人群大大增加,这些人就是“士”。

  由于“士”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可以为统治者所用,所以很多贵族中兴起了养士之风。著名的战国四公子,都养有几千门客,“士”中许多优秀人物受到重用,甚至担任卿相。为了笼络人才,各诸侯国对“士”往往都采取宽容的政策,给予这些“士”一定的思想和学术自由。这就为“士”著书立说、发表个人的意见,形成自己的思想创造了条件,促进了思想解放。

  我们以齐国为例,来说说思想解放和百家争鸣的产生过程。

  齐国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这与他们发达的经济,开明的政治和良好的文化教育环境是分不开的。为了吸引“士”,齐国给了这些人优厚的待遇,将各国的人才汇集在稷下学宫,使这里成为一个最先进的学术研究场所。

image.png

  稷下学宫

  从作用上来说,稷下学宫是齐国的智囊团。他们根据齐王的政治需要,制造舆论、设计蓝图、拟定典章制度,各路人才在这里进行学术交流和文化传播,“不治而议论”,虽然不担任实际职务,但可以议论时政、国事,这种议论是在宽松自由的政治氛围内,对齐国统治者的政治建议,对齐国的强大帮助很大。

  稷下学宫为各派学者利用齐国提供的良好的环境与条件,使得无论是儒家、法家,还是纵横家、阴阳家,都在这里交流思想,让各种思想能在这里相互研讨,互相争鸣,取长补短,丰富和发展了各自学派的学说。

  除了齐国之外,其他的国家也纷纷加大对知识分子的待遇,各国的学术研究也方兴未艾。魏国西河学派中,也有不少人成为治世良臣。

  从政治上来说,当时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诸侯国林立纷争。各诸侯国的国君为了在争斗中取得霸主地位,竞相招贤纳士,运用不同思想学说以使自己的国家富足强大起来。这便给百家睥形成和争鸣创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

  从经济方面来说,春秋时经济有了极大发展,这使得有某些人成为有闲阶层,有时间从事自己的学术活动。

  从科技上说,当时的科技取得了较大进步,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水平也不断提高,具备了认识和研究人的精神世界的资本。

  从文化上说,原有的贵族垄断的文化学术向社会下层扩散,"私学勃兴",越来越多的人具备了学习的资格,加大各种思想的产生的土壤。

  总体上说,当时社会激烈的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使得各种文化思想得以生根发芽。这些不同流派的文化思想,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对后来的中国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历史解密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

  • 五代十国帝王绰号大揭秘:雷人背后的历史印记

      在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时期是一个充满动荡与变革的时代。这个时代的帝王们,有的英明神武,有的昏庸无道,而他们的绰号,则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

    五代十国帝王绰号大揭秘:雷人背后的历史印记
  • 揭秘:曹操为何在求贤若渴时仍坚决处死吕布?

      在中国历史上,曹操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政治手腕和文学造诣,成为了三国时期最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之一。他深知人才的重要性,多次发布求贤令,广纳天下英才。然..

    揭秘:曹操为何在求贤若渴时仍坚决处死吕布?
  • 清朝后妃薪酬揭秘:慈禧太后的工资变迁

      在清朝,后宫的等级制度森严,不同等级的后妃享受着不同的待遇,而她们的“工资”也是根据等级来划分的。今天,我们就来揭秘一下清朝的皇后以及慈禧太后的工资情况。..

    清朝后妃薪酬揭秘:慈禧太后的工资变迁
  • 揭秘:诸葛亮心病如何引发蜀国历史最大冤案?

      在中国古代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以其卓越的智谋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成为了后世敬仰的楷模。然而,在诸葛亮光辉的一生中,也曾因为“心病”而引发了一场蜀国历史上..

    揭秘:诸葛亮心病如何引发蜀国历史最大冤案?
  • 揭秘:清末朝廷官员出国考察都干了哪些事?

      在清末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面对列强的强势入侵和国内改革的迫切需要,清廷决定派遣官员出国考察,以期学习西方先进制度和技术,为国家的变革寻找出路。这些官员的出..

    揭秘:清末朝廷官员出国考察都干了哪些事?
  • 揭秘:秦始皇为何要放弃北伐匈奴而修长城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秦始皇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首次完成了中国的大一统,建立起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秦朝。然而,在秦始皇的众多决策中,有一..

    揭秘:秦始皇为何要放弃北伐匈奴而修长城
  • 历史揭秘:李陵为何会投降匈奴?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李陵是一位备受争议的人物。作为西汉名将李广的孙子,他骁勇善战,曾率领五千步兵抗击匈奴八万大军,浴血奋战八天八夜,杀敌万余人。然而,最终他..

    历史揭秘:李陵为何会投降匈奴?
  • 清东陵选址之谜大揭秘:顺治帝钦点的历史真相

      在历史的长河中,帝王陵寝的选址往往蕴含着深厚的政治、文化和风水考量。作为清朝皇家陵寝的重要代表,清东陵的选址一直是历史学者和文化爱好者关注的焦点。那么,清..

    清东陵选址之谜大揭秘:顺治帝钦点的历史真相
  • 揭秘:明宪宗朱见深创建西厂的初衷是什么?

      在明朝历史上,明宪宗朱见深于成化十三年(1477年)正式设立了西厂,这一举动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那么,朱见深究竟为何会创建..

    揭秘:明宪宗朱见深创建西厂的初衷是什么?
  • 揭秘:宋朝的武将地位究竟低到了何等程度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宋朝以其独特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成就而著称。然而,在这片繁荣景象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那就是武将地位的急剧下降。本文将深入..

    揭秘:宋朝的武将地位究竟低到了何等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