斧声烛影的真相是什么?细说史料记载的那些暗示!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斧声烛影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宋太祖赵匡胤一生奋发有为,南征北战,结束了五代十国战乱割据的局面,使中原地区重新走向大一..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斧声烛影”的故事。欢迎阅读哦~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是古人对于皇权的高度描写。皇权代表了一切、皇权大于一切这种扭曲的观念深深地刻在了人们的脑海深处。哪怕是亲情、爱情,在绝对的权力面前也是不值一提。因此,封建王朝的权力交接要么是腥风血雨、要么是波涛暗涌。诚如,千古一帝康熙帝。英明的清圣祖也要在生前面对九子夺嫡的帝王家惨剧。相比于宋太祖赵匡胤,康熙帝是何等的幸运。九子夺嫡只是子嗣间斗智斗勇,并未动摇康熙的帝国大权,康熙也得以安详离世。可是赵匡胤就有所不同,生龙活虎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在他50岁生命的那一年突然驾崩。在官方资料《宋史》也仅仅留下“癸丑夕,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这句只言片语。皇帝驾崩仅留下寥寥数语,草草打发后人,不禁让人生疑。太祖皇帝赵匡胤死亡的背后是不是有什么阴谋诡计?
斧声烛影
公元976年十月二十日夜的万岁殿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后世史学家会对赵匡胤之死充满疑问?仅仅是因为《宋史》上那简洁到没有任何细节的描述使人起疑吗?绝对没有那么简单,之所以怀疑赵匡胤不是自然死亡,是因为他的弟弟赵光义(原名赵匡义,因为哥哥赵匡胤登基而避讳,更名为赵光义)。众所周知,大宋的第二任皇帝便是赵光义,也就是宋太宗。从宋太宗残害亲弟弟赵廷美(原名赵匡美,宋太祖赵匡胤的三弟,先后避讳,最后更名为赵廷美)来看,不得不让人认为赵光义是做事心虚,怕夺权旧事在自己子嗣身上重演,从而将赵廷美当作政敌,使其终身不受待见。赵光义的心虚也只是揣度,更为关键的一点是,十月二十日那晚万岁殿赵光义也在场,而且在场的仅仅只有赵氏两兄弟,奴仆、宦官一律均在殿外,隐隐约约殿内传来了金属碰撞的声响。最为致命的是第二天一早,宋太祖赵匡胤便在万岁殿内被发现失去了呼吸(《续湘山野录》记载)。事情之巧合足以让人怀疑那晚究竟发生了什么,后世将这晚的疑云诡谲称为斧声烛影。
既然官方资料《宋史》企图掩盖真相,那么我们便从同时期的其他资料入手。再结合宋史等多方资料的整理后,首先要清楚当天晚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结合多方留存下来的遗篇,大致有两种说法,一一辨别。
第一种,也是流传最为广泛的文莹和尚的《续湘山野录》。这算是民间的私家笔记,因为作者是个和尚,所以流传下来的事件多多少少蒙上了一层宗教的神秘色彩。话说赵氏两兄弟少年时家境不是那么殷实,他们在关河遇到一个叫“真无”(假名)的道士,这个道士点石成金。以此吸引力赵氏两兄弟的目光,于是乎,赵匡胤找这位道士算命,这位道士算出了赵匡胤日后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赵匡胤问道自己的寿命如何?道士说在这一天夜里赵匡胤有一劫难,如果那天夜里云淡风轻则相安无事,反之则一命呜呼。赵匡胤的人生轨迹一步步被算准,对道士的话深信不疑。那天晚上本是星宿可见、明月当空,突然狂风大作、乌云密布、卷起大雪。赵匡胤立即下旨召赵光义进宫,然后兄弟二人支开旁人就在殿内饮酒。期间蜡烛散出的烛光将两人的身影映在窗户上,侍从们在外面看见赵光义不时离席踱步,待到三更天。赵匡胤从屋内走出,用自己的玉柱斧戳着庭院内厚厚的雪,望着赵光义,说到:
“好做,好做。”
然后更衣回宫休息了,侍卫们听见赵匡胤鼾声如雷,这才放了心。待到五鼓时分,屋内静悄悄的没有一丝声响,推门一看,赵匡胤死在了梦里。随后就是赵光义继位,成为了宋太宗。
第二种说法是司马光的《涑水纪闻》,司马光算是官方人员了,他笔下的“斧声烛影”是这样的:
当天晋王赵光义安分得待在府上,宫里赵匡胤身边得太监王继恩来找他,在赵光义府上遇到了开封府左押衙程德玄(精通医术),二人一同找到赵光义,赵光义犹豫不决,然后王继恩恼怒了,拉着赵光义就往宫里奔。这三人到宫里后,先是王继恩想进去通报,结果程德玄说:“便应直前,何待之有”!于是乎,三人打破了宫里的规矩直接往万岁殿里赶。等到了万岁殿他们看到的是赵匡胤的尸骨和泣不成声的宋皇后,宋皇后看到了王继恩后先是询问我儿德芳(赵匡胤的二儿子)来了吗?王继恩回到晋王来了。宋皇后看到了身后的赵光义大惊失色,随后想赵光义说出了一句话:“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随后赵光义大哭:“共享富贵,无忧矣”。接下来就是第二天赵光义登上皇位。
通过这两个版本对比我们不难看出,其中最大的不同是文莹和尚版本是彻头彻尾的斧声烛影,赵光义当天晚上就在现场;而司马光所记载的却没有半点斧声烛影的痕迹,而且当天晚上是赵匡胤咽气后,赵光义才进的宫。
他们所描述的故事尽管不同,但是核心思想还是一样的。文莹和尚笔下的赵光义是亲自动手抢夺皇位;而司马光笔下的赵光义是被大太监王继恩和京官程德玄所胁迫才抢了侄子的皇位。
我们抛开文莹和尚玄幻地描述,再看看这其中的可信度。他一个和尚怎么会知道皇家的绝密?这个观点应该是代表了民间大众的声音,不禁令人耐人寻味。
再看看司马光先生,司马光是为史学大家,这点妇孺皆知。但是不能忘记他也是个政治家,司马光的史学著作《资治通鉴》记载了周朝到后周时期的历史,而司马光本人活跃在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三代,前面已经有宋朝100年左右的历史,为什么这部历史著作仅仅记录到有宋以前的后周一朝呢?因为司马光是个政治家,他不想卷进麻烦里。所以司马光在对太宗登基一事的记载中,又有多少美化呢?
赵匡胤是不是被赵光义杀的,不好说。但是这件事件赵光义的获益最大。如果是他杀的,那么拿什么杀,赵匡胤的玉柱斧。不太现实,玉柱斧只是赵匡胤日常把玩,一来没有那么大的杀伤力,而来会留下伤口。那么只有一条路可走,就是往酒里下毒。结合赵光义是怎么处死后唐主李煜不难看出,酒里下毒是赵光义的惯用伎俩。真正的历史到底是怎样,真相如何已经无法顶多,只能靠现代人猜想。
金匮之约
为什么要怀疑赵光义谋害亲哥哥,因为这个人对权力的欲望很大。宋太后杜太后,也就是赵氏兄弟生母临死时,将赵氏两兄弟叫到床边。说是为了吸取后周立幼灭国的经验,叫赵匡胤答应死后传位给赵光义,再依次传给赵廷美和赵德芳,以此使得大宋江山永固。在母亲床头,赵氏兄弟默认了,于是立下了字据由赵普(皇室赵家的自身管家)掌管,此事再无他人知晓。
蹊跷的是这份金匮之约于太平兴国六年公之于众,此时赵光义已经在位六年之久。
在这之前赵普因为陈桥兵变拥立有功,在太祖朝就已经封侯拜相。等到赵光义掌权,前几年先是排挤赵普在内的太祖朝旧党,培养羽翼。不成想太平兴国六年以后赵普紧接着在太宗一朝再度权倾朝野。
不禁让人感想,这官方记载的金匮之约是不是赵光义与赵普达成的政治交换。要是真的如此,可想而知赵光义对自己的皇位是多么的不自信,那么赵匡胤的死也有了合理的解释。
拨开历史的重重面纱,回望民间文案和官方史书。宋太祖赵匡胤之死依旧是疑点重重,令人费解。但是,无论真相如何,赵光义对于权力的渴望跃然纸上。自古关于皇家权力的争夺永无止尽,不禁可叹无情最是帝王家。
有些历史早已模糊不清,我们能做的只有寻找这些蛛丝马迹,抽丝剥茧,得到我们想要的答案。在探索这些真相的同时,现代人也在不断地反思,这便是我们研究这些历史迷局的意义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斧声烛影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宋太祖赵匡胤一生奋发有为,南征北战,结束了五代十国战乱割据的局面,使中原地区重新走向大一..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斧声烛影”的故事。欢迎阅读哦~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是古人对于皇权的高度描写。皇权代表了一切、皇权..
今天趣历史小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976年),宋朝的开国皇帝,在位16年,公元960年夺得皇位,976年病逝。 传位给弟弟的赵匡胤 说起开国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