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之獬一封奏折害死百万汉人,最后遗臭万年

时间: 浏览:加载中...

  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孙之獬。

  这个人的名字叫孙之獬,出生于山东淄川县,是明熹宗年间的进士。后来,明熹宗去世,崇祯皇帝继位。即位后没多久,崇祯帝就开始清除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势力。而东林党趁机向皇帝上奏,请求销毁阉党编撰的《三朝要典》。

  可孙之獬却强烈反对毁掉《三朝要典》,他认为此书其实是深得人心的,而且东林党祸国殃民,打击他们也没错,其实魏忠贤根本没有罪。在孙之獬看来,《三朝要典》应该妥善保存,以便留给后世。

image.png

  崇祯皇帝听到这番话后十分生气,但他并没有因此重责孙之獬,只是骂了他一顿。崇祯皇帝原本以为孙之獬会就此改变立场,不再跟自己唱反调了,谁知孙之獬的立场非常坚定,之后又自导自演了一场大戏。

  那天清晨,孙之獬自己一个人抱着《三朝要典》跑到太庙,跪在地上就哭了起来,哭得是撕心裂肺。

  这次崇祯皇帝是真的动怒了,他下令削了孙之獬的官职,并且永不录用。可孙之獬并没有因此消停下来,他一直在等一个翻身的机会,终于,在等了十几年后,这个机会来了。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满清入关。不久之后,清军行至山东,孙之獬为了给清朝的统治者们留下好的印象,自己很主动地剃发易服。当清军快到达淄川县时,孙之獬早早地就跑去投降。因为有了孙之獬的帮助,清军很顺利地拿下了淄川县附近的几座县城。见孙之獬表现出众,清朝统治者就把他叫到北京,担任礼部右侍郎。

  在当时的清朝,上朝的时候满汉大臣是分列站的,可汉人的降臣里只有孙之獬是剃发易服的,所以,当他想站在汉官的队列里时,汉臣们见他拖着条大辫子,还穿着满服,就很鄙视地说:"你不是汉人,不可以站在这里!"

  于是孙之獬又往满臣的队伍里钻,可满人觉得既然孙之獬是汉人,那就该站在汉臣的队列里,于是也把他赶了出去。

image.png

  孙之獬觉得自己受到了极大的侮辱,他发誓一定要为自己争一口气,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他向皇帝递了一封奏折,奏折中如此写道:

  "陛下平定中国,万事鼎新,而衣冠束发之制,独存汉旧,此乃陛下从中国,非中国从陛下也。"

  他的这封奏折引起了多尔衮的注意,他认为孙之獬所言非常有道理,于是,剃发令就开始推行了。而为了反抗剃发令,数十万计的老百姓丢了性命,而强逼剃发和镇压反抗百姓时,孙之獬也有极大的"功劳"。就因为孙之獬的贪图富贵和狭隘的报复心理,致使无数中原百姓惨死。

  为清王朝立下"丰功伟绩"的孙之獬,也没得意多久。顺治二年,孙之獬就因为没有再为清王朝做出新的贡献而被革职了,不得已之下,孙之獬只好回老家淄川。

  顺治四年,有一支反抗清王朝的起义兵杀到了淄川。因为有城中返青老百姓的支持,起义军很快就攻入了淄川,而孙之獬也被他们抓了起来。

  对孙之獬深恶痛绝的老百姓终于有了一个报仇的机会。人们把孙之獬绑在木桩上,然后用针在他的头皮上和身上扎出无数小口,然后用猪毛插上。这种"种发"的惩罚对于主张剃发的孙之獬来说,真是极大的讽刺。

  孙之獬明白自己在劫难逃了,索性不求饶,反而破口大骂。于是人们就找来针线把孙之獬的嘴缝上了。后来,城里的老百姓一起动手,将孙之獬凌迟处死。不仅如此,孙之獬的家人也全被杀死。

  孙之獬的死讯传到清廷后,朝廷觉得他实在死得太惨,原本想给他修墓,但此时有大臣上奏说,既然孙之獬已经被革职削官,那就没有给抚恤的理由,于是朝廷没有给孙之獬丝毫抚恤。

  至此,汉奸孙之獬的罪恶一生结束了,而他的名字也被永远的钉在了耻辱柱上,遗臭万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历史解密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