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发明五石散,为什么药王孙思邈要地抵制?

时间: 浏览:加载中...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张仲景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在这里先跟大家强调一下,五石散又叫寒食散,并非孙思邈发明,而是汉朝的张仲景,很多知识渊博的人,肯定会不屑的指责我,你说着不是废话嘛!在这里,纵横要表明一下自己的定位,其实我就是一个科普历史的,通常情况下,我写文的假象读者都是非历史专业的正常读者,请专业人士走开!

  中国民间读者,对历史的关注大多集中在政治史上,而非在文化史上,尤其是医学史这样的类目更是冷门中的冷门。

image.png

  继续往下说,张仲景的代表作是《伤寒杂病论》,而孙思邈的代表作是《千金方》,两者的差别是什么呢?对于我们这样非医学专业的人来说,我讲起来困难,估计你们听起来也困难,大概来说,《千金方》是各种药方的集合,是拿来就能看病,对着读者的症状就能下药。《伤寒杂病论》理论性高一点,也有实践,但是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治疗伤寒病。

  很多人肯定会认为,按照这种说法,《千金方》治疗范围更广,更直接,肯定救的人越多,其实不一定,《伤寒杂病论》产生在汉代,当时社会动乱,战争频发,伤寒病是最威胁人性命的一种疾病,经常有大规模人口因为伤寒病而去世。

  张仲景在写出《伤寒杂病论》后极大的改变了这种情况,因此,人们称张仲景为医圣,相对来说,孙思邈只是被称为“药王”,在中国古代的尊称体系中,“圣”是最高级别的赞誉。

  五石散就是张仲景在应对伤寒病的时候发明的,伤寒病最大的症状就是痢疾,说白了,应该就是腹泻,这种症状一般都和肠道疾病有关,五石散应该就是利用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钟乳石、硫磺这五种原材料形成的一种调解肠道的药物。(来自非专业人士的瞎猜测)

  总之,五石散对伤寒病的治疗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汉代时期的张仲景发明的治病良药,到唐朝孙思邈的时候,却要毁了他呢?

  五石散的牛叉之处就在于,本来以为发明它是用来治疗伤寒病的,结果这个药却有很多副作用,这种副作用简直令人着迷。

  接下来就来说说这个五石散的副作用,大家肯定不会相信,吃了五石散,男人会变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要说中国古代男人最爱美的朝代,那就是汉朝之后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当时的男人,特别崇尚那种飘飘然的感觉,长期服食五石散后,人会逐渐变瘦,这样衣服就会显得宽松,再加上五石散吃完后又需要散热,不但脸色红润有光泽,因此更有仙风道骨的感觉。

image.png

  魏晋南北朝的时候,因为国家不让这些知识分子参政,甚至是莫谈国事,这些没有事干的人,就开始追求其他一些其他的东西,比如长生不老,吃五石散除了可以让人感觉有仙风道骨的样子,就是对其本身来说,也会产生迷幻的感觉。

  然而,那个时代的人并不知道那是药物作用下发生的,反而认为是成仙的前兆,追求长生不老是中国古代一个长期热点话题,五石散就成为人们追求长生不老的工具。

  正因为如此,魏晋时期的很多名士,例如大书法家王羲之、竹林七贤、让梨的孔融、大才子谢安等等都喜欢服食五石散,吃药也吃出了一股清流。

  相对于这些名士而言,起码吃五石散还是为了追求一种清流,而有些人吃这个东西则有其他的目的,比如曹操的驸马何晏,就因为把五石散当春药,而出名,苏轼曾在自己的《东坡志林》中提到过:“世有食钟乳乌喙而纵酒色所以求长年者,盖始于何晏。晏少而富贵,故服寒食散以济其欲。”具体效果咱就不得而知了。

  之所以,孙思邈在临死的时候,要徒弟毁掉五石散,不让大家在服用,其实也是有感于从魏晋南北朝以来,社会上狂热痴迷五石散的风气,长期服食五石散的副作用是极其大的,寻求长生不老是不可能了,关键是这个东西还上瘾,一旦沾上就像吸毒一样,稍有不慎,性命不保。

  孙思邈作为“药王”,为的是救死扶伤,看着这么多的人因为追求一些不切实际的东西而死,自然是希望做出点什么。

  当然,五石散发展到隋唐时期,已经成为民间常见药物了,想要毁掉又谈何容易呢。

  医圣也好,药王也好,他能治好疑难杂症,却治不了人们想要成仙的心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历史解密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