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帝王绰号大揭秘:雷人背后的历史印记
在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时期是一个充满动荡与变革的时代。这个时代的帝王们,有的英明神武,有的昏庸无道,而他们的绰号,则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朱元璋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公元1398年的夏天,一队人马出现在淮安城外,终于迎来了另一队北方的“客人”。原来,明太祖朱元璋病重,远在北平的燕王朱棣急忙赶往南京见朱元璋最后一面。但不巧的是,燕王刚到淮安,就被朝廷的人用圣旨堵了回去,因为圣旨上说,不允许各位藩王离开封地,朱棣只能悻悻而返。
对此,《明太祖实录》记载曰:
及疾作,日临朝决事,不倦如平时……即遣中使持符,召今上还京。至淮安,用事者矫诏,即还。上不之知也,疾亟,问左右曰:“第四子来未?”
《明太祖实录》是记载朱元璋、朱允炆两朝事迹的国史,在永乐十六年成书,所以上文中的“今上”指的是明成祖朱棣。按照此书所说,朱元璋在病重期间,曾派人“持节”,公开召见朱棣来南京。但当朱棣走到淮安的时候,被人用假的圣旨堵住,令朱棣返回。朱元璋在病情危急之时,还在问身边的大臣:“朕的第四子来没来?”
《明太祖实录》对这段历史的记载,让人十分疑惑。六年前,明朝发生了一件大事,太子朱标病逝,让朱元璋深受打击。众所周知,朱元璋出身寒微,凭借自己的一路拼杀,最终建立大明朝。在登基称帝的当天,朱元璋便立自己的嫡长子朱标为太子。朱元璋骨子里是非常传统的帝王,他重视嫡长子继承制,在此后25年,朱元璋对太子朱标十分信任,在他的心中,将来的皇位必将传位给朱标,这种信心从未动摇过。
朱标也是一位优秀的皇储继承人,只可惜,他的英年早逝,打乱了朱元璋的传位计划。朱元璋在伤心之余,不得不另选一位继承人。
洪武二十五年,朱标薨逝,朱元璋曾一度想立燕王朱棣为太子,理由是燕王非常像自己。朱元璋对众位大臣说:“燕王英武似朕,立之何如?”最后大臣刘三吾认为,秦王、晋王还在,若立燕王,让他的两位哥哥怎么办?最后,朱元璋才选择把皇位留在朱标一脉,让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作为“皇太孙”
既然朱元璋立了朱允炆为继承人,那朱元璋病重时,为何要召朱棣回南京见自己呢?按照朱棣的意思来说,是朱元璋改变了主意,想更换继承人,把皇位传给朱棣。这种说法并不是后人臆测,因为在《明太宗实录》中记载了这样一段话:
太祖崩,是夜即敛,七日而葬,皇太孙遂矫诏嗣位。
也就是说,按照朱棣的说法,朱元璋驾崩后,皇太孙朱允炆是“矫诏”继位的。换句话说,朱元璋最后时刻,是决定把皇位传给朱棣的,只是朱棣被朱允炆在淮安截住,没能顺利到达南京而已。事实上,真的是如此吗?
首先,根据各方史料记载,朱元璋在病重时,朱棣确实离开了封地北京,骑快马赶往南京,也确实在到达淮安之后返回北京。朱棣之所以在淮安被堵回来,理由无外乎有两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朱棣是奉了朱元璋的旨意赶往南京,到淮安后,建文帝忌惮朱棣,假传圣旨把朱棣堵回去。
第二种可能,朱棣得知朱元璋病重或驾崩后,在没有旨意的情况下,打着“孝心”的幌子,赶往南京去看朱元璋。但不巧的是,他的行踪被发现,所以被真的圣旨堵了回去。
这两种可能,主要的关键点有两个,第一是朱棣是不是朱元璋叫进京的;第二是拦截朱棣的圣旨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因为《明太祖实录》是在朱棣时期编纂定稿的,朱棣有大量的时间来修改史料,因此这件事疑云重重。
明孝宗时期,朱祐樘下令编纂《大明会典》,大明会典中收录了一份朱元璋的遗诏,这份遗诏在《明太祖实录》中并没有,遗诏的内容(节选)为:
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务有益于民……皇太孙允炆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
明孝宗朱祐樘是朱棣的第五代孙,他下令编纂的《大明会典》肯定不会特意抹黑朱棣,这份朱元璋遗诏说明了两件事情:
其一,从“皇太孙允炆仁明孝友”可以看出,建文帝朱允炆并没有篡位。
其二,从“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可以看出,朱元璋在病重和过丧期间规定:诸位藩王,都必须留在封地(国中),不允许来南京,也就是说,朱元璋并没有召朱棣来京城。
综上所述,朱元璋在病重和过丧期间,朱棣离开北京试图来南京,是和朱元璋遗诏相违背的。所以,朱棣在扬州被“圣旨”回去,这份圣旨应该是真实的,并不是建文帝矫诏。哪怕朱元璋真的曾召见朱棣,但建文帝奉旨让朱棣回去,也是合理的。
由此可见,朱元璋在病重期间,朱棣想来南京,并不是朱元璋想更换继承人,而是朱棣自己想来南京实现其他政治意图。对于《明太祖实录》上所写“建文帝矫诏”以及朱元璋病危时问左右“第四子来未”极有可能是朱棣在位期间篡改的。
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皇位,为了让自己的皇位显得更加正统,他不仅不承认建文帝皇位的合法性,更是把自己说成是朱元璋最后时刻钦定的继承人。这种说法在当时可能无人敢指出,但历史的车轮注定会将真相公之于众。多年后,张廷玉等人主编的《明史》道出了真相:
太祖崩,皇太孙即位,遗诏诸王临国中,毋得至京师。王自北平入奔丧,闻诏乃止。
《明史》虽然是清朝人编纂的,但在评价此事上还是比较尊重史实的。毫无疑问,明成祖朱棣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但他始终无法抹去一个“篡”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在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时期是一个充满动荡与变革的时代。这个时代的帝王们,有的英明神武,有的昏庸无道,而他们的绰号,则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
在中国历史上,曹操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政治手腕和文学造诣,成为了三国时期最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之一。他深知人才的重要性,多次发布求贤令,广纳天下英才。然..
在清朝,后宫的等级制度森严,不同等级的后妃享受着不同的待遇,而她们的“工资”也是根据等级来划分的。今天,我们就来揭秘一下清朝的皇后以及慈禧太后的工资情况。..
在中国古代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以其卓越的智谋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成为了后世敬仰的楷模。然而,在诸葛亮光辉的一生中,也曾因为“心病”而引发了一场蜀国历史上..
在清末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面对列强的强势入侵和国内改革的迫切需要,清廷决定派遣官员出国考察,以期学习西方先进制度和技术,为国家的变革寻找出路。这些官员的出..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秦始皇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首次完成了中国的大一统,建立起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秦朝。然而,在秦始皇的众多决策中,有一..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李陵是一位备受争议的人物。作为西汉名将李广的孙子,他骁勇善战,曾率领五千步兵抗击匈奴八万大军,浴血奋战八天八夜,杀敌万余人。然而,最终他..
在历史的长河中,帝王陵寝的选址往往蕴含着深厚的政治、文化和风水考量。作为清朝皇家陵寝的重要代表,清东陵的选址一直是历史学者和文化爱好者关注的焦点。那么,清..
在明朝历史上,明宪宗朱见深于成化十三年(1477年)正式设立了西厂,这一举动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那么,朱见深究竟为何会创建..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宋朝以其独特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成就而著称。然而,在这片繁荣景象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那就是武将地位的急剧下降。本文将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