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宗李豫:仁孝温恭的帝王与安史之乱的平定者
唐代宗李豫(726年11月11日-779年6月10日),初名李俶,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唐朝第九位皇帝(762年5月18日-779年6月10日在位..
“安史之乱”之前的大唐是什么样的?安禄山为何能轻易攻破长安?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唐玄宗时期,大唐的国力达到了整个唐朝的巅峰状态,各个方面都非常强盛,然而却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爆发了让唐朝走向衰落的安史之乱。不过,当时的唐朝既然是巅峰时期,那么为什么安禄山的军队很轻易就攻下了长安,唐玄宗不得不出逃?大唐的军队都去了什么地方,为什么没人出来阻拦呢?难道大唐的盛世只不过是表面现象吗?
唐玄宗李隆基晚年最著名的有两件事,一个是他和杨贵妃的故事,另一个就是安史之乱了。不过让后来人有些惊讶的是,当时的唐朝怎么也是盛世暮期,虽然社会矛盾各类情况比较严重,但是国力毕竟还摆在那,可是一个安史之乱的爆发,安禄山的叛军势如破竹搅得北方大地混乱不堪,更是非常轻易就打下了唐朝的首都长安和洛阳。
要知道安禄山的叛乱虽然声势浩大,但是本质上就是唐朝一个地方军区发生军事叛乱,但是结果就不一样,从安禄山起兵后到他的部队拿下长安,这距离相当于北京东北地区出发走河南洛阳这边再打到长安。在当时的交通条件和行军条件下安禄山用了多久呢?前后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把洛阳和长安都拿下来了。
这个速度实在太快,要知道安禄山的部队可不是去旅游的,而是一路行军攻城略地还要与唐朝军队作战,就这样才用了这么短的时间,可见安禄山的部队初期打得是有多顺利。那么为什么盛世暮年的唐朝会如此不堪一击呢?首先一个是当时唐朝的军事布置问题,唐朝玄宗的时候一直以来对外战争就没有停过,这个时候唐朝的边境战线拉得就是非常广袤,因此唐朝不得不把精兵猛将都分散布置到边境线上。
同时那会儿唐朝实行的已经是募兵制度,原本且耕且战的府兵时代已经结束,为了财政的平衡唐朝总共维持的部队人数都是有限的,而安禄山自己的部队前后就能达到二十万,占据了唐朝总兵力的很大一部分。外实内虚就成了唐朝在安史之乱前夕的实际情况,安禄山部队起兵之后一路上基本是望风而降,唐朝中原地区和长安等地都拿不出一支实力相当的队伍与安禄山对抗,因此他的军队才会这么顺利,当然了还待感谢那位杨国忠,他此前为了打南诏前后动员中原和长安等地二十多万人,然后输得底朝天。
其次的原因就是安禄山的准备实在太充分了,在这之前安禄山就是东北地区最高军政长官,他还掌握着东北的马场,所以他的部队里有着机动性非常强的骑兵,可是同样安禄山他对去长安的路径实在太熟悉了。要知道那个时代人们流动性非常低,没有GPS,地图导航你出门都找不到北,更不要说行军了,可是安禄山不一样,在这之前他是唐玄宗手底下的红人,多次到长安,路上这些线路和长安等地一路的关隘城镇安禄山早就派人暗中记录。
所以当他造反之前召集各位将领的时候立马就拿出了提前制定好的行军路线图,之后叛军可以说目的非常明确地就是按这个往长安打。从他出发的地方期间最重要的一个区域就是河北,这个地方是安禄山的势力与中原的一个重要缓冲的地方,不过当时河北就是归安禄山管辖的,所以不仅没起到缓冲的作用还成了叛军中转加油站。
当然我们看到即便是这样,唐朝也不是没有能力按住安禄山的,可是唐朝君臣多次浪费好局就这样一败涂地,归根结底在于唐朝君臣太过轻视安禄山造反。上下弥漫着一股轻敌的气息,唐玄宗一开始都不相信,后来就是想着赶紧平息,而无论是杨国忠还是负责平叛的大将封常清,高仙芝,他们都没有意识到安禄山的造反有多么严重,正是这样的轻敌加之上述的一系列原因,结果唐朝一败涂地安禄山轻松地打下了长安。
安史之乱前的大唐,正处于世界之巅,国力极盛,有着无尽的繁华。宋代王安石如此形容他对盛唐的向往:“愿为长安轻薄儿,生当开元天宝时,斗鸡走狗过一生,天地兴亡两不知”。王安石一生孜孜以求的变法强国,无非也就是想让宋朝重现盛唐的荣光。
但是就在这个奇幻的时代,一只来自东北的叛军却攻入了首都长安,终结了大唐盛世。中国历代王朝,丢掉国都并非怪事,但都发生在王朝衰败之际,为何唐朝却会发生在强盛之时呢?
第一,是因为大唐的军制有问题,安禄山的部下兵强马壮。唐玄宗后期,好大喜功,为了开拓边境,追求战功,在边境设置了十大节度使,统率镇兵49万人。
而安禄山一人就兼任了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使他坐拥共计18万4000人的大军。
第二,是唐朝内地军队兵力虚弱。安史之乱之前,唐朝原本的“府兵制”已经完全崩坏,内地除了驻守首都长安的军队以外,事实上已经没有军队可言。安禄山军队渡过黄河,扑向洛阳时,唐朝只能临时征召市井子弟拼凑成军队应急,在安禄山的边关精锐面前自然一触即溃。当叛军攻城时,唐军甚至吓得 “乘城自坠如雨”,不少人直接吓得从城楼上掉了下去。
第三,便是唐玄宗自己“作死”了。叛乱初期,安禄山的叛军依靠战斗力的优势快速击溃了唐朝临时拼凑的几支军队,攻下东都洛阳,但是唐军总兵力仍占优势,首都长安以东还有着潼关天险这道防线。唐朝派出了20万大军在名将哥舒翰率领下驻守潼关。潼关地势险要,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有这二十万大军把守,虽然军队素质上和安禄山的精锐仍然存在差距,但是凭借着潼关的地形优势,可以说是万无一失的防线。在接下来的半年里,安禄山军队毫无进展。
此时唐军大将郭子仪,李光弼率领的军队在河北一再击败叛军,河北民众也在颜真卿领导下发动起义,反抗叛军。安禄山面临着前进无路,后路被断的绝境。
但唐玄宗这时却在杨国忠的怂恿下逼迫老将哥舒翰主动出关决战。这一决定是灾难性的,大唐原本胜券在握的战局就此发生反复。这二十万勤王大军中了埋伏全军覆没,紧接着潼关失守,主帅哥舒翰被俘。原本已经走投无路的安禄山就此“躺着”攻下了长安。郭子仪李光弼等唐军平叛部队及叛军占领区内的民间义军所取得的战果因此前功尽弃。叛乱彻底失控了。
此后再想维持大唐帝国的正常运转,已经是不可能的了。至此,持续八年之久,终结大唐盛世的安史之乱才真正成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唐代宗李豫(726年11月11日-779年6月10日),初名李俶,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唐朝第九位皇帝(762年5月18日-779年6月10日在位..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安禄山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这场叛乱一直持续了八年,固然唐军获得了最终胜利,..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安禄山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
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唐朝,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 总地来说,唐玄宗最初布的军事格局,在防止军区叛乱时,就存在巨大的漏洞。第一、天..
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唐代宗,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 皇帝从来不会相信什么臣子的忠心,因为在皇帝看来:在没有权力制约的前提下,臣子..
唐玄宗李隆基是唐朝历史上一位备受争议的皇帝,他前期勤于政事,开创了“开元盛世”的局面,使得唐朝的统治达到顶峰;后期却耽于享乐,促成了“天宝危机”,引发“安..
“安史之乱”是怎么来的?“安史之乱”对历史的影响有哪些?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安史之乱是一场大变革,它是一场社会性的大变革。 安史之乱..
安禄山造反是狼子野心还是被逼无奈?安史之乱的真相是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由安禄山发起的安史之乱,可以说是唐朝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浩劫,..
安史之乱之后国家转型!安史之乱对历史带来最大的影响是什么?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转折点,战乱导致的一系列后遗症..
安史之乱究其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李隆基为什么没能力挽狂澜?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李隆基是唐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早年发动唐隆政变除掉韦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