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元朝版苏武 被南宋扣押16年不变节

时间: 浏览:加载中...

  公元1260年,在漠南金莲川草原上,刚刚登上帝位的忽必烈亲自送别一支数十人组成的使团南下。率领使团的是大元朝翰林侍读学士郝经,使团的目的地是南宋的首都临安。使团出发当天,忽必烈望着郝经一行远去的背影,目光中充满期盼。郝经是他最重要的谋士之一,又是南北议和的倡导者,忽必烈相信,此次议和之旅,一定会很快带回好消息。他期待着通过和南宋交好,以解决自己刚登基不久腹背受敌的困局。且此行诚意满满,忽必烈相信自己应该不会等太久。

blob.png

网络配图

  然而,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这一等,就是整整十六年。

  生逢明主,入幕金莲川

  郝经,字伯常,出身书香世家。因遭逢金末乱世,幼年时随家人颠沛流离,躲避兵灾。但是,即使是在这种环境下,郝经依然坚持读书,以“兴复斯文、道济天下”为己任。

  郝经22岁那年,由于其品行学问早就广有盛名,得以被蒙古军中的汉军世侯张柔聘请为教书先生,在张柔家中开馆授业。别看张柔武将出身,但家中藏书却也相当丰富,郝经每天博览群书,眼界更加开阔。

  在张柔家教书期间,郝经结识了当时文化届的名人元好问、理学大师赵复等人。赵复曾言:“江左为学读书如伯常者甚多,然似吾伯常挺然一气立于天地之间者,盖亦鲜矣。”称在江南地区,像郝经这样好学不倦的人不少,但能跟郝经一样带有顶天立地浩然正气的人,可能就没那么多了。

blob.png

网络配图

  事后证明,郝经的经历也的确没有辜负赵复对他的评价。

  公元1251年,蒙哥继承蒙古大汗之位后,忽必烈开府金莲川,“征天下名士而用之”,身边聚集了一批文武兼备的贤才。

  蒙古入主中原,在当时的汉人看来是“异族统治”,反对声不少。但郝经身处战乱年代,深知百姓历经的痛苦,他从“拯救生民”的角度出发,反对“华夷之辨”,推崇四海一家,主张天下一统。他的信条是“能行中国之道,则中国之君。”这一思想,在当时无疑是一个全新的观念。

  郝经据史而论:“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苟有善者,与之可也,从之可也,何有于中国、于夷?故苻秦三十年而天下称治,元魏数世而四海几乎。”他援引十六国时期统一北方建立前秦政权的氐族皇帝苻坚,以及拓跋鲜卑建立的北魏为例,说明只要其他民族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从民生、民利出发,就可能成为中原的正统统治者,不用纠结于“华”(指汉人)与“夷”(指少数民族)的差别。郝经认定,乱世之中谁能政通修明利国利民,就应当拥戴谁,尊谁为帝。

blob.png

网络配图

  因此,当公元1256年,忽必烈慕名征召郝经加入幕府时,郝经欣然前往,他要用他的儒学之术教化这位蒙古显贵。当忽必烈向郝经问及治国安邦之道时,郝经援引《孟子》中提到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引导忽必烈一改蒙古贵族野蛮凶残对待被征服民族的旧俗,建议忽必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革除弊政、遵用汉法、选贤用能、创法立制、减轻赋税、屯田垦殖上,令忽必烈每次与郝经对话,都感到“喜溢不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野史秘闻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