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风流月的万历皇帝,却对14岁少女一见钟情

时间: 浏览:加载中...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万历皇帝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

  大部分宫女都出身于北京及附近郊区的清白之家。经过多次的甄别与淘汰,入选者被轿夫抬进宫门,从此就很难跨出官门一步。这些女孩儿的年龄在九岁至十四岁之间,容貌并不像文人墨客们描绘的那样羞花闭月,只不过是比平常女子端庄秀丽些,谈不上有多么惊人的美丽。

  至于她们的生活,那确实是值得同情的。皇官里真正的男人只有皇帝一个,得到皇帝垂青的机会非常渺茫。绝大多数的宫女在使婢生涯中度过了青春,中年以后也许配给某个宦官作伴,即所谓“答应”,也可能送到紫禁城的西北部养老打杂。经历过这可悲可感的一生,最后老病而死,还不许家属领取尸体。她们的尸体经过火化后,被埋进没有标记的坟墓。

  按照祖宗法例,皇帝有皇后一人,皇贵妃一人,还有大量的妃和嫔。鉴于前朝有位正德皇帝死而无后,朝廷内外都希望万历的妃嫔多多益善,这样就可以生一大群继承人。因此,万历曾经兴高采烈地一天册封了九名妃嫔。

  在九嫔之中,有一位后来被封为皇贵妃、当时被称为淑嫔的郑氏。万历时年已经十八,被这位十四岁的小女孩深深吸引,甚至把已经怀有龙子的恭妃都置之脑后。

  郑氏之所以能赢得万岁的欢心,并不是因为她容貌非常迷人,而是由于她聪明机警,意志坚决,喜欢读书,因而符合皇帝感情上的需要。如果只靠色相,则宠爱无法保持终生。

  万历皇帝是一位热爱读书的人,他命令大学士把本朝祖宗的“实录”抄出副本供他阅读,又命令宦官在北京城收买新出版的各种书籍,包括诗歌、医药、剧本、小说等各个方面。据说,淑嫔郑氏和万历具有共同的读书兴趣,同时能给万历以无微不至的照顾。

image.png

  这种精神上的爱恋,使这个女孩成为皇帝不可缺少的人物。她在最适当的时机出现在万历的生活之中,填补了他精神上的缺陷。凭着机智和聪明,她很快就理解了命运为她所作的安排,因而抓住现实,发挥最大的能动性,从而达到自己预期的目的。

  她看透了万历虽然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但在实质上却相当柔弱,也没有人给他同情和理解。人们忽视了皇帝也是一个有血有肉、既会冲动又会感伤的“人”。

image.png

  基于这种深度了解,郑贵妃透彻地认清了作为一个妻子所能够起到的作用。别的妃嫔对皇帝百依百顺,惟独她毫无顾忌,敢于挑逗和嘲笑皇帝,同时又倾听皇帝的诉苦,及时给予鼓励。

  郑贵妃为皇帝生下一个儿,就是万历皇帝的第三子常洵。基于对郑贵妃的宠爱,万历打算立常洵为太子,但臣僚们坚决抵制,不容许皇帝“立幼废长”。

  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皇帝以顽强的意志和大臣们开始了持久的对抗,他们不让他立常洵为太子,他亦不立长子常洛为太子,双方坚持达十年之久。最后,皇帝向群臣和“惯例”屈服,皇长子被封为太子,皇三子被封为福王到河南之国。

  从此皇帝的心灵上留下了永久的伤痕,他不再配合出席各种法定的礼仪,甚至“24年不早朝”,大明帝国失去了一位曾经雄心勃勃的皇帝,得到的是一个郁郁寡欢的痴情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风云人物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