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隋炀帝杨广为什么会成为亡国君?

时间: 浏览:加载中...

  古代历史上英雄人物辈出,杨广的故事大家听过吗?

  话说大业三年(公元607年),隋炀帝杨广突然心血来潮,回访了突厥,也就是这一回访,弄出了大是非。

  因为就在这次回访中,杨广见到了突厥的热情,同时还看到了一位特殊的嘉宾—高丽使者。这无疑向正处于极度自我崇拜中的杨广泼了一盆冷水,高丽使者此时应该出现在隋朝才对,怎么到突厥来了,难道他们之间有见不得人的勾当?

  眼看杨广很郁闷,外交大使裴矩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向杨广提出一个自认为很好的办法:恐吓。原因很简单,先前隋文帝杨坚就是靠一封恐吓信使得高阳对隋朝臣服。杨广很快就认可了这个方案,毕竟他认为高丽是吓大的民族,先皇杨坚能成功,他同样能成功。

  于是,恐吓信马上就交到了高丽使臣手上,大致内容如下:“我希望你们的国王马上来朝见我。他如果来,我会给他和启民可汗一样的待遇;他如果不来,我将和启民可汗一起带兵去灭了你们。”

  接到恐吓信的高元跟他父亲高阳一样,吓得脸色惨白,怔了良久,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不臣服。为什么不臣服,倒不是高元骨头硬,宁死不低头,而是因为怕。他既怕隋朝派兵来攻打他,更怕去隋朝遭遇的是一场“鸿门宴”,这一去就再也不能复返。与其直接去送死,不如在高丽歹活一天是一天,打定这样的主意后,高元面对杨广赤裸裸的恐吓自然释然了,你爱咋的就咋的,要我去隋朝朝见,对不起,我做不到。

image.png

  眼看自己赤裸裸的恐吓信如泥牛入海,杨广感到很震惊,于是,他专门召开了一次政治会议,讨论如何对付“东邪”高丽。

  会议一开始,杨广就抛出了“带兵征讨高丽”的论点。结果遭到众多大臣的一致反对,其中当年杨坚最为器重的“双子星座”中的高颎第一个站出来,理由是:高丽路途遥远,这样劳师远征并非明智之举,即使成功也会损耗大量人力物力,更何况高丽早有准备,输赢还是个未知数呢?

  高颎一来具有很强的人格魅力,二来分析一针见血,因此,很快得到了众多大臣的一致支持,甚至连“病危”中的兵部尚书段文振也让人把自己从病榻抬到大殿上去支持高颎,他在“附议”高颎想法的同时,特别在远征高丽前加上了“不值得”三个字。

  杨广一看反对派人多势众,没辙了,只好暂缓对高丽动武。请大家注意暂缓这两个字,因为杨广并没有就此放弃对高丽动武的想法,相反,他的想法一旦形成,就如仇恨的种子埋在心里,早已生根发芽,只等拔节的时候了。

  随后,杨广进行了漫长的准备期。四年后,也就是大业七年(公元611年),杨广下诏讨伐高丽。他自己亲自到涿郡坐镇,命令全国各地的军队向涿郡集合。第二年正月,来自五湖四海的士兵们怀着同一个梦想同一个目标走到一起,共计一百一十三万三千八百人(号称二百万),等待他们的将是生与死的考验。

  百万雄兵征集到了,可也苦了那些后勤工了。他们得筹集许多粮草以便供给前线之需。那些修新都修运河修万里长城侥幸存活下来的民工,又有事可做了。他们原本以为苦尽甘来可以靠国家的补贴和福利安享晚年了,然而,出征高丽的集结号让他们的美丽梦想破灭,他们在没有拿到一分钱工钱的情况下又要转行到运粮的特殊任务中去。

  从表面上来看,运粮相对于修城墙修运河应该要轻松许多,然而,此次出征的是远隔千层山万层水的高丽,而当时运粮食必须采用手推的最原始方法,试想想,这样的运粮工程能轻松吗?结果六十万“推车夫”以两个人为一个单元,推上三石粮草,然后呼啦啦地上路,经过一路的艰险困阻,到达涿郡时 一般只有两种情况,一是粮在人亡,二是人在粮亡。

  粮在人亡,很好理解,因为行路难,推车夫要么在途中病倒了,要么到达涿郡后累趴下了。人在粮亡,那就是因为他们的老板杨广太苛刻,运粮这项体力要求如此高的活儿,他非但没有采用高薪的方式来激励他们,反而采用前无古人的零薪零酬方式,让大伙为他打义务工干义务活。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打义务工做义务活的推车夫一路总要吃喝拉撒吧,万般无奈之下,他们就只能吃自己推的粮食了。就这样,当他们到达涿郡时,区区三石粮食早已成了他们的肚中餐了。

  死了的民工很好办,为国捐躯嘛,死得其所,值得表扬。

  活着的民工很不好办,偷吃了军用粮,罪大恶极,等着挨刀吧。

  虽说人在江湖漂,哪有不挨刀,可谁愿意伸着脖子等啊?于是,民工们同样选择了等死不如寻活,好死不如歹活。他们纷纷选择了逃亡这条不归路。数十万逃亡的民工组成了一个极为庞大极为可怕的数字,有家不能归,有田不能种,只有饥一餐饱一顿地流浪,成了不折不扣的“流民”,这给看上去很好的盛世隋朝留下了隐患。

image.png

  杨广没有空闲去追逃兵,他的目标只有一个—踏平高丽。或许他认为只要搞定了高丽,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因此,在陆路进攻的同时,杨广考虑到高丽的特殊位置,还选择了水路进军的方式。杨广在山东莱州专门设立了造船厂,工人每天从早到晚地赶制战船,因为在“监工”的监视下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地站在水里工作,腰部生蛆虫和得水痨而死者数不胜数,据不完全统计,船工最后的死亡率达到了惊人的50%。

  为了逃避这样无休止的劳役和摧残,有些人想出了聪明绝顶的办法—自残。他们自己砍断自己的手和脚,这样一来,朝廷总没有话可说了吧,你们不可能叫手脚不全的人去运粮和造船吧。残废了自己的身体,却救了自己的生命,他们甚至把这种自残的方式叫做“福手”、“福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风云人物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

  • 揭秘:曹操为何在求贤若渴时仍坚决处死吕布?

      在中国历史上,曹操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政治手腕和文学造诣,成为了三国时期最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之一。他深知人才的重要性,多次发布求贤令,广纳天下英才。然..

    揭秘:曹操为何在求贤若渴时仍坚决处死吕布?
  • 清朝后妃薪酬揭秘:慈禧太后的工资变迁

      在清朝,后宫的等级制度森严,不同等级的后妃享受着不同的待遇,而她们的“工资”也是根据等级来划分的。今天,我们就来揭秘一下清朝的皇后以及慈禧太后的工资情况。..

    清朝后妃薪酬揭秘:慈禧太后的工资变迁
  • 揭秘:诸葛亮心病如何引发蜀国历史最大冤案?

      在中国古代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以其卓越的智谋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成为了后世敬仰的楷模。然而,在诸葛亮光辉的一生中,也曾因为“心病”而引发了一场蜀国历史上..

    揭秘:诸葛亮心病如何引发蜀国历史最大冤案?
  • 揭秘:清末朝廷官员出国考察都干了哪些事?

      在清末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面对列强的强势入侵和国内改革的迫切需要,清廷决定派遣官员出国考察,以期学习西方先进制度和技术,为国家的变革寻找出路。这些官员的出..

    揭秘:清末朝廷官员出国考察都干了哪些事?
  • 揭秘:秦始皇为何要放弃北伐匈奴而修长城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秦始皇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首次完成了中国的大一统,建立起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秦朝。然而,在秦始皇的众多决策中,有一..

    揭秘:秦始皇为何要放弃北伐匈奴而修长城
  • 历史揭秘:李陵为何会投降匈奴?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李陵是一位备受争议的人物。作为西汉名将李广的孙子,他骁勇善战,曾率领五千步兵抗击匈奴八万大军,浴血奋战八天八夜,杀敌万余人。然而,最终他..

    历史揭秘:李陵为何会投降匈奴?
  • 清东陵选址之谜大揭秘:顺治帝钦点的历史真相

      在历史的长河中,帝王陵寝的选址往往蕴含着深厚的政治、文化和风水考量。作为清朝皇家陵寝的重要代表,清东陵的选址一直是历史学者和文化爱好者关注的焦点。那么,清..

    清东陵选址之谜大揭秘:顺治帝钦点的历史真相
  • 揭秘:明宪宗朱见深创建西厂的初衷是什么?

      在明朝历史上,明宪宗朱见深于成化十三年(1477年)正式设立了西厂,这一举动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那么,朱见深究竟为何会创建..

    揭秘:明宪宗朱见深创建西厂的初衷是什么?
  • 揭秘:宋朝的武将地位究竟低到了何等程度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宋朝以其独特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成就而著称。然而,在这片繁荣景象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那就是武将地位的急剧下降。本文将深入..

    揭秘:宋朝的武将地位究竟低到了何等程度
  • 揭秘:诸葛墓穴无人敢盗究竟是何原因?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诸葛亮以其卓越的智慧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成为了后世敬仰的对象。他的墓穴历经千年风雨,却奇迹般地从未被盗掘,这一现象引发了无数人的好奇..

    揭秘:诸葛墓穴无人敢盗究竟是何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