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与友邦,不予家奴是谁说的?我们都误会慈禧了!

时间: 浏览:加载中...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宁与友邦,不予家奴”的历史出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宁与友邦,不予家奴”,是近代史上一句著名的话,一般被认为出自慈禧太后之口,是清朝统治者卖国的铁证。

  实际上错了,这句话不是慈禧说的,这是个以讹传讹的说法。

image.png

  “宁与友邦,不予家奴”演变为出自慈禧之口,实际还转了几个弯。它最早的出处是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

  根据梁启超的记载,这句话是守旧派大臣刚毅所说,他的原话是“我家之产业,宁可以赠之于朋友,而必不畀诸家奴”。

  刚毅是谁呢,他是满洲镶蓝旗人,是个守旧派加主战派。甲午战争时期,刚毅任山西巡抚,因为坚决主战得到慈禧赏识,被擢升为军机大臣兼礼部侍郎。

  刚毅反对一切变法的主张,同时又极端排外,他主张招抚义和团与八国联军开战,并且身体力行,以兵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之衔被任命指挥义和团大战联军,围攻使馆、教堂、屠杀教士和教民都是在刚毅批准下干的,这是个死硬分子,刚毅也是八国联军要求交出的主要战犯之一。

  不过刚毅比较争气,他在跟随慈禧“西狩”路上因病死于山西侯马,没让联军得手。

  刚毅视列强为死敌,他这番话的意思就是字面的意思,家产宁愿送给朋友而不送给家里的仆人。

image.png

  那这句名言怎么又成了慈禧说的呢,那是到了陈天华的《警示钟》里,被简化成了情绪更强烈的“宁予友邦,不赠家奴”,然后到了邹容的《革命军》里,邹容又把它安到了荣禄头上——““此满洲人大忠臣荣禄所以有‘与其授家奴,不如赠邻友’之言也”,因为当时荣禄是革命党的头号对象。

image.png

  这句话也越来越出名,至于到底是谁说的,也没人仔细去考证,慈禧代表着清政府,有人就认为是慈禧亲口所说,传到后来,就变成了众口相传的模样。

  “宁与友邦,不予家奴”虽然不是慈禧说的,另一句著名的话的确是她说的,就是“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这句话出自辛丑谈判过程中慈禧懿旨“仍电饬该全权大臣将详细节目悉心酌核,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其含义是:但仍然命令他将详细的细节内容仔细研究斟酌,要根据中国的物力去赔偿,以保证各国满意。量这个词在文言文中是思量;考虑的意思。

image.png

  虽然慈禧在清末变得比较疯狂,失去了成熟政治家的稳重,不过不是她说的话,也不能硬安到她头上,看问题还是要实事求是。

  当然,清政府一再签订卖国条约,出卖国家利益,这也是事实,同样无法否认。

  其实历史上这样以讹传讹的事有很多,如果真有兴趣,还是要通过资料来得出自己的判断,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是本好书,作为亲历者,里面对那段历史讲得比较客观,现在也得到了广泛认同,对清末几年的历史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读一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文史百科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