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冰河期为明朝的灭亡背了锅?明朝的灭亡跟天灾没多大关系!

时间: 浏览:加载中...

  “小冰河期”为明朝的灭亡背了锅?明朝的灭亡跟天灾没多大关系!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对于大明的亡国,不少人都有些耿耿于怀,于是几百年不遇的“小冰河期”,便做了最完美的顶锅侠。殊不知,晚明时候的病态政治、赋役苛扰与民心的丧失,早已恶化到非改朝换代无法挽回的地步,大明覆灭的迹象早就昭然若揭了。

  可笑、可悲,又可叹的是,我们的古代史上最勤勉的亡国之君——崇祯帝,非但浑然不为之所动,刷新吏治,以图中兴;却要嚷嚷着“君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在自我陶醉呢。

image.png

  病态政治

  说起晚明的病态政治来,很多人难免自会联想到“宦官擅权”,只是我们所熟知的明末的“宦官擅权”,怕还不过仅仅是诸多病态政治现象的之一呢。究其病态政治的根源,其实在于历史和政体。

  大明的立国,至少在士大夫们的心中是将其作为宋王朝制度的继承者来看待的。我们知道,两宋是士大夫与皇帝共同治国的。所以在大明的士大夫看来,他们也应该有相似的政治权力。

  事实上,明太祖朱元璋却创立了前所未有的集权制度。废除丞相,由所谓的“内阁”秉承着圣意去处理政务。内阁的意见通过“票拟”递到皇上手中,一切的最终决策,又都要通过皇上的“批红”去实现;也就是说,对于一个勤于政务的皇上来讲,“内阁”,其实不过是皇帝的秘书处而已。

  倘若皇帝怠于政事,内阁的权力便会急剧上升,这就难于避免要出现内阁各成员间为争夺执掌权而时常会明争暗斗。

  其实明朝党争的缘起,也正于此。

image.png

  赋役苛扰与两极分化

  当隆庆、万历之交,在张居正改革期间,明廷便开始推广“一条鞭法”,将诸项赋役归并后折银缴纳,本意是为了简化赋役制度,减轻人民的负担,固然是好的;而臭名昭著的“火耗银”也正是基于此出现的。再加上其他一些巧设名目的正税外滥行科派,其少则占正税的十之二三,多则达正税的数倍,反而又增加了人民的负担。

  随着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又极大地刺激了诸多王爷及皇上,生活更加骄奢淫逸。尤其从万历年间起,开始无度的加征赋税,百姓艰于完税,不得已或售卖地产,或逃亡他处。

  据顾炎武的估计,在富甲天下的苏州、松江等地,在晚明的时候,失地的农户已经有十之八九了。这使得晚明的社会危机空前剧烈,社会动荡也开始出现愈演愈烈的局势。

image.png

  民心的丧失

  病态的政治与沉重的税负,带来的自然是官民间的离心离德;何况在我们的整个历史上,从来都不乏有通过起义实现改朝换代的故事,这是与欧洲诸国截然不同的。

  所以当民生艰难到无以为继,民众自然要将生死置之度外,举义反抗,将明王朝推入万劫不复之地。

  崇祯年间的自然灾害,旱灾、蝗灾、瘟疫的齐袭,正好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在起义军的队伍里,不止是失地的农民,甚至还有一些过去明军的将士、士大夫文人。崇祯帝通过加派“三饷”来筹措军费,在剿灭义军的同时,又将更多的农民推入到了义军的队伍中去,这也正是闯王的队伍越剿月大的主要原因。

  当京师被义军攻陷的时候,除了东南沿海,大部分的省份都已经被义军席卷了。即便是义军未曾到达的地方,民众也普遍对大明王朝失去了忠诚。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所熟知的“反清复明”,讲到底,民众们所反的,更多其实是多尔衮所颁的“剃发令”;民众们所要复得,也不是大明的统治,似乎多是要恢复汉民族的政权。

  结语

  其实大明的亡国,讲到底不过是反证了一句老话:得民心者得天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历史解密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