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究竟该怎么读?电视剧里都读错了!
大家在观看古装影视时,经常能看到太监在宣读皇帝圣旨的镜头,都会在最开头读下面这个八个字,“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是一句大家都知道的口头禅。圣旨是皇权的象..
古代圣旨里“奉天承运”,到底“奉”谁的命,“承”谁的运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看过古装剧的朋友一定对“圣旨”不会陌生,每到紧急时刻往往会有圣旨出现。而太监与圣旨往往又是标配,皇帝的圣旨基本上是以太监代为传达的。
在我们的印象中,太监前往传旨时往往会说一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之后便开始宣读圣旨的内容了。那么,我们不禁会问中国古代的圣旨都是这种格式吗?这种格式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对圣旨的前世今生做一个简要介绍。
一、圣旨,顾名思义即皇帝的旨意。
查阅文献,我们发现“圣旨”一词最早出现于东汉蔡邕的《陈政事七要疏》中。其中说道:“臣伏读圣旨,虽周成遇风,讯诸执事,宣王遭旱,密勿祗畏,无以或加。”在古代社会,皇帝向臣民宣布命令时为了显得郑重往往会通过“圣旨”这一中介。宣读圣旨的人便成为皇帝的信使,受到别人的敬畏。因此,圣旨便成为帝王权力的象征。
其实圣旨也是分等级的,面对不同的宣读对象,圣旨的轴柄也是不同的。
宣读对象为一品大臣,轴柄为玉;
二品则为黑犀牛角轴;
三品则为贴金轴;
四品、五品则为黑牛角轴。
另外,圣旨的材质也是非常考究的,均为上好蚕丝制成的绫锦织品,图案则为祥云瑞鹤。
圣旨作为皇帝权力的象征,因此显得极为重要,那么做些防伪处理也是非常必要的了。在圣旨的两端有翻飞的银色巨龙作为防伪标志。
二、对于圣旨的形质我们知道了,那么其功用到底是什么呢?
除了皇帝下达命令外,在封赏有功官员和赏赐爵位名号时也会颁布一些诰命、敕令,而传达这些旨意的载体就是圣旨。不同等级的官员有不同颜色、形质的圣旨,因此对于官员来说,拥有圣旨的种类、颜色越丰富,代表官员的品级越高。
这种情况在清代最为普遍,只要是五品以上的官员,色彩显得十分斑斓,其中颜色种类最丰富的是七彩圣旨。但是,五品以下的官员圣旨色彩则显得非常单一,往往是纯白绫。
三、接下来我们说说圣旨的格式吧。
我们一般误以为古代的圣旨开头都会说“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其实不然。在不同时代,圣旨的格式也是不同的。
如在最初的时候,圣旨的开头往往会写诏曰、制曰。但是制曰、诏曰也是有区别的,如果是诏曰则为皇帝口述,旁人代写;如果是皇帝自己写的则为制曰。
我们不妨来看看汉代的圣旨格式。以《汉书·黄霸传》为例,其中说道:“其以贤良高弟扬州刺史霸为颍川太守,秩比二千石。”结尾则会说“如故事”几个字。
到了南北朝时期,由于门下省成为发布诏书的机构,因此诏书的开头便写道“敕门下”,当然也有称呼“敕某”。至于结尾嘛,一般会说“故兹诏示,想宜知悉”、“布告中外,提朕意焉”等等。
到了宋代,“圣旨”的称呼也变得较为普遍。如宋人岳珂说:“国朝所司承旨之别;乘舆称圣旨,中宫称教旨,储闱称令旨。”也就是说,在宋代,皇帝发布的命令叫作“圣旨”;皇后发布称为“教旨”;太子发布的命令则称为“令旨”。划分的如此仔细,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由于受戏曲、电视剧的影响,我们以为古代的圣旨开头都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格式。
其实不然,这种情况是到了明朝朱元璋时期才出现的。而且句读也不是这样,而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里就牵涉到两个概念,一个是“命”,一个是“运”。
那么什么是命呢?皇帝代的又是什么命呢?
我们不妨看看董仲舒是如何说的,其在《春秋繁路》的《深察名号》一篇中写道:“受命于天,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亦视天如父,事天以孝道也。”这也就是说,皇帝之所以被称为天子,是因为受命于天。天子即上天之子,代表天管理人间,因此应当向对待父亲那样孝顺上天,一举一动都要符合天意。如此则在皇帝头上悬置了一个超越性的存在“天”来约束其权力,因此皇帝也并非无法无法了。因此,“奉天”之意即秉承天命之意。
那么,到底什么是“承运”呢?
这就不得不提及战国时期阴阳家的代表人物邹衍。邹衍最著名的观点就是“五德终始说”,所谓的五德终始就是把五行道德化,利用五行的生克,配以五色来说明历史的演变。
我们知道秦代尚黑,水德;
秦代是灭亡周朝而建立的,因此周朝属火德,尚赤;
周灭商,因此周朝属金德,尚白;
商灭夏,因此夏属木德,尚青;
夏克虞舜,因此舜为土德,尚黄。
由此,我们知道从舜道秦,分别为土、木、金、火、水。这代表了历史演变规律,故称为五德。因此所谓的“奉天承运”即是承了“五德终始之运”。
我们来看看当时的一份圣旨,内容如下:
奉天承运皇帝,
敕曰:忠孝之家,庭训早膺乎节义绳武之胤堂谕切凛乎纲常,光前无沗,贴后有方,爰申疏爵之荣,用章式谷之报。尔毕言,乃先王相国毕士安之子,耀州太原毕仲游之父,英资俊爽,目光如电,惠族睦宗,类晏婴之贷众,解衣推食同范纯之好仁笃启亢宗之嗣茂显体国之忠,兹以覃恩,加赠尔为亚中大夫,锡之敕命于戏,麟趾超群,青锁彰义方之训,班衣焕采,紫宸表余庆之光。
这便是典型的明清时期的圣旨,开头“奉天承运皇帝”,即是说明皇帝上承“天命”,下承“五德终始之运”。“敕曰”则说明这份圣旨是由皇帝亲笔书写。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皇帝十分重视这位大臣,而对于臣子来说能够在有生之年得到这样一份圣旨也是一件殊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大家在观看古装影视时,经常能看到太监在宣读皇帝圣旨的镜头,都会在最开头读下面这个八个字,“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是一句大家都知道的口头禅。圣旨是皇权的象..
很多人都不了解古代圣旨的事情,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先回顾某个影视镜头:盛唐长安城,带着胡茬的公公,拿着皮卡丘颜色的圣旨,扯着尖细的噪子,开头..
在古装剧中,皇帝下旨开头都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对此我们已经司空见惯了,那么你知道问什么要用这一句作为开头吗?又是哪个皇帝首倡的呢? 皇宫里的太监拿着..
古代圣旨里“奉天承运”,到底“奉”谁的命,“承”谁的运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看过古装剧的朋友一定对“圣旨”不会陌生..
在古代清宫戏中,太监宣读皇帝圣旨的时候,经常会听到“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句话。这句话是怎么来的呢?为什么皇帝要在圣旨上加上这句话呢? 然而不是所有的皇帝..
古代圣旨里“奉天承运”是什么意思?这种格式是什么时候形成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看过古装剧的朋友一定对“圣旨”不会陌生,每到紧急时刻往..
圣旨,顾名思义,“圣”指天子,“旨”表命令。所以圣旨通常是指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皇帝下的命令或发表的言论。圣旨是中国古代帝王权力的展示和象征,其轴柄质地按官员品级..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首创皇帝制度,后来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他的诏书开头首次出现“奉天承运”,从此这种格式被广泛使用。 这句话最早出现在明朝,明太祖..
刘绍义在《广州日报》撰文指出,现在播放的宫廷电视连续剧,我们常常看到太监在宣读圣旨的时候,总拿“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开头。其实这句话到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时..
朱元璋发明圣旨,金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却被电视剧毁了!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趣历史小编告诉你。 很多宫廷剧中都会出现宣读圣旨的桥段,圣旨象征着古代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