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窗户纸真的沾点水一捅就破吗 事实却不是这样的

时间: 浏览:加载中...

  还不知道:古代窗户纸真的沾点水一捅就破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相信每个人都曾在古装剧中看到这样的场景:在窗外偷听讲话的人,拿口水沾湿手指捅破窗纸,屋内的情况尽收眼底,该看的、不应该看的都看到了。更有甚至,直接戳破窗户纸,用一根类似竹管的东西向屋内吹迷烟。但是古代真的是用纸糊窗户吗?在纸发明之前古人用的是什么糊窗户呢?

image.png

  窗户纸早在唐宋年间就出现了;在此之前窗户仅是用来做透光之用,可是刮风下雨的难免会冷啊,所以人们就想到把窗口封起来。唐宋年间文人墨客居多,很多家庭里面都有不少写满字的废纸,这些纸大多数都是非常厚。读书人在纸上写满字之后,就会将废纸拿来糊窗户,而且这纸的透光性也不差。

image.png

  秦汉前大多是用绢或者布来糊窗的,到了隋唐时候虽然造纸技术成熟了但价格很贵。普通人家有的是用的那种能拆卸下来的木板当窗户用,有的则是用草帘挂在窗上用的时候用木棍支起。到魏晋南北朝的时候,纸张开始普遍起来,由于纸张的透光性能好,用起来也方便用纸糊窗才运用起来。到明清时技术日渐成熟,逐渐有了油纸不但可以防雨雪,还能防潮。

image.png

  清朝时还有的用绵茧或桑皮造的绵纸,不仅白亮,而且坚韧耐用。在蔡伦改进造纸术之后,纸还没有普及,也比较容易烂,并没有用来糊窗户。纸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普及的,但是很贵,直到隋唐时期,都还很贵。很多普通人家装的可拆卸的木板,有的用纱布,有的把草席挂在窗户上。穷人家只能用稻草遮蔽。

image.png

  虽然中国古代也制作过琉璃瓦,蜻蜓眼一类的彩色玻璃,和一些透明度很高的玻璃杯,但是可用于窗户上的纯透明的平板玻璃,是清代初期才传入中国的。文艺复兴以前,欧洲人自己也无法普及透明玻璃窗,所以彩色玻璃多用于教堂。当时,连西方使臣送给朝廷的两块大玻璃不小心打碎了一块,都需要皇帝亲自批示碎玻璃如何处理,民间就更不要说见过甚至使用这东西了。

image.png

  宋代晚期,在很多王公贵族家中开始使用一种叫做明瓦的材料作为窗户,这有点类似于玻璃,但透光性远比玻璃要差,因为它主要是用贝壳、羊角、云母片等有一定透光性的材料打磨成方形薄片制成。明瓦在古代江南很普及,用量也大,明瓦的生产制作开始成为一项传统的手工产业,养活了不少人。到了清代,苏州明瓦行业还组织了联合会,叫“明瓦公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历史解密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