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王昌龄之春宫曲赏析,该诗的诗人在诗中有什么隐喻?
春宫曲,唐代王昌龄,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此诗借..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王昌龄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在浩如烟海的唐诗中,在让读者瞩目的作者群里,结局最悲惨的诗人莫过于王昌龄了。这个才华横溢,在初唐四杰“王杨卢骆”中排名第一的王昌龄,竟然是因为被军阀嫉妒而杀。在那个以诗为风的国度里,自然是让人嘘唏的。
(一)仕途坎坷诗情长
王昌龄,由于生前只做过一些低层小官,除了诗歌留传的多,其它见诸史籍的资料很少,连祖籍也变得模糊不清,我们估且以他是太原人来对待吧。这个生前仕途坎坷,屡遭迫害的诗人,死后却因诗歌千年传唱,而被后人钟爱,尤其是七言绝句,大气磅礴,深情别致,只有诗仙李白可与匹敌。于是,后世奉他为“七绝圣手”。
王昌龄幼时家境贫寒,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及第时,已年届不惑,授秘书省校书郎,后贬龙标尉。
开元二十二年,王昌龄入选博学宏词科,超绝群伦,于是改任汜水县尉,再迁江宁丞。或许是因为自己仕途起步晚,又不被早见用,王昌龄有些沉不住气,爱发几句牢骚,于是招致官位一直在下级官员这个层次上徘徊。他自己总结说“得罪由己招,本性易然诺”(《见谴至伊水》)。这也难怪,以他的诗名,足以让人膜拜。而他的职位,却颇不能称意。
王昌龄进入官场的年代,正是开元盛世由盛转衰的时代,唐朝经过百年积累,经济社会繁荣昌盛,做稳江山的玄宗被美好的景象蒙住了眼睛,早期励精图治的精神早化作与杨贵妃柔情蜜意的软功夫,朝廷之上歌舞升平、颂歌盈耳,弥漫着一股享乐奢靡之风。
正直的张九龄被罢相,奸相李林甫执政当权,外戚杨国忠炙手可热,他们对外不断开边启衅,对内又大献神仙之术,许多正直之士被放逐,有的横遭杀害。王昌龄因为与张九龄政见相同,就在诗歌中指斥时弊,直陈己见,致使“晚节不矜细行,谤议沸腾,再历遐荒,使知音者叹息。”
(二)诗词非议引争端
想来也是,文人墨客自诩的就是诗词文章。历代文人大都有指点江山、匡扶正义的社会责任感,加之愤青气盛、炫耀气浓,于是举杯痛饮千古愁,文章要为治者鉴,结果少不了对时政指手画脚。须知,议论国家之事,难免触犯统治阶级的政治基础,容易引起统治者的反感,自古因此而遭殃、罹祸的大有人在。
更何况,封建中国又都是家天下,哪个天子能容许你一个外姓人在自己家门口指手画脚、评头论足的?故而,历朝历代都有杀戮读书人的事例,如秦王朝的焚书坑儒,汉王朝的罢黜百家,无不是因为读书人议论朝政引发的政治事件。
当是时,王昌龄因为诗歌被民间传唱的多,被誉为“诗家天子”。盛名之下,他早已把自己当作思想界的领袖、言论上的“旗手”,无端放大的自信再加上豪放不羁的性格,使他动辄就想对时局和朝廷发表些有异于别人的意见。
于是,他写的诗越多,他的意见传达到朝廷的越多,朝廷对他就越有看法,对他的仕途的影响就越直接。这位诗国天才匡扶正义的思想在现实的残酷压榨下越来越逼仄,甚至在朝廷内山呼万岁英名的呼声中显得格格不入。
王昌龄其实是知道文章因时而作的,他看到大唐王朝空前富强繁荣,各国来仪,海内偃然,自然按捺不住要歌功颂德:“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无奈,朝廷上这类颂歌盈耳,想要独树一帜,引起当政者眼前一亮很难。
聪明的王昌龄又把眼光转向塞外。
开元、天宝年间,大唐王朝想凭借强大的国力解决棘手的边塞难题。朝廷连年对外用兵,战争不断。在这种时代风尚的驱使下,许多文人纷纷投笔从戎。王昌龄也不例外。他在塞外的血雨凄风中领略了战场的无情与杀戮,也体会了将士们的勇敢与无奈:“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首被唐人称为七绝压卷之作的诗,气势磅礴,境界宏阔,可难掩对大唐军队缺乏卓越将领的担忧。他为舍生忘死的将士所感动:“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王昌龄通过涉身处地的感受,写出了大量的边塞诗,逐渐成为边塞诗派的扛鼎人物。
这时候的王昌龄虽然年纪还不大,他以为诗歌成就了他的名声,也会给他仕途带来好运。但是,浸淫在奸臣侫词中的朝廷,更多是在享受丝竹、醇酒、美人带来的快感,战场上的厮杀早已被宫廷里的糜烂相隔离,正直的人被放逐,朝廷上到处是小人和佞臣活跃的身影,哪里能倾听正义的呼喊?
而王昌龄更是一个屡次被流放在边远地区的代罪之人,他泣血的诗歌已经被朝廷上的靡靡之音掩盖。他按捺不住要对自己的不幸遭遇进行控诉,假借皇宫那些境遇凄惨的宫女来说话:“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却恨含情掩秋扇,空悬明月待君王。”这首笔调凄婉、构思精巧的诗,让人不禁怜惜那些不得见幸于君王而又愁怨无告的宫女,但同时,也映射出诗人也在为自己的抑郁落魄而痛心喟叹。
有道是“文章憎命达”,官场不兴诗家兴。
王昌龄把自己的命运与时代紧密相连,诗歌名作不断涌现。因为诗名早著,与他交游的名诗人颇多,而且很多交情深厚。如李白、孟浩然、高适、岑参、王之涣、王维等。他因数次被贬,不仅在荒僻的岭南和湘西生活过,也曾来往于经济较为发达的中原和东南地区,还曾远赴西北边陲。
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广泛的交游,使他的诗歌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传播很远。朋友们一边欣赏他的旷世才华,与他切磋诗词文赋,又一边默然自保,对他的命运充满了担忧。为了让朋友们放下对自己的担心,他在《芙蓉楼送辛渐》说,“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是啊,自己的一颗忠心,得不到统治者的认可,纵有七嘴八舌又怎能说的清自己的苦楚。在被朝廷久不重用,而又左支右谪的境遇中,王昌龄背负着太多的愁怨,可他出身孤寒,在承南北朝旧俗又极重门阀世家的唐代,自己根本没有靠山可言。
他的朋友王维先生靠着贵冑世系,虽然几经沉浮,还一直在朝廷中食着皇粮,可他始终不明白以自己不世之才,为什么却不被当政者赏识?他太爱这个伟大的时代,一直期待着有朝一日能“黄鹤青云当一举,明珠吐著报君恩”(《留别司马太守》)。
可是,他始终不明白,在封建专制的时代里,任你才华超众、任你能力超群,如果不能顺服地蛰伏在皇帝的脚下,那么人生的成功就如水中月、镜中花!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不过是在做“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的循环。王昌龄一介耿直文人,看不清这个时代的命门,那人生的悲剧也就不远了。其实,和他同辈的才子们,比如李白、杜甫等不是一样,虽知命运不济,仍然对从政矢志不渝吗?
(三)因才惹忌遭杀害
但王昌龄的悲剧远不止于此。在安史之乱中,王昌龄竟然是“以刀火之际归乡里,为刺史闾丘晓所忌而杀”。一个小小刺史竟然对名人大开杀戒,理由居然是闾丘晓嫉妒王昌龄的诗才与名气,他认为在当时天下大乱之际,朝廷已经自顾不暇,王昌龄只是一个被贬小官,还有谁来问津他的死活?
于是,一代诗杰人头落地。悲情的时代加上悲剧的结局,让人对王昌龄的死不免生发了许多同情。后来,河南节度使张镐以阎丘晓贻误军机的罪名将其正法。阎丘晓临刑前求告说:“有亲,乞贷余命。”张镐的回答是:“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新唐书文苑传》),算是告慰了王昌龄的在天之灵。有人为他伸张正义,王昌龄在九泉之下或许也会欣慰于自己曾经的一腔正义了。
王昌龄的诗歌留给后人无尽的精神财富。缅怀他的人生,我们会更多地从他所处的时代出发,去重新估量他的价值。历史往往是同情弱者的。王昌龄以他积极用世的精神,赋予了我们对人生的诸多思考。他那宽大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让我们对瑰丽的人生充满了希望。
他身上体现的道德“风骨”,无疑是中国文化不断创新特立的瑰宝。他广交朋友的处事风格,使他即使在流放的艰苦岁月中依然保持着快乐和澄澈的心情。这种人生的大境界,足以让那些在现实中苦苦跋涉的理想主义者们坚定信心,大胆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春宫曲,唐代王昌龄,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此诗借..
闺怨,唐代王昌龄,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不知 一作:不曾)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
芙蓉楼送辛渐,唐代王昌龄,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 是否善于用典,是诗词高手与诗词爱好者的本质区别。以下就是常见的典故。作为诗词..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王昌龄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一个鼎盛的时代,是文化、经济、军事等全面爆发发展的时代,唐朝的文化以诗为盛,其高度..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王昌龄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在浩如烟海的唐诗中,在让读者瞩目的作者群里,结局最悲惨的诗人莫过于王昌龄了。..
七绝圣手是谁,七绝圣手乃是盛唐著名诗人王昌龄,七绝圣手这一称号不是白白得来的,他特擅长七言绝句,从景入手,诗句往往使人联想起战争的残酷,诗句慷慨激昂,意境..
送郭司仓【唐代】王昌龄,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映门淮水绿,留骑主人心。 明月随良掾,春潮夜夜深。 此诗写春日送别友人..
答武陵太守【唐代】王昌龄,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仗剑行千里,微躯感一言。 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恩。 古时“答”是一种..
何九于客舍集【唐代】王昌龄,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客有住桂阳,亦如巢林鸟。 罍觞且终宴,功业会未了。 山月空霁时,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