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的一个举动,为大宋王朝的衰弱埋下祸根

时间: 浏览:加载中...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赵匡胤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人,后徙居洛阳。五代至北宋初年著名政治家,北宋开国功臣。早年曾被刘词辟为从事,之后,担任赵匡胤(宋太祖)的掌书记。到了显德七年(960年),他与赵匡胤一起发动了陈桥兵变,推翻后周,建立宋朝。

  赵匡胤如愿以偿地在部下的簇拥下登基了,披上了象征着九五之尊的黄袍。某日闲来无事,赵匡胤召见了文臣赵普,向其询问治国之策:“自唐末到现在已经过了几十年,皇帝换了一个又一个,四海之内战火蔓延,究竟是什么缘故呢?我想要终止天下的纷争,又该从何入手呢?”

  赵普虽算不上什么大儒,但是,在乱世之中这种半吊子读书人往往语出惊人。

  于是,他对赵匡胤说道:“陛下既然能说出这些话,实乃天下万民之福。天下为何会出现纷争?臣以为完全是方镇权力太大,有喧宾夺主之嫌。若想要国泰民安,必须从方镇入手,夺走大将的兵权、钱粮,这样就可使君强臣弱,天下回归正轨。”

  听完这番话,赵匡胤深有体悟。于是,一个重建中央集权专制制度的计划就这样酝酿出来了,并逐步付诸实施。

  建隆二年,皇宫内觥筹交错,一众高级将领围坐在皇帝身边,把酒言欢好不快活。当酒过三巡之际,赵匡胤突然长舒一口气,对这些出生入死的好兄弟说道:“若没有你们鼎力相助,朕肯定做不成这个皇帝,所以,朕这一辈子都会感念你们的功劳。不过,做皇帝简直太难,还不如做一个节度使来得自在,简直让我彻夜难眠。”

image.png

  石守信等大将已察觉到赵匡胤话中有话,连忙追问其故。

  赵匡胤面有苦色地说道:“普天之下,谁不想夺走朕的皇位呢?”此言一出,众将面如死灰,连忙跪倒在地叩头道:“陛下为何说出这种话,现在天下大势已定,谁还敢觊觎皇位呢?”赵匡胤面色一沉,说道:“朕明白你们对朕忠心耿耿,可是,若你们的手下想要得到荣华富贵,将黄袍套在你们身上,就算你不想篡位,想必也身不由己了。”

  话讲到这里,众将心中已有了答案。时至今日,赵匡胤已不再是那个可以与他们共患难同富贵的上司,稍有不慎便会惹来杀身之祸。想到此处,众将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恳求赵匡胤给他们指引一条明路。

  赵匡胤慢条斯理地说道:“人活一生,如白驹过隙。其实想要谋求富贵的人,图的不过是金钱与享乐,使子孙免受贫乏之苦。如果你们拱手交出兵权,在地方安家落户,享受天伦之乐,给子孙置下产业。若再买些舞女美姬,整日饮酒作乐,岂不美哉?”

  听完这句话,众将千恩万谢地告退了。

image.png

  次日,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赵彦徽等一批大将联名向皇帝请辞,声称自己身染恶疾,纷纷要求交出兵权退休养老。赵匡胤欣然同意,将他们安排到各地担任手无实权的节度使,颐养天年。这便是宋初著名历史事件“杯酒释兵权”的由来。

  杯酒释兵权是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所采取的一系列政治军事改革措施的开始,被视为宽和典范。其后,宋太祖还在军事制度方面进行了多项改革,大大强化了北宋中央集权。后来,“杯酒释兵权”演变为一个成语,引申为轻而易举解除将领兵权。

  那么,在这场历史事件中,这些退休养老的将军们下场如何呢?优游于家,全部得到了善终。特别是前文中我们说到的石守信,这位将军回到故乡后,专心礼佛,积累财富,在临终前,将身家全部捐献给佛寺,身故后,被追谥为“武威郡王”。

  通过这种软硬兼施的方式,赵匡胤终于达成了自己的目的,将军权全部统一在自己的手中。随后,赵匡胤又将都城内的禁军分别交由殿前都指挥司、侍卫马军都指挥司和侍卫步军都指挥司三个机构,命令三个衙门共同执掌禁军,凭借三个机构之间的矛盾达到平衡。

  在解除了石守信等大将的职务后,赵匡胤另选了一批资历尚浅,且在军队中毫无威望的年轻将领统领军队。赵匡胤将禁军的兵权一分为三,并命令名望较低的将领统领禁军,这就意味着:将领对禁军的掌控力直线下降,而皇权对军队的掌控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为了永绝后患,赵匡胤还实行了更绝的“更戍法”,使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士兵与将领之间失去了离心力。熟悉宋史的朋友都知道,在解决掉这些问题后,赵匡胤将“抑武用文”写进了基本国策,并要求赵氏子孙,代代遵循这一原则。

image.png

  从表面上来看,赵匡胤的确解决了方镇坐大的隐患,但是,从长远来看,赵匡胤的做法绝非良策。自此,宋朝重视文臣,轻视武将,守备空虚,外强中干。虽说,中央朝廷无需再面临来自国内的威胁,但是,却在面临外部侵略时毫无还手之力。

  可以说,是赵匡胤的一己之私,就这样为大宋王朝埋下了软弱的基因,亦为将来宋朝被异族瓜分埋下巨大的隐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风云人物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

  • 赵匡胤的登基之路:陈桥兵变与后周恭帝禅位探析

      在中国历史上,宋朝的建立标志着五代十国纷乱局面的终结,而这一切都与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赵匡胤紧密相关。赵匡胤是如何逼迫后周恭帝禅位,自己登基并改元..

    赵匡胤的登基之路:陈桥兵变与后周恭帝禅位探析
  • 李渊与赵匡胤:开国皇帝庙号差异探析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开国皇帝作为新王朝的奠基者,往往被后世赋予崇高的庙号以示尊崇。然而,同样是开国皇帝,为何唐高祖李渊被称为“高祖”,而宋太祖赵匡胤则..

    李渊与赵匡胤:开国皇帝庙号差异探析
  • 历史上对赵匡胤的多维度评价

      在中国历史上,宋太祖赵匡胤是一位具有深远影响的开国皇帝。他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政治智慧以及推动国家统一的伟大功绩,被后世广泛赞誉。然而,对于这样一位历史人..

    历史上对赵匡胤的多维度评价
  • 探寻赵匡胤的战神之路

      在中国历史上,宋太祖赵匡胤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以“陈桥兵变”和平篡位,开创了北宋王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改革者。然而,除了他作为政治家的身份,..

    探寻赵匡胤的战神之路
  • 究竟是什么原因?竟让后人将赵匡胤与唐太宗相提并论

      赵匡胤,立下赫赫战功,武功很强。当时柴荣就十分器重他,柴荣也一样是一个十分厉害的人物,只是天妒英才,柴荣忽然患了重病,仅仅只当了五年的皇帝就便驾崩。下面趣..

    究竟是什么原因?竟让后人将赵匡胤与唐太宗相提并论
  • 野史中记载赵匡胤的是和一个女人有关 这个女人到底是谁

      对赵匡胤之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皇帝死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许多与妇女有关。这个故事是关于女人的,但是历史太模糊了,..

    野史中记载赵匡胤的是和一个女人有关 这个女人到底是谁
  • 赵匡胤率大军亲征北汉,为何到了最后却撤军?

      赵匡胤的故事大家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在平定荆湖、后蜀之后,原本按照先南后北,先弱后强的方案,赵匡胤应该继续向南进军,北方北汉虽..

    赵匡胤率大军亲征北汉,为何到了最后却撤军?
  • 揭秘:赵匡胤究竟是病死的还是被弟弟害死的?

      作为一代枭雄,赵匡胤正可谓是生逢乱世,戎马一生,身处唐末五代,藩镇割据,互相攻伐的混乱局面,他先后以其惊人的智慧和手段,以柴氏政权后周起家,成功的在五代十..

    揭秘:赵匡胤究竟是病死的还是被弟弟害死的?
  • 将军强抢民女,赵匡胤听了以后为何不生气?

      你们知道赵匡胤的故事吗?接下来趣历史小编为您讲解。  宋太祖赵匡胤是一个极聪明的人,他能成为宋的开国皇帝,与他出色的政治手腕有很大关系。登基前,他是借着部..

    将军强抢民女,赵匡胤听了以后为何不生气?
  • 赵匡胤赐给大将一个锦囊,为何里面只有一张白纸?

      对赵匡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十一月赵匡胤兵分两路南下伐蜀,次年正月后蜀皇帝孟昶投降。宋朝..

    赵匡胤赐给大将一个锦囊,为何里面只有一张白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