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制造世界上首颗水雷击沉日本大型战舰
明朝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年)施永图所著的《心略》一书中,心略武备火攻卷记载了我国用香作为定时引信的原始漂雷——水底龙王炮”。据史料记载,在万历年间的抗..
池田辉政生于公元1956年,是织丰时代到江户时代的大名。池田辉政的父亲是池田恒兴,母亲是荒尾善次的女儿,随父兄一起侍奉织田信长,在天正八年的花熊城之战中,池田辉政负责攻打花隈城,在北诹访的峰顶扎营。3月2日自己讨取了荒木军的武士五六名。凭借此军功而被信长赐予了奖状。天正10年,信长在本能寺之变中丧生,池田辉政和父兄转而侍奉羽柴秀吉。天正11年,池田辉政担任池尻城主。天正12年,由于在小牧长久手之战中,父兄战死沙场,池田辉政因此继承家督。此后池田辉政参加了秀吉的纪州征伐战和富山之战、九州征伐战等主要战争。天正15年,赐姓“羽柴”。天正16年,后阳成天皇行幸聚乐第,又赐其姓“丰臣”,授予池田辉政从四位下侍从。天正18年亲自率军2800余人参加了秀吉的小田原之战和奥州仕置。
由于屡立战功,在战后的同年9月,加封其为领三河国内渥美、宝饭、八名、设乐四郡的吉田城主,文禄3年,经秀吉介绍,池田辉政迎娶了德川家康的女儿督姬。庆长3年,秀吉逝世。辉政便与德川家康接近,与加藤清正、福岛正则等武断派诸将形成阵营,跟以石田三成为代表的文治派对立。庆长5年,池田辉政以德川方的身份参加关原之战,并在关原大战时期负责守卫南宫山,战后率军攻下西军长束正家占领的水口城。凭借岐阜城攻略的战绩,加封其为播磨姬路52万石的大名,成为了初代姬路藩主。庆长17年,岐阜城之战任正三位参议,允其使用松平姓。被称为“播磨宰相”、“姬路宰相”、“西国将军”。庆长18年1月25日池田辉政在姬路死于中风,享年50。也有传言说辉政的死是由于秀吉的诅咒。
池田辉政生于公元1565年,是安土桃山时代、江户时代著名的大名,曾担任美浓国、大埂城等城市的城主。其父亲是池田恒信,母亲是荒尾善次,出生在尾张国,小时候被称作古新,元服时期的时候改名为照政,后来又改为辉政。池田辉政的故事有很多,其中最出名的要数他结婚后和岳父之间的故事。池田辉政本身是一个比较沉默寡言的人,不怎么爱说话,传说家康命令攻占岐阜城的时候,岐阜城表现的一点都不积极,后来攻下城池后还主动让功。在岐阜城和家康的女儿督姬结婚后,岐阜城到伏见的德川家拜访,家康便把在长久之手之战中表现出色的永井直胜家叫来,让他告诉池田辉政他的父亲恒兴死之前的情景。家康担心池田辉政会生气,还专门让池田辉政先答应他不生气,之后才让永井直胜开始说。当池田辉政听说直胜只领取了5000石的时候,池田辉政便显得有些不高兴,他便问直胜,为什么父亲的头仅仅值5000石。家康听池田辉政这么说,便答应池田辉政说,以后一定公会再封赏直胜,后来直胜真的又被封赏了一次,成为了下总国古河城的城主,而且领取七万两千石。这件事让很多人对池田辉政有了一个新的认识,竟然还为自己的杀父仇人说话,很多人对此也是哭笑不得。公元1613年1月25日,池田辉政在姬路猝死,史书记载是中风了,享年仅仅50岁。
说到池田辉政的成就,不得不提的就是他扩建天守阁。天守阁坐落早姬路城,在池田辉政扩建之前,它还只是一个三层的建筑,池田辉政为了完成岳父交给自己的任务,他将天守阁扩建到六层,而姬路城也因此迎来了一次大改造。池田辉政扩建的天守阁地上五层,底下一层,还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建设了88个城下町。在建筑构造方面,池田辉政选择的是螺旋式的结构,分为内曲轮、中曲轮和外曲轮三个螺旋状。中曲轮中是城主、家属和侍从的住所,而中曲轮以外的部分则是下层武士、仆人等地位较低的人的住所。现如今的姬路城的中、外曲轮已经被划归到市区,只有内曲轮保持了它本来的样子。
姬路城的天守阁上的城墙上海设有成对的凸碉,它们互相穿插,错落有致。城堡外面是白灰墙,有非常强悍的防弹和耐火力,入侵的敌人是很难爬上来的,这对当时的城市防守有很大的意义。不仅如此,在新城战略布局中更加令人称奇的是从城门开始到天守的距离仅仅130多米,但是要想走过,必须要通过很多门,穿过非常多的曲折小路才能到达。而敌人只要进入城中,多数是会迷路的,不仅如此,在城墙内还有很多的机关和陷阱,这就给敌军的士兵带来非常大的心理压力,大大增加了攻城的难度。所以很多人会将这个城市评为是不战自胜的城市,而这都要归功于池田辉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明朝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年)施永图所著的《心略》一书中,心略武备火攻卷记载了我国用香作为定时引信的原始漂雷——水底龙王炮”。据史料记载,在万历年间的抗..
池田辉政生于公元1956年,是织丰时代到江户时代的大名。池田辉政的父亲是池田恒兴,母亲是荒尾善次的女儿,随父兄一起侍奉织田信长,在天正八年的花熊城之战中,..
中国与日本虽然一衣带水,为邻为伴,却相爱相杀,注定成为千年的仇敌。我们不曾忘记唐代时,日本派遣遣唐使的欣欣向荣,也忘不了37烽火后的世仇不绝,只是在近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