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翻版靖康之耻,历史为我们呈现不一样的人性!

时间: 浏览:加载中...

  明朝翻版“靖康之耻”,历史为我们呈现不一样的人性!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是皇帝,谁都想君临天下,手握杀伐大权,肆意妄为地决定别人的生死。

  为了能够坐上皇位,父子反目、骨肉相残早已是屡见不鲜的事情,手足相残、兄弟相杀也是常有的悲剧。帝王家的情分要比寻常人淡薄,这是封建权力者的悲哀,也是封建权力者的必然。即便是强盛无匹的大唐王朝,也是建立在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兄弟李建成等人的基础之上,后世之中篡夺了后周江山,建立宋朝,黄袍加身的赵匡胤在坐稳皇位后,与兄弟赵光义之间的皇位更迭也让我们不免对金匮之盟有种种质疑。

image.png

  明英宗与明代宗剧照

  明朝的一对皇帝兄弟,就在刀光血影和层层迷雾钟迷失了自我,明英宗朱祁镇和明代宗朱祁钰。

  1449年,明英宗在土木堡被俘的消息传到京城,朝廷百官顿时感觉天昏地暗,后宫嫔妃痛哭流涕。都御史陈镒愤怒地揭发宦官王振的罪行,虽然王振已经在土木堡之变中被明军将领打死,但京城的官员依旧觉得不解气。他们认为王振是导致土木堡之变的罪魁祸首,在监国的郕王朱祁钰的带领下,王振留在京城的家族成员纷纷被杀。

image.png

  明英宗被俘剧照

  宋朝的靖康之耻给明朝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国不可一日无君,一旦北方的瓦剌军队南下,京城会陷入危机四伏的局面。明朝的精锐部队在土木堡丧失殆尽,北京城的守卫力量弱小,有位姓徐的翰林侍讲在上朝时嚎啕大哭,提出南迁的建议,这个说法得到了许多大臣的默许。

  情急之下,兵部右侍郎于谦出面阻止,他对那些蠢蠢欲动的官员厉声呵斥:“提出南迁的人应该斩杀,京城是天下的根本,一旦迁都就会大势已去,难道你们忘了宋朝南渡的教训了吗?”于谦的话让在场官员振聋发聩,也算于谦的命好,朝堂里没有贪生怕死的实权派,监国的郕王朱祁钰也不是软弱的宋钦宗,吏部尚书王直和内阁大学士陈循极力支持于谦的抵抗主张。

image.png

  明代宗剧照

  最先提出南迁的徐侍讲成了众矢之的,太监金英怒气冲冲地将他赶出了大殿,朝堂的意见趋向一致:保卫京师。听政的孙太后和监国的郕王朱祁钰打消了顾虑,他们任命于谦为保卫京师的总指挥官,兵此时的北京城只有不到十万的兵力,大多数还是老弱病残。

  凭借这点兵力是难以阻挡瓦剌大军的,于谦将目光放到了镇守河南、南京的备用军队,还有山东地区的抗倭军队,江北地区的运粮军队。于谦下令各地军队开赴北京,集全国之力保卫京城,同时于谦害怕因为抽调军队,瓦剌会攻占存放粮草的通州。既然明朝没有多余的力量保护粮草,于谦索性将它作为文武百官一年的俸禄和军士的口粮。军队召集到京,于谦又调集边防将领前来,守好京城的各个关口,连因弃城获罪的石亨都得以释放,理由是国难当头,将功折罪。可是空荡荡的殿堂没有坐镇者,明军的士气难免低落,况且瓦剌频繁要挟英宗,企图用明朝皇帝的名义轻松破城。

image.png

  于谦剧照

  于谦率领群臣,请求拥立监国的郕王朱祁钰为新帝,提高士气的同时,还能粉碎瓦剌的阴谋。北京保卫战以明军大获全胜告终,也先的瓦剌军队大受挫折,仓皇地退出中原,返回塞外。尽管已经击退频繁来犯的瓦剌,于谦深知明朝元气大伤,百废待兴,他下令全军不能放松警惕,着力建设北境边防,以防瓦剌军队再次南下。眼见武力打不过明朝,战争又让蒙古失去了以朝贡和互市的方式获取大量生活必需品,瓦剌统领也先决定和明朝重修旧好。

  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也先提出送还明英宗的条件,消息传到京城,臣僚喜出望外,景帝朱祁钰却是忧心忡忡。于谦看出了景帝的心思,他亲自劝说景帝:“这片江山是您的了,迎回太上皇是检验也先的诚意,如果有什么阴谋,我们可以掌握主动权。”劳苦功高的于谦在景帝心中地位崇高,他的话让景帝放下了忧虑,同意迎接哥哥英宗回京。就这样,明英宗在做了一年俘虏后,终于回到了心心念的京城,而不是像宋徽宗那样,含恨而终在五国城。

image.png

  于谦剧照

  皇位是个好东西,他能消散骨肉亲情,也能加强人的欲望,朱祁钰做上皇帝后,再也不肯将得到的权力拱手相让。回京的英宗被软禁在南宫,做着有名无实的太上皇,唯一的盼头就是他的儿子朱见深还是皇太子,一旦朱见深即位,英宗也就能重回自由之身。不巧的是,朱祁钰也在思考这件事情,到底是侄子继承还是儿子继承皇位?结果不言而喻,朱祁钰在即位两年后,废黜了朱见深的太子,转而立亲生儿子朱见济为新太子。大概是朱见济没有这个好命,在他被封作太子一年半后,就因为疾病撒手人寰,离开了这个人世间。二十七岁的朱祁钰经历了丧子之痛,这是他唯一的儿子,也是最后的儿子,此后朱祁钰再也没有过儿子。

  眼见新太子去世,遵守儒学伦理信条的大臣纷纷上书,希望可以重新恢复朱见深的太子之位,打出了“太上皇的儿子就是皇上儿子”的口号。景帝朱祁钰看到这些奏章心烦意乱,自己儿子刚走你们就逼着我立新太子,未免也太不近人情了。即使朱祁钰再不情愿,数量繁多的奏章又显示着朝臣的一致心思,他只好勉强地扔给礼部商讨,礼部尚书多贼啊,他明白朱祁钰心中的不悦,于是便提出缓些时日再议,以敷衍了事的态度化解这次危机。

image.png

  于谦剧照

  当然也不是没有愣头青,礼部郎中章纶和御史钟同就是惹得朱祁钰龙颜大怒的耿直官员,两人利用日食的时机,提出复立朱见深为太子的请求,顺便也希望恢复英宗皇后的尊号。章纶和钟同的奏章刚呈上去,朱祁钰的内心就燃起了一阵无名之火,天下竟然还有臣子胁迫天子的。勃然大怒的朱祁钰步履迅速地跑到殿外,此时已经是深夜,朱祁钰在宫门里下达了逮捕章、钟二人的命令。

  刑部负责审讯指使章、钟二人的幕后主谋,锦衣卫则是对两人严刑拷打,老虎凳、辣椒水自然是少不了的。遗憾的是,两人是硬骨头,宁死也不肯乱咬人,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流血事件。从这可以看出朱祁钰对拥立复储的反感,他不想让帝位再次还回到英宗一脉的手里,朱祁钰的想法就是传给自己的亲生骨肉。可是不管朱祁钰怎么努力,就算整天沉湎女色,始终得不到一儿半女,反而是把身体累垮了。

image.png

  抵挡瓦刺剧照

  1457年的祭天大典,病重的朱祁钰已经没有精力去主持了,而是交给武清侯石亨代为效劳。石亨等人在这次大典上看到了机会,一个能够让幽禁宫中的英宗重见天日的机会,到时候自己免不了又是一番高官厚禄。

  于谦也得知了朱祁钰的病情,他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国储问题,为此他和大臣们请求复立沂王朱见深为太子,但迷恋皇权的朱祁钰至死都不肯放手。于谦也不是对石亨的阴谋一无所知,以他的地位和权力,干涉这场政变简直易如反掌。可是这样的话,英宗朱祁镇的下场恐怕不再会像软禁这么简单,按照明朝继承旧制,朱见深早晚会继承皇位,到那时候于谦势必会成为英宗一脉的政敌。

image.png

  于谦

  心系天下的于谦没有保全自己,而是对石亨的计划听之任之。

  1457年的二月十一日,石亨、徐有贞率领群臣发动政变,拥立太上皇英宗复辟帝位,同时以“图谋迎立襄王”的名义派人逮捕了于谦。当刑部对于谦审讯时,于谦笑道:“辩也是死,不辩也是死,朝廷赦免我,石亨等人同意么?辩有何益!”尽管英宗犹豫不决地表述于谦有功,可在大臣徐有贞的“不杀于谦,夺门无由”的建议下,英宗最终下定决心,将于谦凌迟处死。查抄于谦家产的时候,竟然只有一些朱祁钰赏赐的剑器和衣袍,此时的英宗后悔莫及,但他也不便说出自己的想法。

  况且那些拥护自己的大臣视于谦如仇敌,只能将于谦平反昭雪的决定留给了儿子朱见深。英宗复位的时候,卧病在行宫的景帝朱祁钰,恍恍惚惚听到宫殿里传来钟鼓响声,误以为于谦拥立新帝,不禁大惊失色地询问旁人:“莫非是于谦不成?”不一会,气喘吁吁的内监跑来禀告,称太上皇已经登上奉天殿。

image.png

  明英宗剧照

  或许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朱祁钰曾经因继承人的问题备受煎熬,想起现在也只有哥哥朱祁镇最适合继位了,因此当他听到这个消息时,连声说好,说完便面朝墙壁躺去。

  于谦死后的第三天,久病不愈的朱祁钰病逝,为了表明复位的合理性,英宗朱祁镇撤掉了景帝朱祁钰的帝号,并给了他一个报复性意味的谥号,戾。

  花开说:土木堡一战,明朝翻版“靖康之耻”,明英宗被俘虏,而这里我们却不得不向挽大厦于将倾的于谦致以最高的敬意,一个人,大写的人字散发出的人性光辉与明英宗、明景帝兄弟之间为了皇权而争斗之事显得格格不入。历史也都会为我们呈现不一样的人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历史解密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