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超写了什么东西让曾国藩看懂了他的信?
还不知道为什么这个文盲将军大笔一挥,能让曾国藩看懂他的信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自古以来,就有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的说..
还不知道为什么这个文盲将军大笔一挥,能让曾国藩看懂他的信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自古以来,就有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的说法,但是在最早的王朝时代,并没有明显的文臣武将的区别,重要的贵族大夫,往往都是文能提笔,武能御车,因为当时有条件受教育的人,六艺都要精通,所以文武本来是不分家的,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帝王朝廷也越来越需要更多的人才,因此学识渊博的文臣和杀法骁勇的武将,自然很难将两大优势兼具了,因此,文武双全才成为了一个比较稀有的优势。再随着朝代的更迭,一直到了宋朝,武将的地位越来越低,这也跟宋太祖赵匡胤的经验教训有关,所以北宋时期,武将始终受到压制,尽管南宋初期,迫于金国的军事压力,武将势力有所抬头,并且涌现出了岳飞和韩世忠等几位中兴名将,可是他们的结局,无论好坏,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军权早晚要被收回。
到了明清时期,武将地位愈发低下,一方面在于朱元璋这种开国君王,本来就比赵匡胤的疑心更重,所以他们也不会给武将太多权柄。更重要的一方面则是,当时的武将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很多都是靠本能天赋,或一腔蛮力迎来的功名,这与本是靠多年寒窗苦读才取得成就的文官集团是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而文官集团又始终都是主导地位,所以明清时代的武将,即使可以一时位高权重,但很难得到文官的尊重。
然而这一切,在清朝的中后期,因为太平天国,得到了一定的改变,虽说满清八旗的绿营将领,因为八旗子弟当时几乎已经失去了战斗力,在短时间内,还很难受到重视,如愿扬眉吐气。但新兴的湘军和淮军完全不同,他们无论到哪里,当地的文官集团也不敢瞧不起他们,原因很简单,战功摆在那里,再加上湘淮军将领中,曾国藩、李鸿章等人的学识,在当时也是名满天下的,而他们又对手下目不识丁,但及擅长打仗的大老粗猛将非常倚重,因此湘淮军的武将,地位越来越高。
其中有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就能说明这个问题,有个叫鲍超的湘军将领,打起仗来不要命,比如当年在与太平军交战时,名将刘铭传率领的淮军,装备着当时的顶级洋枪,却被太平军打得大败,连刘铭传的头盔都被太平军缴走了。正当这支太平军士气高昂的时候,又遇上了鲍超的队伍,也许是太平军士气高,但体力方面已经跟淮军消耗差不多了,再加上鲍超的确勇猛,总之鲍超的湘军不仅打败了这支太平军,反而抢回了刘铭传的头盔,这在当时关系微妙的湘淮军中,可以说是个不小的“新闻”。
但鲍超却不识几个大字,除了自己的姓氏外,其他一概不会。结果有一次在战场上被敌人包围了,他手下的幕僚当然要写给曾国藩写求救文书,请总帅负责派援兵。可能是那位幕僚太过谨慎,一封信写了好久,都组织不好有效的语言,生怕信件表达出问题,于自己不利。可这却给召集盼救兵的鲍超气坏了,他索性一把抢过幕僚的笔,直接写了一封“密信”:现在纸上画一个大圈,里面写上他独有的,可能不太好看的“鲍”字,而后便派人给曾国藩送了过去。果然,曾国藩一下子明白了,鲍超被包围了,而且情况非常危急,否则的话,以鲍超的勇猛,突围出去不至于太难,如今急得连幕僚的正规文书都顾不上了,肯定是危在旦夕。于是,曾国藩不敢迟疑,立刻整顿部队,成功救下了鲍超。
这就是文盲将军鲍超大笔一挥,让曾国藩看懂他的信,请来救兵得以解围的故事。故事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是这也再次证明了一句俗话——知识就是力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还不知道为什么这个文盲将军大笔一挥,能让曾国藩看懂他的信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自古以来,就有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