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向宋仁宗上书指责包拯是小人,背后啥原因?
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欧阳修,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 北宋仁宗时期,可以说是名臣辈出,比如范仲淹、欧阳修、包拯、韩琦等人,其中以包..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包拯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嘉祐七年五月十三日(1062年7月17日),包拯正在枢密院处理公事时,突发暴病,便急忙退朝回家。
包拯在家中卧病不起,感到自己所剩之日已经不多,又想到自己的大儿子包繶已经去世,而小儿子包绶才刚刚五岁,自己去世后,以仁宗皇帝的性格必然会让自己年幼的儿子“荫补”做官。可是,包绶尚且年幼,并不懂事,若从小就受到功名利禄的利诱,以后必然会误入歧途,为害百姓。
于是,包拯思前想后留下了包氏家族千古流传的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共三十七字,其下押字又云:“仰珙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又十四字。而这押字中的“珙”,便是包拯年幼的儿子包绶。
仁宗皇帝得知包拯重病后,十分关心,派遣了专人到包府中赐予了宫中的良药。
嘉祐七年五月二十五日(1062年7月29日),包拯由于病势沉重,最终不治去世,享年六十四岁。
包拯去世的噩耗传出后,朝野震惊,全城都为之哀悼。根据史书记载,当时“京师吏民,莫不感伤;叹息之声,闻于衢路”。朝野上下纷纷前往包府为之祭奠,无不痛哭流涕。整个京城也都沉浸在一片悲伤之中。
仁宗皇帝听到这个噩耗后,也亲自来到包拯家中参加祭奠。看到包拯家中简朴的情况很是难过,听说包拯“居家俭约,衣服器用饭食,虽贵,如初宦时”,更是感叹不已。
仁宗皇帝授任包拯独子包绶为将士郎、太常寺太祝,封赠包拯为东海郡开国侯,礼部尚书,赐谥号“孝肃”。
嘉祐八年八月四日(1063年9月17日),包拯下葬于合肥城乡公城里(今合肥市东郊),妻子董氏请包拯生前好友,时任枢密副使的骑都尉、濮阳县开国子吴奎为其撰写墓志铭。吴奎在铭文中评论包拯道:“竭力于亲,尽瘁于君。峻杰高志,凌乎青云。人或曲随,我直其为。人或善容,我抗其辞。自始及终,言行必一……唯令名之皎洁,与淮水而悠长!”
一代名臣包拯自此溘然长辞,而“包青天”之名却流传至今……
朱熹称包拯:“复为京尹,令行禁止,立朝刚毅。”
欧阳修称包拯:“清节美行,著自贫贱,谠言正论,闻于朝廷。”
刘敞称包拯:“识清气劲,直而不挠;凛乎有岁寒之操。”
奉旨编集《资治通鉴》的司马光也曾称赞包拯:“仁宋时,包拯最名正直。”
《宋史》中评价包拯时说道:“公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其嫉忠,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为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欧阳修,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 北宋仁宗时期,可以说是名臣辈出,比如范仲淹、欧阳修、包拯、韩琦等人,其中以包..
下面由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历史上真实的包拯是怎么断案的,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电视剧《包青天》、京剧《铡美案》以及二人转《包公赔情》里面的故事情..
包拯,字希仁,安徽合肥人,北宋时期的名臣,他的公正廉洁是众所周知的。包拯铁面无私、公正清廉、刚正不阿,并且非常英勇果断,勇于为百姓们打抱不平,同邪恶的势力进行..
在历史长河中,欧阳修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趣历史小编为您讲解。 北宋仁宗时期,可以说是名臣辈出,比如范仲淹、欧阳修、包拯、韩琦..
1062年7月3日(农历1062年5月24日),北宋“包青天”包拯逝世。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宋朝包拯(包青天)是突然得..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包拯是怎么审案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自古以来,清官少有,而能够为民办事并且官运不错,活得长久的清官更是少之又..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北宋名臣包拯为什么被称“包青天”?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我相信大家都在电视上看到过包拯包青天的艺术形象,90后可能了解到的是《..
包拯为什么是“黑脸”的?历史上真实的包拯是怎么样的?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包拯是北宋名臣,应该也是现代人最为熟悉的古人之一,相..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包拯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嘉祐七年五月十三日(1062年7月17日),包拯正在枢密院处理公事时,突发暴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