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农民战争历史意义是什么?唐末农民战争详解过程

时间: 浏览:加载中...

  唐朝末年,社会阶级矛盾更加激化。政治的腐朽和连年的战争,使土地兼并更加严重,皇帝、官吏、藩镇,僧侣,地主、富商霸占了绝大多数土地,藩镇割据和战争越演越烈,使统一的国家处于四分五裂状态。尽管如此,唐朝政权还是向农民催征砠税,农民的负担更加沉重。在阶级矛盾不断激化的基础上,终于爆发了农民大起义。

  公元八七四年,王仙芝在河南的长垣(今范县)发动起义。第二年,黄巢在山尔曹州(今菏泽县)率众响应。两支起义军的会合,仕大了农民起义军的力量。起义军攻州夺县、镇压地主、开仓济贫,得到农民热烈支持,队伍很快发展到五、六万人,势力扩大到河南,安徽、湖北等广大地区。

image.png

  公元八七八年,王仙芝在湖北一次战役中堵死,黄巢被推为起义军统帅,号称冲天太保均平大将军。,号召农民把斗争的锋芒对准唐朝政权,冲破唐朝的封建统治。起义军在这个号召下,南征北战,把唐末农民战争推向高潮。先是转战于山东、河南、湖 安徽等地, 随后十万大军横渡长江向唐朝统治薄弱的江南挺进,战斗在江西、浙江等地,起义军以惊人的毅力和速度,开辟了一条七百里长的山路,进入了福建、广东,攻克富庶的广州。起义军在这里一面休整,一面准备北伐。八七九年,起义军开始北伐,再渡长江天险,攻克洛阳。这时队伍已达六十万人,纪律严明,锐不可当,直逼长安大门潼关。长安城中地主阶级统治集团一片慌乱,百官纷纷逃窜,唐僖宗逃往四川。八八一年,起义军占领了敌人的老巢长安,建立了大齐政权受到了长安人民的热烈欢迎。

image.png

  但是,起义军进入长安后,还是采用流动战术,没有建立巩固的根据地,没有乘胜全歼唐朝残余势力,给敌人造成;反扑的机会。八八三年,处于无粮无援的起义军,不得不退出长安,在河南,山东一带坚持战斗。八八四年,由于敌我力量悬殊,起义军最后失败。黄巢率领千余部属退到泰山狼虎谷,英勇战斗,壮烈牺牲。

image.png

  黄巢领导的农民大起义,历时十年,行程几万里,转战大半个中国,是我国农民战争史上光辉的一页。. 黄巢农民起义有着伟大的历史意义。它提出了“均平”,“冲天”的政治口号,反映了农民阶级在贫富尖锐对立的形势下,提出平均财富的革命要求,标志着我国农民战争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它冲击了封建秩序,打击了地主阶级,削弱藩镇势力,使唐朝政权濒于灭亡,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它长期流动作战,没有建立稳固的根据地,虽然取得暂时的胜利,最后还是不免失败,这是留给革命人民的一个重要经验教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战史风云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