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三大战役之一的夷陵之战双方兵力是多少

时间: 浏览:加载中...

  历史上的夷陵之战,从公元221年7元持续到公元222年8月,以东吴大败蜀汉结局,是三国时期里刘备对东吴孙权发动的大规模战役,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名的一次通过积极防御,化解敌军先天优势而最终取胜的成功战例,是影响三国时期历史进程的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  

夷陵之战双方行军图

  夷陵之战双方行军图

  这场战役的发生动机,是刘备为报东吴杀关羽之仇,公元219年,东吴孙权偷袭荆州,关羽被吕蒙所杀,荆州转归为东吴属地,至此,东吴和蜀汉结仇,公元221年,刘备在益州也即位做了皇帝,他便想到,要替关羽报仇,决定兴兵讨伐东吴。这个攻打东吴的动机,历史上也颇有争议,还有人认为不过是刘备想借替关羽报仇而重新夺取对蜀汉至为重要的荆州。

  战役的双方投入兵力大致相同,蜀汉大军5万,由刘备亲率,东吴孙权指派新秀将领陆逊率军五万迎击,在战争还未打响之前,东吴孙权便派人求和,在共同敌人曹魏虎视眈眈之下,两方交战无异于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可刘备铁了心要打,孙权只有积极备战迎敌。

  在战争的前期,刘备率领的蜀军步步紧逼,已经驻扎到长江西岸,军心振奋,气势正盛,而东吴一方,陆逊通过观察蜀汉大军,认为此时不宜直接迎战,而应该先挫其锐气,等待时机再两军开战,这是陆逊判断精准 ,后期果不其然,等待蜀汉大军,军心涣散,战备松懈之时,火烧连营四百里,大败蜀军。而陆逊经此一战,名满天下,流传百世。蜀汉则是重伤元气,战役结束的第二年,刘备便归西了,可叹可叹。

  夷陵之战双方兵力多少

  夷陵之战是以蜀汉刘备攻打东吴孙权,最终蜀汉刘备大败的经典战例,为三国时期著名的三大战役之一,在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之后,是一场以积极防御,以逸待劳,最后取得胜利的著名战役。  

夷陵之战 双方行军图

  夷陵之战 双方行军图

  在双方的兵力投入上,真实的历史人数并没能经过演义的那样夸大,经后人考据,双方兵力相差不大,为了突显夷陵之战的反转效果,很多人夸张了蜀汉的兵力,说有20万之从,而东吴只有7万左右,从而显现夷陵之战,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可是,事实并不是如此,在后人的考证下 ,当时蜀汉刘备自已亲率了4万人的兵力,然后还联络了西南少数部族蛮夷,共一万人左右的兵力,合计才五万人左右,而东吴方面,也只有五万人左右,两军实力其实相差不大。

  但是这场战役并不是人数起决定性作用的,作为主动攻击的一方,蜀军前期的军心振奋,来势汹汹,锐不可挡,这样的气势对速战速决类的战役很是受用,只可惜,东吴派出的陆逊,英明果断,通过分析敌我双方实力,结合当时的天时地利人和,并没有采取正面迎敌的策略。而是避其锋芒,诱敌深入,坚守不出,挫其锐气,在开始战争过了大半年后,双方才有交战。而到此时,蜀军已是长途跋涉,军心早已涣散,更可惜的是他们的将领刘备并没有陆逊一样的军事才能,败局已定,几乎全军覆灭。

  夷陵之战刘备为何大败

  夷陵之战是一场以积极防御成功扭转战局的著名战役,是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之一,此战过后,三国鼎立的平衡局面维持了数十年之久,而也为东吴和蜀汉后来联手灭魏做下了铺垫。经此一战,蜀汉的刘备元气大伤,经丞相诸葛亮领导休养生息五年之久才得已恢复,可见在这场战役中,刘备输的有多惨,败得有多重。  

《三国演义》刘备剧照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刘备以报东吴擒杀关羽之仇为名,亲率五万大军,挟威而来,军心振奋,气势热烈,信心满满,志在必得,战役的结果却是如此反转,可见刘备在这场战役中并没有占得天时,人和,地利的全面优势,首先,出师之名不正,以报兄弟之仇陷国家于战争中,这不是一个明君该有的胸怀,也许有人说,刘备不仅仅是报关羽被杀之仇,他是想借这个名,重新夺回荆州,因为荆州的地理位置对于蜀汉太过重要了,不管怎样,刘备出师之名不正,而且,面对刚刚称帝的蜀汉,百姓尚未安居乐业,国库尚未充实,这样的国内储备不足以支持打这样一场声势浩大,日旷持久的战役。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时,刘备没有听取大家的意义,在战争开始,赵云,诸葛亮都曾劝谏过刘备不要打这场战,可他们的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并没有打消刘备的念头,从一开始,群臣反对的战役就没有好的结局。而且在战役指挥上,刘备也算不上军事才能卓著,并犯了兵家大忌,让军中的营帐连绵四百理驻扎,这给东吴陆逊火烧连营,全灭蜀军提供了机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战史风云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