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是怎么死的?庄子是怎样看待生与死的?
庄子怎么死的?妻子死了,庄子失去了相依为命的伴侣。他让内心的悲痛化为对生死的达观和对世俗礼制的蔑视,鼓盆而歌,歌曰:“生死本有命,气形变化中。天地如巨室,..
庄子怎么死的?妻子死了,庄子失去了相依为命的伴侣。他让内心的悲痛化为对生死的达观和对世俗礼制的蔑视,鼓盆而歌,歌曰:“生死本有命,气形变化中。天地如巨室,歌哭作大通。”后来,惠施死了。庄子失去平生最好的朋友和最大的学术对手,悲从中来,在写《天下》篇的时候,伤心往事,长想惠施,不知不觉为他写了五百余言,作为最好的纪念。
梓庆死了,也只是大哭三声。再后来,庄子觉得自己真的要与造物者相游了,他的心情很平静。弟子们想厚葬老师,庄子倒觉得难过了:弟子们在这关键时刻并没有勘破生死关。于是他说:“我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陪葬的)美玉,以星辰为珍珠,天地用万物来为我送行,我的葬物还不齐备吗?” 弟子们不觉垂泪,说:“我们怕乌鸦和老鹰吃您的遗体。”庄子笑道:“天上有乌鸦和老鹰来吃,地上也有蝼蚁来吃啊,要是夺了前者的食物给后者享用,不是太偏颇了吗?”庄子终于悠然而去,很有诗意。
庄子怎么看到生与死?庄子对生死的态度,为常人不解。他不怕死,坦然面对。在他快死的时候,他的弟子准备厚葬他。他说,天地就是我的棺材,日月星辰就是为我陪葬的玉石珠宝,世上万物是上天送我的东西,难道陪我安葬的东西还不齐备吗?他的弟子担心:说怕老鹰、乌鸦吃了老师。庄子却说,以天地为棺材,会被乌鸦吃掉;埋在土里,会被蚂蚁吃掉;从乌鸦嘴里抢来给蚂蚁吃,这样不是偏心了吗?
一个人能坦然面对生死,确实体现出了境界。但是,对亲人的亡故,尤其是跟自己生活了多年的老伴,也坦然面对其生死的话,可能就太绝情点了吧?庄子真是做绝了,老婆去世了,他不但不哭不伤心,反面鼓盆而歌。他的朋友惠施看不惯,质问他,他却讲了一番生命由生到死运行的道理。 且看庄子认可的道理是什么样的。庄子说,生、死都是大化运行中的一个阶段,所以对于死亡不必恐慌,要顺其自然。人是“气”的一种存在形式,“人之生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知北游》)。
他告诉惠施,他经过追本溯源,去观察最初的开始,感知到这生老病死就像春夏秋冬四季变化一样正常,所以就对老婆的死不伤心了。庄子讲逍遥游,认为人可以随心所欲、游刃有余、追求个性解放和纵情舒展,对自由的向往和渴望一直是庄子的追求,他反对以仁和义等去左右人的自然状态。
他认为一颗自由的心可以飞翔,希望人能通过顿悟,到达一个富有神韵的境界,过上一种高层次的精神生活。他对这种自由生活的向往,也是建立在自然的基础上的。对无为之“道”的体认,对自然生死的参悟,让庄子有一颗明亮而轻松的心。 另外,庄子认为,生和死,是相对的,所以他更看轻了死的人世悲情性,而对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悟。
所谓“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这种对生死、是非、可与不可等的辨证体认,让庄子站在一个更高的境地看事物,从而更加注重张扬个体自由的价值,而反对以仁、义、礼、智等概念建立起来的同一性和统一状态。
庄子说过一个有趣的故事:丽姬得知自己要嫁给晋献公,伤心得很,一直哭个不停,等到她来到王宫,“与王同筐床,食刍豢,而后悔其泣也。”只有当上了夫人,才知道夫人的生活,才会后悔自己曾经哭着不肯嫁的举动。所以庄子认为,没有死过的人,是不懂得死的世界的。坦然面对死亡,领悟了自然的真谛,就是智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庄子怎么死的?妻子死了,庄子失去了相依为命的伴侣。他让内心的悲痛化为对生死的达观和对世俗礼制的蔑视,鼓盆而歌,歌曰:“生死本有命,气形变化中。天地如巨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