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弹冠相庆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历史典故呢?
【弹冠相庆意思】 《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 释义: 指即将做官,互相庆贺。有时仅指相互庆贺。弹..
弹冠相庆出处
《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
《嘉祐集管仲论》:“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相庆矣。”
弹冠相庆释义
“弹冠”比喻作好做官的准备。“弹冠相庆”多比喻坏人因即将得势而互相庆贺。
弹冠相庆典故
西汉昭帝在位时,有个昌邑(今属山东省)中尉王吉,字子阳,人称王阳,为人正直,经常上书向皇上提意见,昭帝曾嘉奖过他。
王阳有个好朋友叫贡禹,也和王阳一样喜欢直言进谏。他们两人虽然年龄相差较多,但友情很深。
有一次贡禹在当河南县令时得罪了府官,只好免冠谢罪。贡禹谢罪后愤然说:“官帽摘了,难道还能再戴上去吗?”于是便辞官回乡了。
宣帝在位时,王阳因病辞官。元帝即位后听说王、贡贤名,重又征召他俩入朝。后人因此有“王阳在位,贡公弹冠”的说法,意谓两人抱负相同,如果王阳做了官,必会引荐贡禹做官。
但是,我国历史上另有一件贤人在位坏人不敢轻举妄动,贤人去世坏人弹冠相庆的史实。北宋文学家苏洵在《管仲论》这篇著名文章中写了这件事,把“弹冠相庆”比喻坏人准备上台。
苏洵在文章中说,春秋时期齐桓公用管仲为相,称霸中原。桓公非常信任管仲,所有国政都委托管仲,有人来报告国事,他便说:“何不告于仲父?”由于他不问国政,便有一些人乘机钻营,取悦桓公。
当时最得桓公宠幸的有竖刁、易牙、开方三人,都是靠吹拍逢迎起家的,齐人称这三人为齐之“三贵”。他们想弄权齐国,只是慑于管仲在位,不敢妄动。
几年后管仲病重,桓公亲至榻前问疾,说:“仲父一病不起,国政将委何人?”管仲叹道:“可惜宁戚已死。”桓公说:“鲍叔牙不是很好吗?”管仲答道:“他倒是君子,但难以当一国之政;可暂为相,可惜也难久长。”
桓公便提到易牙。管仲说:“依我看竖刁、易牙、开方这三人各有野心,我以前一直象筑堤一样防着他们,勿令泛溢。现在堤防已去,恐不久将有横流之患。今后主公切记不要再接近这三个人。”桓公点头。
管仲死后,湿朋为相,未一*月,病逝。桓公便使鲍叔牙代摄相位,鲍叔牙再三辞让,桓公不允,叔牙便说:“臣之好善恶恶,君也尽知。既要用臣,则请即日起远小人易牙、竖刁与开方,不然决不从命!”桓公答应罢斥三人。
桓公自从赶走了易牙等三人后,每日感到非常无聊,食不甘味,夜不酣寝,口无谑语,面无笑容。于是长卫姬便建议桓公复召二人来侍从左右。
本来管仲死时,竖刁、易牙、开方三人以为作乱夺权的机会来了。无奈桓公又听信鲍叔牙的话把他们赶走,他们非常失望。但没多久,桓公不听鲍叔牙之谏,又复召用三人。三人欣喜异常,弹冠相庆!
不久,鲍叔牙发病而死,桓公也老耄无能了,一应国政,任凭竖刁、易牙、开方三人专权行事。桓公有五个公子,都各怀鬼胎,争着要继承王位,易牙等三人便从中挑拨离间,制造纠纷。
桓公病重,因为他曾主张立郑姬之子昭为世子,所以长卫姬不服,便与易牙、竖刁商议拥立自己的儿子无亏,乘桓公病危之际,就此作乱。
于是,桓公还没有死,就被易牙、竖刁禁入深宫,在寝室周围筑局墙二丈,内外隔绝,墙下开一穴,如狗洞一般,早晚使小内侍钻入,看桓公是死是活。
桓公得悉易牙等人在外作乱,又惨见自己这样的光景,深悔不听管仲生前的劝告,于是以衣袂自掩其面,连叹数声而亡!后人即以“弹冠相庆”这个成语来形容坏人准备上台时的丑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弹冠相庆意思】 《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 释义: 指即将做官,互相庆贺。有时仅指相互庆贺。弹..
弹冠相庆出处 《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 《嘉祐集管仲论》:“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相庆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