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一生的卓越成就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居士,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风闸村)人。他..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辛弃疾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辛弃疾活了六十七岁(周岁),从1161年走上历史舞台,到1207年去世,他活动的时间长达四十六年。
辛弃疾在那个时代已经算得上长寿了,所以他才会在晚年说“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友零落,只今余几”。可是如此高的寿命,他却能完成自己的心愿,只能让时光静静流逝,让自己在无奈中走完一生。
辛弃疾是个文人吗?他当然是,不过他不是两宋以及之后那种皓首穷经的文人,更像是先秦时代的那种士。
辛弃疾的厉害之处,当然是写了六百多首词,但是他真正的厉害之处是他的战略眼光。
他准确预言到了对南宋最大的威胁不是北面的金国,而是刚刚崛起于北亚高原的蒙古。结果,历史证明了他的看法。
晚年的辛弃疾,当韩侂胄启用他北伐的时候,他激动地像个孩子,可是他不知道,韩侂胄只是想利用他来提升自己声望。
就在辛弃疾信心满满地准备着北伐一切的时候,他被弹劾了,他只好回到自己的田园,心中的火再一次被扑灭了。
今天这首诗是他晚年的作品,也是他对自己年轻时候的回忆: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汉箭朝飞金仆姑。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这首词是辛弃疾的晚年和客人交谈,谈起建立功名的事,对自己从青年到晚年的回顾。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汉箭朝飞金仆姑。当年我被数万名义军簇拥,率领锦绣短衣的骑兵将要渡过长江的时候,突然遇到了敌人。他们在夜晚枕着箭袋小心防备,我们万箭齐发,突破他们的包围。
辛弃疾早年曾经率领几十骑闯入敌营,擒拿叛徒,当时的他是何等的雄姿英发!豪情壮志溢于笔端,拥、突骑、朝飞等词语,生动了描写了当时战况的激烈,战况越是激烈,越是表现出辛弃疾报国的决心。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追忆往事,感慨今日的自己,当年的少年郎已经到了暮年。还是将那数万字的北伐策略,换成种树的书,这样或许还有些实用价值。
辛弃疾南归之后,曾经向朝廷上书,陈说北伐的策略,只可惜犹如石沉大海。岁月的流逝,辛弃疾也进入了暮年。他没有悔恨,只是为自己不值得,甚至自嘲将自己的万言书,换成农家书更加实用一些。理想与现实对比,加深了他的悲剧。
这首词上片,写出了当年的壮怀激烈,让人多么的心潮澎湃,以为是一首雄壮威武的词,下片笔锋一转,变的无限悲凉。
辛弃疾用一首词,简单地概括了自己的一生,“情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只可惜,英雄泪水已经流干,只剩下心伤透骨的悲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在历史的长河中,辛弃疾以其豪放不羁的词风和深沉的家国情怀,成为了南宋文坛上一颗璀璨的明星。而他临终前的那一声“杀贼”,不仅是对敌人最后的怒吼,更是他一生壮..
辛弃疾,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以其豪放派的诗词风格和坚定的抗战决心闻名于世。然而,这位才华横溢的爱国英雄,却在仕途上屡屡受挫,未能得到统治者的青睐..
看遍整个宋朝,诗派有婉约和豪放两派之分,豪放派之中,以苏轼和辛弃疾为代表。 于是几百年以来,将苏轼和辛弃疾比较的话题络绎不绝。 有人说,苏轼那才是真正..
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来赏析辛弃疾的诗词吧! 辛弃疾是一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从小出生于金国,年少时抗金归宋,为宋朝的国防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辛弃疾由于与..
对辛弃疾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辛弃疾,生于公元1140年5月28日,卒于公元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
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在诗词中,典故的特点就是语言精炼,含义深厚隽永,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中国古典诗词常用典故如下。下面趣..
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 是否善于用典,是诗词高手与诗词爱好者的本质区别。以下就是常见的典故。作为诗词..
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在诗词中,典故的特点就是语言精炼,含义深厚隽永,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中国古典诗词常用典故如下。下面趣..
提及辛弃疾,大家都知道他是南宋时的爱国词人。文学史上,辛弃疾与苏轼同为豪放派词人,并称“苏辛”。与苏轼“左牵黄、右擎苍”的文学想象迥异,辛弃疾的豪放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