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思明:本有机会撼动大唐的乱世枭雄
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节点上,安史之乱无疑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而在这场动荡不安的历史事件中,史思明作为安史之乱叛军的重要首领之一,其军事才能和政治手腕都不..
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节点上,安史之乱无疑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而在这场动荡不安的历史事件中,史思明作为安史之乱叛军的重要首领之一,其军事才能和政治手腕都不可小觑。事实上,如果历史稍有偏差,史思明本有机会取代大唐,成为新的霸主。
史思明,本名窣干,营州宁夷州(今辽宁朝阳)人,突厥族。他骁勇善战,通晓六蕃语,742年因累立战功,官至将军、知平卢军事。752年,他被安禄山推荐为平卢兵马使,从此在叛军中崭露头角。756年,史思明攻陷常山(治今河北正定),执太守颜杲卿,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在安禄山发动叛乱并称帝后,史思明成为了其麾下的一员大将。然而,安禄山的死却为史思明提供了崛起的机会。安禄山死后,史思明归守范阳,并在757年冬以所领十三郡及兵8万降唐,受封为归义王、范阳节度使。然而,这只是他权谋的一部分,史思明并未真心归顺唐朝,而是在暗中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759年,史思明杀安庆绪,还范阳,并自称大燕皇帝,改元顺天。同年九月,他南犯攻陷汴州(治今河南开封)、洛阳,再次展示了他的军事才能。此时,史思明的大燕政权达到了鼎盛时期,他本有机会借此机会彻底推翻唐朝,建立新的王朝。
然而,史思明虽然胸怀大志,却也有着致命的弱点。他性格暴躁,对下属要求严苛,动辄处罚打骂,这使得他的部将们心生畏惧。更为关键的是,史思明在立储问题上犹豫不决,他素爱少子史朝清,欲立之为太子,却因此引发了长子史朝义的不满。这种家庭内部的纷争,最终导致了史思明的悲剧。
上元二年(761年),史思明在洛阳西北的邙山击败李光弼军,唐廷震恐。然而,就在此时,史思明却遭到了儿子史朝义与部将的谋杀。史思明死后,大燕政权迅速衰落,史朝义虽然继承了皇位,但已经无法挽回败局。宝应二年(763年)正月,史朝义在战事连连败退后自我了断,安史之乱正式结束。
回顾史思明的一生,他本有机会取代大唐,成为乱世中的枭雄。然而,由于他性格上的缺陷和家庭内部的纷争,最终导致了他的失败。如果史思明能够更加宽容大度,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如果他在立储问题上能够果断决策,避免家庭纷争;如果他的部将们能够更加团结一心,共同辅佐他成就大业,那么历史或许真的会被改写。
然而,历史没有如果,只有结果。史思明虽然未能实现他的霸业,但他的故事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在乱世中,一个领袖的才能和性格往往决定着一个政权的兴衰成败。而史思明,这位本有机会撼动大唐的乱世枭雄,最终也只能成为历史长河中的一粒尘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节点上,安史之乱无疑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而在这场动荡不安的历史事件中,史思明作为安史之乱叛军的重要首领之一,其军事才能和政治手腕都不..
你真的了解史思明吗?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想起安史之乱,人们最先想起的就是安禄山,至于另外一个主角史思明,人们提起的次数并不多。 安禄..
下面由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李光弼真的是史思明的天敌吗,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公元759年,史思明杀掉安庆绪,成为伪燕第三位皇帝,开始了安史之乱的..
大家好,这里是趣历史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李光弼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孙子兵法·势篇》有言称:“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
河阳之战李光弼是怎么阻挡史思明的进攻的?史思明为什么一次次受挫?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河阳之战是发生在安史之乱期间的一场战役,这场..
对史思明被杀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史思明为人猜忌残忍,好杀无辜,部下稍有不如意,动辄诛杀九族,因而人人自危。不仅对部..
史思明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剑外忽闻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杜甫 诗圣杜甫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初闻官军收复蓟..
朝里有人,不如皇帝的枕边人 杨国忠生于官宦之家,其祖上都是为官之人,虽不是大富大贵之家,但也是衣食无忧,这让杨国忠自小就养成了放荡不羁的性格。长大后的杨..
大家好,这里是趣历史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史思明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都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像安禄山这样臭名昭著的人物,也少不了一个铁杆兄弟,就是跟..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史思明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一般认为,大唐是毁在安禄山手里的。本来唐朝正处于盛世之中,天下太平,国力在世..